英國放棄瞭近在咫尺的愛爾蘭,為什麼不放棄萬裡之遙的馬島

在歐洲西北部的大西洋海面上位於北緯50°30′~55°30′、西經5°30′~10°30′的區位上是一座被蒼翠碧綠的林木所籠罩的島嶼,人們習慣性地稱其為“綠寶石島”,而這座島的正式名稱則是愛爾蘭島。愛爾蘭島南北長475公裡、東西寬275公裡,全島總面積約6.4萬平方公裡。就是在這麼一座並不太大的島嶼上分佈著兩個國傢的領土:一個是愛爾蘭共和國,另一個是英國治下的北愛爾蘭。

英國放棄瞭近在咫尺的愛爾蘭,為什麼不放棄萬裡之遙的馬島-圖1

我們通常所說的“英國”其實隻是一種通俗的說法,事實上這個國傢的正式國名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四部分共同組成的。在1921年以前英國的正式國名叫做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正是因為愛爾蘭的獨立使如今英國的正式國名中多瞭一個“北”字。愛爾蘭和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南非等英國的前殖民地其實可大不一樣。

英國放棄瞭近在咫尺的愛爾蘭,為什麼不放棄萬裡之遙的馬島-圖2

首先英國以前那些海外殖民地大多與英國本土相隔遙遠,所以與本土之間的地緣聯系從一開始就不是十分密切。愛爾蘭島與大不列顛島近在咫尺,而且英國的勢力很早就擴張到瞭愛爾蘭島。況且愛爾蘭在歷史上一度曾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部分:人傢就是正兒八經的正式領土,這種地位可不是海外殖民地所能比的。時至今日愛爾蘭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地區仍留在英國境內。

英國放棄瞭近在咫尺的愛爾蘭,為什麼不放棄萬裡之遙的馬島-圖3

按說英國與愛爾蘭的地緣文化聯系是如此之強,可即使如此也沒能阻擋愛爾蘭最終脫離英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遠在南大西洋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方面稱福克蘭群島):這處由東福克蘭島、西福克蘭島和776個小島組成的總面積12200平方公裡的群島距離英國足足有13000公裡。英國放棄瞭近在咫尺的7萬平方公裡、近五百萬人口的愛爾蘭,然而卻牢牢控制著遠在天邊的12200平方公裡、三千多人口的馬島。

英國放棄瞭近在咫尺的愛爾蘭,為什麼不放棄萬裡之遙的馬島-圖4

如何解釋這種吊詭的現象呢?首先我們看看英國為什麼會放棄愛爾蘭。愛爾蘭在漫長的古代歷史歲月中始終處於氏族部落形態,從來也沒能形成過統一的民族國傢。這種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引來瞭周邊勢力的覬覦之心:丹麥人、諾曼人、挪威人相繼入侵愛爾蘭。1155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以“重建愛爾蘭社會秩序”和“榮耀上帝”為由從教皇阿德利安四世那裡取得愛爾蘭的最高宗主權。

英國放棄瞭近在咫尺的愛爾蘭,為什麼不放棄萬裡之遙的馬島-圖5

1171年亨利二世率領4萬英格蘭大軍登陸愛爾蘭。英格蘭人在都柏林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大多數愛爾蘭教士站到瞭亨利二世一邊,主教會議也宣佈效忠教皇並遵守羅馬教會的宗教儀式。就這樣通過軍事與宗教的雙重征服使愛爾蘭被納入到英國和羅馬教會的治下。不過這時的英格蘭隻是取得對愛爾蘭名義上的統治權:事實上他們隻占據瞭都柏林附近一小塊區域,島上大部分領土還是處於愛爾蘭當地人的控制下。

英國放棄瞭近在咫尺的愛爾蘭,為什麼不放棄萬裡之遙的馬島-圖6

然而從這時起英格蘭就堅持聲稱對整個愛爾蘭擁有宗主權。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成為愛爾蘭國王,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英格蘭和愛爾蘭的合並,事實上雙方依然是兩個國傢,隻是共同擁戴一位君主。可與此同時英格蘭人對愛爾蘭展開瞭大規模的移民和殖民活動:英格蘭開始采取“沒收與殖民分頭並進、雙管齊下”的方針向愛爾蘭內陸擴張,從而擴大瞭英格蘭人對愛爾蘭島的統治基礎。

英國放棄瞭近在咫尺的愛爾蘭,為什麼不放棄萬裡之遙的馬島-圖7

1585年當時伊麗莎白女王政府制定瞭一個在芒斯特地區重建“東南英格蘭世界”的計劃:將這裡的土地封賜給35名領主和大約2萬名士兵,同時在當地推行英格蘭式的農業耕作方式。至16世紀末約有12000名英格蘭殖民者在這裡定居下來。在1603年“九年戰爭”結束後完成英國第一次真正把愛爾蘭全面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此後英國政府在愛爾蘭所推行的土地政策和宗教改革激起瞭當地人洶湧的起義浪潮。

英國放棄瞭近在咫尺的愛爾蘭,為什麼不放棄萬裡之遙的馬島-圖8

16世紀的英國宗教改革使英格蘭人和愛爾蘭人之間又出現瞭宗教方面的對立情結:盡管英格蘭人和愛爾蘭人所信奉的宗教都屬於廣義上的基督教,然而他們各自所信奉的教派卻是截然不同的。英國在宗教改革以後試圖在愛爾蘭推行英國國教聖公會,而愛爾蘭人則堅持自己從聖帕特裡克時代傳承下來的天主教信仰。英格蘭人統治愛爾蘭期間強行要求當地的天主教徒皈依英國國教。

英國放棄瞭近在咫尺的愛爾蘭,為什麼不放棄萬裡之遙的馬島-圖9

這一時期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人隻能偷偷摸摸祈禱,而且還要冒著被英國人剝奪土地所有權的風險。愛爾蘭為維持自己的天主教信仰甚至同歐洲大陸的法國、西班牙合作以牽制英國。盡管英國戰勝瞭愛爾蘭、法國、西班牙組成的天主教聯軍,但面對愛爾蘭各地風起雲湧的反抗浪潮還是放棄瞭讓愛爾蘭改變宗教信仰的嘗試。除瞭宗教問題之外愛爾蘭和英格蘭的矛盾還集中表現在土地問題上。

英國放棄瞭近在咫尺的愛爾蘭,為什麼不放棄萬裡之遙的馬島-圖10

湧入愛爾蘭的英格蘭地主用種種手段霸占瞭愛爾蘭的土地,到十八世紀初愛爾蘭人自己擁有的土地隻占愛爾全部土地的5%。 失去土地的愛爾蘭人隻能苦苦掙紮以求得溫飽。1801年愛爾蘭王國正式和大不列顛王國組成聯合王國,至此英國完成瞭兼並愛爾蘭的全過程。在此之前蘇格蘭已於1707年通過《聯合法案》同英格蘭組成聯合王國。隨著愛爾蘭加入聯合國王國後英倫三島就實現瞭統一。

長期以來英格蘭人在愛爾蘭所推行的殖民奴役政策激起瞭愛爾蘭人強烈的反抗心理。早在1641年愛爾蘭當地的氏族領袖羅裡·奧摩爾就趁英國爆發革命之際舉行起義。1642年起義的浪潮席卷全島:起義的愛爾蘭人和天主教徒成立瞭自己“天主教聯盟”。1649年英國內戰結束後克倫威爾組織遠征軍經過三年征戰鎮壓瞭愛爾蘭起義,隨後英國政府在愛爾蘭展開瞭一場血腥的“愛爾蘭大清洗”。

當時不到150萬人口的愛爾蘭就有50多萬人死於這場清洗。經過這場清洗之後整個愛爾蘭都淪為瞭英國的的奴隸。1652年英國駐愛爾蘭軍隊的外科醫生總結道:英國新教徒和教會占有全部土地的3/4;全部房屋的5/6;有城墻的城市和設防地點房屋的9/10;國外貿易的2/3……與此同時3/4左右的愛爾蘭人過著畜生一樣的極為惡劣的生活:住的是沒有煙囪、門、樓梯和窗戶的小屋。

克倫威爾大清洗時期不僅直接屠殺瞭超過50萬愛爾蘭人,還把起義失敗的愛爾蘭人及其傢屬當作奴隸出賣。這一時期約有10萬名10至14歲以下的愛爾蘭兒童被賣到印度、弗吉尼亞、新英格蘭等地。在此之後把愛爾蘭起義者作為奴隸出賣幾乎成為英國當局的一貫政策。到瞭184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進一步加深瞭愛爾蘭人與英格蘭人之間的對立:這一年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馬鈴薯出現真菌災害。

然而作為地主的英國人卻隻關心谷物和牲畜的出口,與此同時大不列顛本土仍從美洲進口大量糧產,其中一部分甚至經過愛爾蘭的港口轉運,但饑餓的愛爾蘭人卻買不起這些糧食,最終釀成瞭一場持續五年的大饑荒。在這場災難中一百餘萬愛爾蘭人死於饑餓。愛爾蘭人因此認為英國政府是在有意識地對愛爾蘭民族進行種族清洗。與此同時一些愛爾蘭人漂洋過海前往歐洲大陸和北美、澳大利亞等地。

愛爾蘭移民很快就接觸到北美獨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成功經驗,受到啟蒙主義思想熏陶的他們又將自己接觸到的新思維傳播回愛爾蘭。在悲慘的現實處境和啟蒙主義思想的雙重影響下愛爾蘭人的民族獨立意識日漸高漲,越來越多的愛爾蘭人投身民族獨立運動。1848年愛爾蘭爆發起義,但隨即就被英國當局鎮壓。起義失敗後參與起義的領導者有的被英國當局處死,有的逃到法國和美國繼續展開反英鬥爭。

此後愛爾蘭就不斷發生各種起義。在這一過程中激進的新芬黨逐漸成為瞭爭取愛爾蘭獨立的先鋒。北美殖民地的獨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對愛爾蘭是一種鼓勵:一則北美獨立運動給愛爾蘭提供瞭一個可以借鑒的先例;另一方面愛爾蘭人對外移民的主要方向其實就是北美,很多愛爾蘭人和自己遠渡重洋的北美愛爾蘭裔親戚依然有聯系。當愛爾蘭獨立運動風起雲湧之際大英帝國已不可逆轉地走上下坡路。

19世紀70年代英國工業產值在全世界的占比被新興的美、德兩國相繼超過。1914年英國又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18年一戰結束時英國已損失瞭1/3的國民財富和300萬青壯年勞動力,與此同時還欠下美國大量債務。為償還這些債務英國開始征收苛捐雜稅和濫發紙幣。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白人自治領趁機要求英國政府給予更多的自治權限,印度則在聖雄甘地領導下展開瞭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這時的愛爾蘭人同樣也沒閑著:事實上早在一戰尚未結束的1916年都柏林就爆發瞭反英的“復活節起義”,愛爾蘭獨立運動的領導人甚至試圖同德國合作,這令英國政府驚恐不已。1919年1月21日拒絕在英國下議院任職的愛爾蘭共和派議員在都柏林通過瞭國傢獨立宣言、組建瞭愛爾蘭議會。愛爾蘭議會隨即以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的名義要求英軍立即撤出愛爾蘭。

受此鼓舞的愛爾蘭民眾通過城市遊擊戰不斷襲擊英國政府官員、軍人、警察,與此同時愛爾蘭各地爆發瞭各種罷工運動。英國政府本想像以前一樣鎮壓當地人的反抗,然而卻發現在如此洶湧的反抗浪潮下根本沒法把軍需物資運到當地。愛爾蘭人盡可能避免與英國正規部隊正面對抗,而是以遊擊戰的形式不斷襲擾英國在愛爾蘭的官員和軍警。整個1919年愛爾蘭發生瞭1700次針對英國政府的襲擊事件。

英國方面作為報復對正在看球的愛爾蘭民眾開槍,結果當場打死十幾人、打傷幾十人。愛爾蘭人把這一事件稱為“血腥星期天”。剛經歷完一戰的英國國力大不如前,盡管英國政府仍對愛爾蘭獨立運動進行瞭鎮壓,但很快陷入愛爾蘭軍民的遊擊戰之中。1921年12月6日英國政府被迫簽訂《英愛條約》:愛爾蘭南部26郡脫離英國的直接統治,成立愛爾蘭自由邦。

愛爾蘭就此成為和加拿大、澳大利亞一樣享有高度自治權的自治領。不過英國在決定放手時還是使出瞭一招分而治之的策略。事實上分而治之是英國一以貫之的殖民策略:後來的印巴分治、巴以分治都是英國一手導演的。英國在從殖民地退出時一定會千方百計削弱其實力,從而得以盡可能保留自己在當地的利益。在愛爾蘭問題上英國同樣秉承的是這樣一種原則。

英國入侵愛爾蘭以後英國本土人民不斷向愛爾蘭移民。愛爾蘭東北部在地緣上距離英國較近,氣候環境也與英國頗為相似,所以這些從不列顛島移居愛爾蘭島的人往往選擇定居在愛爾蘭北部。到1921年時愛爾蘭東北部的6個郡土地大多已落入移民而來的英國人手中,在這6個郡移民而來的英國移民在數量上也遠遠超過瞭愛爾蘭的土著凱爾特人,已皈依瞭英國國教的這6個郡也和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島其他地區截然不同。

愛爾蘭島因此在英國與愛爾蘭的條約中被分為兩部分:南方26個郡主要生活的是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本土居民;東北部的6個郡主要生活的是信奉英國國教的英國移民。南部26郡成立愛爾蘭自由邦,而東北部的6個郡則仍舊留在英國版圖內,英國的正式國名由“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更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這也為日後的北愛爾蘭問題埋下瞭伏筆。

如果用我們中國人傳統的“大一統”觀念來理解英國政治,那麼就隻能得出隔岸觀火霧裡看花的結論。實際上在英國的傳統文化之中從來就沒有“大英”的認同: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北愛爾蘭人都有各自的民族心理認同。如今在構成聯合王國的四部分中英格蘭由於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所以客觀上處於相對強勢的地位,然而這不代表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等地隻是英格蘭的附庸。

事實上構成聯合王國的四大主體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並不存在誰附屬於誰的問題。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並不是加入瞭英格蘭,而是作為平等主體與英格蘭組成聯合王國。秦始皇橫掃六國後通過采取書同文車同軌等一系列措施才得以鞏固大一統帝國,然而這樣的情況在英國是不存在的:喜歡看足球賽的人可能都留意到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一直都是以單獨身份參加世界杯足球賽的。

如果你到威爾士、蘇格蘭、北愛爾蘭等地旅遊千萬不要稱呼他們“ English”(英格蘭人),也不要稱呼他們為UK(聯合王國)人或British(大英)人。因為他們隻會認同自己是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北愛爾蘭人。他們相當在意自己的民族獨立性。即使是在作為主體民族的英格蘭聚居區也隻會以英格蘭人自居,而不會以聯合王國人或大英人自居,也就是就連英格蘭人自己都沒“大英”身份認同。

時至今日即使是與英格蘭同樣位於不列顛島上的蘇格蘭也尚未被英格蘭完全同化,相比之下與英格蘭隔海相望的愛爾蘭似乎由始至終就從來也沒在心理上認可過英格蘭的統治:愛爾蘭人是凱爾特人的後裔;英格蘭人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後裔。愛爾蘭人信奉天主教;英格蘭人信奉新教安立甘宗(英國國教)。歷史上長期被英國統治使得大多數愛爾蘭人都會說英語,不過愛爾蘭人依然保留著本民族的愛爾蘭語。

與英國近在咫尺的愛爾蘭在種族、宗教、語言等各方面均與英國存在較大差異性,況且歷史上英國在愛爾蘭圈占土地、強迫改宗等行為早就使愛爾蘭人對英國的統治深惡痛絕。可以說正是愛爾蘭人持續不斷的反抗和尋求獨立的願望最終使愛爾蘭人得以擺脫英國的統治。如果說愛爾蘭人的反抗是導致英國放棄愛爾蘭的根本原因,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使英國把萬裡之外的馬島死死攥在手中呢?

英國方面認為1592年渴望號上的英國航海傢戴維斯是第一個發現馬島的人。然而英國方面這種說法在國際上並無任何佐證,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有明確文字記錄的第一位發現馬島的人是1600年的荷蘭人威爾德。1764年法國航海傢佈幹維爾率先在東福克蘭島建立居民點,次年英國人也開始在島上定居,1770年占據南美大陸的西班牙殖民者驅逐瞭島上的英國人並於1767年左右買下法國居民點的全部產權。

1771年英國以發動戰爭作為威脅恢復其西福克蘭島的前哨基地。這時的英國隻控制著西福克蘭島,而東福克蘭島仍一直處於西班牙統治下。1774年英國因為經濟原因撤出西福克蘭島,但並未公開聲稱放棄對西福克蘭島的主權要求。1816年7月9日西班牙殖民地阿根廷宣佈獨立,1820年阿根廷宣稱繼承瞭西班牙對福克蘭群島的主權。1833年初英國將島上的阿根廷官員驅逐出島。1841年英國委派一位文職副總督前往該島。

截至1885年島上一個約有1800人的英國社區已實現自給。1892年福克蘭島成為英國正式殖民地,而阿根廷方面則一貫反對英國占領該群島。二戰後英國的殖民體系開始全面坍塌,而馬島的主權歸屬問題轉移到聯合國。1964年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就馬島的歸屬問題進行瞭辯論:阿根廷以自己對原西屬領土的繼承權、馬島鄰近南美、結束殖民地位的需要等為由宣稱對該群島擁有主權。

英國則以自1833年以來對群島的“公開、持續、實際的擁有、占領和管理”為由要求以該群島居民的意願進行自決。自1833年以來英國對該群島持續的經營使島上人口以英國後裔為主,所以這些人在心理上當然普遍更傾向於英國。英國方面據此聲稱:違背福克蘭島民的意願,將身傢性命交與阿根廷統治管理,絕不是結束殖民地位,而是建立一個新的殖民地。

196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邀請英阿舉行會談以尋求一個和平解決紛爭的辦法。1966年到1968年期間英國在聯合國2065號決議案要求英國和阿根廷和平解決福克蘭群島問題背景下和阿根廷政府展開瞭秘密談判。1971年雙方就福克蘭群島和大陸的貿易達成瞭協議。1972年阿根廷在該貿易協議的基礎上在斯坦利建成瞭一座臨時機場。看起來英國和阿根廷完全可能以談判的方式就馬島的主權歸屬問題達成協議。

然而英國方面提出將馬島主權還給阿根廷,但馬島的行政權暫不歸還。英國為自己的行為給出的理由是:盡管馬島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阿根廷,但島上居民主要是英裔移民,如不給予島上居民自治權就是變相在制造一個新的殖民地。說白瞭英國所能做出的最大讓步就是在承認馬島主權屬於阿根廷的同時仍要求保證自己在馬島的石油、漁業等方面的利益,而無法接受這種條件的阿根廷於1977年停止瞭與英國的談判。

1979年英國由於經濟不景氣需要縮減政府預算,於是英國再次秘密就移交福克蘭群島而和阿根廷進行談判。這種曠日持久的談判一直持續到1982年2月還在進行,不過阿根廷國內已越來越厭倦這種日復一日毫無結果的談判。1982年3月19日一群阿根廷當局雇傭的廢五金商人強行登陸瞭位於馬島以東1390公裡處的南喬治亞島。這些人在南喬治亞島建立瞭營地,還升起瞭阿根廷的國旗。

英國皇傢海軍的堅忍號破冰船被奉命去拆毀這個營地。堅忍號的武裝程度僅有2挺20毫米厄利孔機炮,另外搭載著兩架黃蜂式直升機,還帶著一個排的陸戰隊。然而阿根廷海軍已搶先放下100名士兵登陸,所以堅忍號最終隻好無功而返。阿根廷海軍司令霍黑·阿那亞制定瞭登陸馬島的“羅沙裡歐作戰”計劃:3000人的兩棲登陸部隊憑借壓倒性的優勢兵力包圍馬島上駐守的寥寥無幾的皇傢海軍陸戰隊與當地警察。

占領成功後阿根廷兩棲登陸部隊應將島上之戰俘與居民驅逐出境。占領部隊應於48小時內完成撤回原駐地的任務。在此之後馬島最高行政官將改為軍事總督,同時島上還將配署500名憲兵進行軍事統治。盡管種種跡象已表明瞭阿根廷方面的意圖,但英國聯合情報委員會拉美組直到3月30日依然認為戰爭不會馬上到來。1982年4月2日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命令阿根廷軍隊全面占領馬島。

由於英國方面在馬島的防守力量相當薄弱,所以阿根廷軍隊僅遭遇輕微抵抗後就占領瞭馬島全境。阿根廷方面從一開始就誤判瞭英國在此事上的決心。二戰以後英國方面早已放棄瞭絕大部分殖民地,那麼為馬島這樣的彈丸之地大動幹戈的可能性在阿根廷方面看來似乎也並不大。即使英國方面當真不惜為瞭馬島大動幹戈,那麼阿根廷也自信可以憑借地利優勢對其進行壓制。

正當阿根廷政府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議會的授權下抽調海軍總兵力的2/3組成遠征軍不遠萬裡前來和阿根廷爭奪馬島。已放棄絕大部分殖民地的英國為什麼在這時卻要不惜為馬島這樣的彈丸之地而戰呢?事實上在當時恐怕沒任何人會想到英國要為這幾個小島決心打一場戰爭。當時絕大多數英國人甚至壓根就不知道馬島在哪兒,更不用說為遠在天邊的幾個彈丸小島打一場戰爭。

不過這時的英國政府實際上除瞭開戰之外也沒更好出路:殖民體系的坍塌、經濟地位的下降已使英國在國際上的威望大為削弱。如果英國放任阿根廷對馬島的占領,那麼今後就更不會有人把英國放在眼中瞭。馬島戰爭實際上成為瞭英國這個沒落中的老牌帝國挽救自己最後一點餘威的戰爭。馬島戰爭的爆發其實在客觀上為英國政府提供瞭一次挽救國傢威望的良機。

英國如此大動幹戈的行為已超出瞭阿根廷方面的預料。從一開始阿根廷就對英國會選擇開戰的可能性估計不足,所以阿根廷方面對戰爭並沒進行充分的準備。直到英國海空軍跨越大半個地球來到傢門口時阿根廷人還感覺這場戰爭猶如憑空從天而降一般。阿根廷方面甚至沒在馬島建一個可供戰機起降的臨時機場,因此當戰爭爆發後英軍輕而易舉就掌握瞭馬島海域的制海權與制空權。

看似是主權領土之爭的馬島戰爭在阿根廷方面其實更多是為瞭轉移國內視線、緩解國內經濟政治危機的一次障眼法。在馬島戰爭前阿根廷和英國都處於衰敗過程中:相比之下英國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阿根廷則直接由昔日的發達國傢淪為瞭發展中國傢。1908年的阿根廷是世界第七經濟大國,人均收入與德國比肩。然而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國傢的高速發展掩蓋著潛藏的問題。

大地主寡頭壟斷瞭廣袤的土地,使阿根廷的財富集中現象比美國嚴重得多,也使其在單一出口的老路上越走越遠。20世紀30年代席卷全球的經濟大蕭條波及瞭幾乎所有世界主要大國。這意味著這些國傢可以用來購買阿根廷的農牧產品的資金嚴重縮水,大傢都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阿根廷的農牧產品出現嚴重滯銷。1930年何塞·費利克斯·烏裡武魯在軍事政變中推翻瞭對大蕭條束手無策的伊裡戈延。

從此以後阿根廷就不斷周期性發生軍事政變,在此後的十年中阿根廷一直由軍政府執政。就在馬島戰爭爆發前的1981年阿根廷的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與此同時阿根廷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達11.4%,制造業產量下降為22.9%,薪資增長卻隻有19.2%;國內得到越來越多支持者的工聯決定發動長期性大罷工,執政的軍政府受到人民的唾棄與憎惡。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們可以設想一個內部都不團結的國傢卻指望通過對外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還談什麼人和呢?內部問題重重的國傢妄圖依靠戰爭手段緩解國內危機最終隻能是內外皆輸。現代戰爭絕不僅僅隻是簡單的兩軍對壘,而是兩國綜合國力的全面較量。國際輿論影響、國內民眾的支持、後勤補給、情報滲透等等都會影響到戰爭的勝負。

阿根廷和英國方面的差距不僅體現在武器裝備上,事實上雙方在組織管理上同樣相去甚遠:當皇傢海軍特遣艦隊在開赴馬島途中完成編隊、補給和訓練的時候阿根廷軍隊甚至無法向馬島運送足夠的補給維持島上兩萬多阿軍的正常作戰。馬島戰爭期間雙方除瞭正面戰爭的對抗之外還在外交上進行著一場博弈。雙方都希望在國際上爭取盡可能多的國傢站在自己一邊,然而在這場博弈中阿根廷就像正面戰場上一樣遭遇完敗。

當時的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是在美國的扶植下得以上臺的,因此他執政時期一直奉行親美政策。加爾鐵裡在決定發動馬島戰爭前曾和美國進行過溝通,而當時美國表示對阿根廷和英國的矛盾持中立態度。阿根廷的加爾鐵裡政府盡管奉行親美的外交政策,不過當時的阿根廷與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的關系也還不錯:那時阿根廷是蘇聯糧食的主要出口國——每年都會有大量阿根廷小麥運往蘇聯。

就在攻占馬島的第四天阿根廷與蘇聯簽訂瞭核協定及貿易、漁業協定:蘇聯向阿根廷提供濃縮鈾,阿蘇將在馬島周圍聯合開采石油、在周圍水域聯合開發漁業資源,允許蘇聯派大規模漁船進入馬島水域作業……正因為與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的關系都還不錯,所以阿根廷在馬島問題上才會如此自信。然而阿根廷對局勢的這一判斷在事後被證明是完全錯誤的。

長期以來美國一向將包括阿根廷在內的拉美國傢視為自傢後院,然而美國在阿根廷和英國之間其實還是更傾向於英國。美國和英國同屬英語文化圈國傢,而英國在二戰後的外交政策也是唯美國馬首是瞻。馬島戰爭爆發後撒切爾夫人和美國總統裡根舉行瞭會談。會後美國放棄中立並向英國提供情報支持。在美國的影響下北約各國都采取瞭暗中支持英國的立場。

盡管北約各國沒公開介入馬島戰爭,可實際上都暗中為英國提供資金、武器及情報等支持:法國當時就把自己的飛魚導彈參數提供給瞭英國。西德、加拿大等北約國傢也都和法國一樣在暗中支持英國的行動。因為馬島戰爭發生在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冷戰時期,所以作為與北約對立的蘇東陣營國傢自然會站在阿根廷一邊。總體上阿根廷在馬島戰爭中得到的外部支持是遠遠不及英國的。

1982年4月30日英國海空軍完成瞭對馬島周圍200海裡范圍內的海上和空中封鎖,剩下的便是對困守在馬島上的阿軍進行“甕中捉鱉”。5月21日英軍開始在馬島登陸,雖然連遭猛烈抵抗,但還是在6月14日占領全島。眼見大勢已去的加爾鐵裡隻好電令馬島駐軍投降,至此歷時74天的馬島戰役以阿根廷的失利結束。馬島戰爭的結束並未終結英國和阿根廷圍繞馬島地區的主權爭端。

阿根廷在馬島戰爭中損失瞭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11 艘艦船(沉5傷6)、100餘架飛機。馬島戰爭失敗所帶來的巨大損失讓原本就備受經濟困擾的阿根廷更是雪上加霜。國民經濟的不景氣,帶來的必然後果就是生活水平下降、軍費開支降低等一系列問題。阿根廷本來就缺乏自主的國防工業體系,一旦無力購買國外先進武器必然使其軍事實力呈直線下降趨勢。

由於馬島戰爭失利而使軍政府顏面掃地,民選政府重新上臺執政。新成立的民選政府隨即通過固定匯率、放開商業管制、實行私有化、拆除貿易壁壘等手段重振阿根廷經濟。應該說這些措施還是一度取得瞭成效的,然而在1998年——我們中國人應該比較清楚這個年份,因為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地區行使主權的第二年就遭遇瞭亞洲金融風暴。

當時中國政府沉著冷靜地處理好瞭這次金融風暴。也許我們難以想象的是這場被稱為亞洲金融風暴的危機事件居然也波及到瞭遠在大洋彼岸的阿根廷:阿根廷匯率缺乏彈性、嚴重依賴外資的弊端在這場危機中暴露無遺,引發瞭外資撤出、出口崩潰、大量企業破產的危局。在經歷這番打擊之後阿根廷的經濟形勢更趨嚴峻:截至2018年阿根廷外債已高達2310億美元,在2018年上半年阿根廷比索貶值幅度已超過50%。

在這樣的形勢下阿根廷的軍費開支一路縮水到南美最低水平:到2011年阿根廷軍費開支占GDP的比重已減少到0.87%,創造瞭歷史性記錄。事實上就是這有限的軍費開支中有70%左右是用於官兵的工資薪水以及部隊的日常運行,也就是說能用於購買新式武器的連軍費總額的30%都不到。直到2016年阿根廷軍費開支占GDP的比重才勉強增加到0.96%。

2015年11月30日阿根廷空軍宣佈所有“幻影”戰鬥機退出現役,A-4AR“天鷹”也被無限停飛,阿根廷空軍就此“重返螺旋槳時代”。2019年5月份接受5架法國的二手“超級軍旗”艦載戰鬥轟炸機後阿根廷空軍才重回噴氣式年代,不過阿根廷空軍目前在國際上的水平的確不敢恭維:目前阿根廷可以實際升空作戰的飛機掰著手指頭就能數完,就是這數量有限作戰飛機都還是平均使用年限超過40年的。

2015年美國《戰鬥機》雜志就曾報道:“阿根廷有些飛機連雷達告警器、曳光彈發射器等自衛裝備都沒裝。”阿根廷從法國引入的5架“超級軍旗”不僅是法國已淘汰的二手貨,而且“超級軍旗”這種機型早在37年前的英阿馬島戰爭中就已不是什麼先進機型瞭。事實上阿根廷空軍在南美大國中早已是落後空軍——實力甚至已遠遠落後於1982年“馬島戰爭”的水平。

如今阿根廷三軍總兵力7.89萬人、準軍事部隊3.7萬人,加起來還沒英國陸軍多,即使動員全國預備役部隊也不過37.5萬人,軍費開支幾乎是南美最低的國傢,隨著1993年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的退役阿根廷已成為無航母國傢,迄今為止沒任何航母重建計劃。和1982年一樣如今的阿根廷仍存在深刻的國內問題:今天的阿根廷仍是一個高通脹率、貧富差距極大、貪腐成風的國傢,這樣的國傢會有什麼戰鬥力呢?

2013年3月10日福克蘭群島就“作為英國海外領土的福克蘭群島是否應當保留現有的政治地位”舉行瞭全民投票。最終總計1517張有效票中隻有3張是否定票。出現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自1833年以來英國就持續占領並經營著馬島,所以時至今日島上島上居民多以英裔為主。這些人在英阿之間的主權爭端中自然更傾向於英國。如今馬島依然處於英國的實際控制下,而阿根廷也依然不斷就馬島主權提出聲索。

相關新聞

  • 年輕就那麼簡單 新一代CS55 PLUS實拍解析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一直以來長安CS55 PLUS都是一臺深受年輕人喜歡的車型,年輕前衛的設計、智能舒適的車內座艙、強勁的動力。而對於這麼一款成熟的車型,廠傢還在努力的為它做提升,讓它變得更加年輕,更加符合消費者的需要。而就在本次上海車展上,我們看到瞭新一代的CS55 PLUS,它通過瞭化繁為簡的設計,得到進一步的年輕升級。 極簡的年輕 新一代CS55 PLUS整車外觀經過瞭重新的設計,采用瞭“新科技智慧美學”的語言,化繁為簡,以…

    2021-04-19
    0
  • PREFACE內飾曝光, 以新標準定義A級轎車

      ;日前,吉利汽車公佈瞭CMA超級母體首款轎車—PREFACE的內飾官圖。從曝光圖來看,PREFACE內飾采用瞭全新遊艇藍與高級灰配色,動感兼具獨特魅力。內飾設計上延續瞭科技吉利4.0時代全新造型設計理念——“時空變奏”,以線條的變奏和律動,勾畫出簡潔細膩的紋路設計;材質上則采用瞭大量皮質包裹,配合12.3英寸高清雙大屏,營造出豪華科技感。據官方公佈,PREFACE定位為A級轎車,憑借CMA超級母體世界級架構體系賦予的極致性能與豪華品…

    2020-08-25
    0
  • 想買豪車的看過來,30-50萬預算,買這些車最有面子

    預算10萬左右,想買傢用代步車的消費者,不會在意這臺車是否有面子,而是希望這臺車經濟省油,養車成本低。預算30萬到50萬左右的消費者買車時考慮的不僅僅是養車成本的問題,這些車主更在意的是汽車的品牌光環以及檔次感,今天我們就針對預算較高的消費者推薦幾款豪華車型。 第1臺上榜的車型為奧迪a6l,廠商指導價41.98萬到65.38萬,山東本地經銷商最低報價優惠10.8萬元,低配車型隻需要35.8萬就可以入手。 A6l是中大型轎車領域中的王牌選…

    2021-03-30
    0
  • 年輕人不妨等等它!開出去就有回頭率,還有6款“限定皮”

    細心的朋友應該有所發現,今年的上海國際車展算得上是新能源大秀的一次車展。不僅新生代的車企推出瞭不少全新電車,一些傳統老牌車企,這次帶來的重磅新車也都以新能源居多,比如奔馳、寶馬,它們的壓軸車型都是電車。包括新晉品牌BAOJUN在此次車展上,也帶來瞭一款“潮流單品”——KiWi EV。 這臺中文名叫做“奇遇”的KiWi EV,可以說是將年輕人喜歡的個性、潮流和回頭率,帶上瞭更高的臺階。憑借獨特新潮的色彩搭配和設計語言,KiWi EV整個外…

    2021-05-13
    0
  • 老生常談,緊湊型傢用轎車三劍客,到底選哪個

    緊湊型傢用轎車的市場一直是一片紅海,很多準車主都在持幣猶豫到底要選擇哪個,今天小編就在這一區間內選出三臺最具代表性的常勝將軍進行對比。 今天要對比的三臺車分別是 新朗逸采用瞭大眾全球最新一代的設計語言,長鍍鉻讓前臉富有張力,修長的腰線與帶有棱角的尾燈,使朗逸乍一看有大哥帕薩特的影子,平臺也終於由PQ34更新為MQB,使得新朗逸有瞭真正的高級感。 新卡羅拉的換代可謂是脫胎換骨,整體更顯年輕化,第一眼看上去有攻擊性,超大的進氣格柵,完全不同…

    2020-08-14
    0
  • 新款奔馳C級正式上市, 售價30.78萬起, 領銜BBA同級車型

    日前,奔馳官方正式宣佈2021款奔馳C級正式上市,屆時新車將推出標軸和長軸版,共計9款車型,售價區間為30.78-47.48萬元。 外觀方面,新款奔馳C級並沒有在設計上進行過多調整,依舊是時尚動感的年輕造型,多棱線前機蓋俯沖感十足,搭配星輝大標極具視覺辨識度。此外,新車將推出6款長軸運動版車型,2款長軸商務車型以及1款標準軸距運動車型。 內飾方面,新車車廂內部整體設計奢華舒適,細節處理具備殿堂級工藝水準,單憑這套內飾並可籠絡一大批消費用…

    2020-09-09
    0
  • 比亞迪F3停產瞭嗎?並沒有,售價跌至3.9萬卻無人買,原因很現實

    作為首款在國內市場上熱銷的國產轎車,當年的比亞迪F3為比亞迪進軍汽車領域立下瞭汗馬功勞,可以說沒有當年F3的成功,或許我們不會看到今日的比亞迪,也或許是這款車承載瞭比亞迪太多的造車回憶,因此與比亞迪F3同時期的L3、S6等車型早已相繼停產,唯有F3至今屹立不倒! 說實話,雖然F3並沒有停產,但這款車在當下車市的存在感極低,甚至不少人認為這款車早已停產瞭。為何會這樣呢?原因在於從2005年上市至今,16年的時間這款車一直沒有換代,隻是在2…

    2021-09-11
    0
  • 保值率最高的3款緊湊型車,果不其然,日系車全部包攬前三

    說到汽車的保值率,一直都是被普羅大眾所最為關心的事情,畢竟這決定著一臺車開個幾年之後還能夠再賣多少錢,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意味著隻有窮人、差錢的人買車才會考慮這點事。我知道,這麼說讓很多人心裡面是會有點難受的,可真正靜下心來一想,誰又不是普通人,誰買車又能真正不考慮汽車保值率這個東西呢?就好比你買條黃金,你還得關心它現在買入是多少錢一克,將來賣出去能升多少錢是一樣的道理。 因此,可別說保值率這個東西你不在乎,如果是沒錢的,那人人都是在乎的。…

    2020-11-08
    0
  • 努努力就可買,年輕人觸手可及的3款平民跑車,都不是“樣子貨”

    跑車是不少年輕人的夢想車型,這也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之一。 但是以保時捷、法拉利、蘭博基尼為代表的跑車,價格不菲,一般消費者根本承受不起。 好在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平民跑車,不但顏值高,而且價格適中,大多數人依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買得起的。 寶馬2系 廠商指導價:26.38-33.98萬元 作為寶馬集團旗下首款緊湊型豪華四門轎跑車,寶馬2系基於FAAR前驅平臺打造而來。 在外觀設計上,寶馬2系延續瞭寶馬品牌的凌厲與兇猛,更大更立體的雙腎中網…

    2021-02-21
    0
  • 8萬落地最熱銷的五款車型推薦

    現在汽車市場車型比較多,上至幾百萬元的高性能跑車,下至兩三萬元的低配置微型車,各式各樣,今天小編推薦的8萬元的落地預算雖然買不瞭像一二十萬元那種功能豐富,但是作為城市傢庭用車還是相當不錯的。那麼8萬落地最熱銷五款車具體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8萬落地最熱銷排行前五 1、瑞納 指導價:4.99-7.39萬元 2、遠景 指導價:4.99-7.39萬元 3、悅翔 指導價:5.19-6.79萬元 4、日產NV200 指導價:7.98-14.28…

    2021-05-13
    0

轉載請註明出處: 英國放棄瞭近在咫尺的愛爾蘭,為什麼不放棄萬裡之遙的馬島 - PUA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