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要就從這裡逃命!美媒:圍攻事件讓國會大廈龐大地下隧道網曝光

據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1月8日報道,圍攻國會大廈事件揭開瞭美國國會大廈龐大的地下隧道網絡。迷宮一樣的地下通道連接瞭華盛頓的主要建築,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上百年前。

政要就從這裡逃命!美媒:圍攻事件讓國會大廈龐大地下隧道網曝光-圖1

[美國國會大樓附近的工地,很明顯包括瞭大型地下設施]

近日,在國會辦公樓附近發現瞭鋼管炸彈,促使國會大廈中的人們進行瞭撤離,其中部分人員是通過地下隧道撤離的。上周,特朗普總統的支持者對美國國會大廈的進行瞭圍攻,當國會大廈遭到破壞時,許多國會議員和副總統邁克·彭斯也通過地下通道進入瞭安全地區。

這些事件披露瞭國會山下的大型隧道網絡,以及整個華盛頓特區的地下通道。有許多隧道被日常使用著,隻是為瞭方便在政府大樓之間穿行而無需走出去,但是它們在幫助人們在危機中逃離也具有明顯的價值。

政要就從這裡逃命!美媒:圍攻事件讓國會大廈龐大地下隧道網曝光-圖2

[在上周的圍攻國會事件中,部分人員通過地下隧道撤離]

連接“舊樓辦公樓”(國會最早的辦公樓)和詹姆斯·麥迪遜大廈與國會大廈和附近其他建築物的隧道,以及各種地下停車場,是國會山上至少19條地下通道的一部分,人和車輛均可通過。第一批隧道最初於1800年完成瞭建設,在1812年戰爭期間英軍將其縱火燒毀,之後進行瞭重建,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9世紀下半葉。

政要就從這裡逃命!美媒:圍攻事件讓國會大廈龐大地下隧道網曝光-圖3

[美國國會大樓與國會圖書館之間的圖書電動輸送通道]

政要就從這裡逃命!美媒:圍攻事件讓國會大廈龐大地下隧道網曝光-圖4

[美國國會大廈下的地鐵系統]

圍繞國會山的最後一項大規模地下工程是2000年代國會大廈建築群的大規模擴建。一棟占地約580,000平方英尺的三層地下建築被挖出,新的地下通道通向周圍的辦公樓。

《戰爭地帶》註意到,在2000年代的隧道建成後,國會大廈似乎從其網站刪除瞭相關的所有新聞稿和圖片,盡管這些信息仍然可以在其他地方在線獲得。這可能表明它具有更敏感的功能,包括作為在危機期間從國會大廈撤離國會議員和其他VIP的指定途徑。

還值得註意的是,國會大廈的隧道群並不是連接華盛頓特區美國政府大樓的唯一隧道群。例如,白宮下面有自己的隧道群。與國會大廈一樣,包括一個經常用作與相鄰的艾森豪威爾行政辦公大樓(也稱為舊行政大樓)連通的隧道。白宮還有一條地下通道,允許車輛進出,其入口在美國財政部附樓後面的兩個街區之外。該地下通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後的那個時期,當時白宮和財政部之間開辟瞭一條隧道以提供更堅固的逃生途徑。

政要就從這裡逃命!美媒:圍攻事件讓國會大廈龐大地下隧道網曝光-圖5

[2003年的新建工程]

奧巴馬政府期間,在白宮草坪下建造瞭一個新的大型掩體。戴維營還擁有一個大型地下掩體。在1960年代,五角大樓積極探索在華盛頓下方建立一個巨大的超級掩體。

在國會大廈被圍攻之後,美國政府已經采取瞭安全措施,包括在整個建築群周圍建立臨時圍欄。如果再發生類似的事件,國會山下的隧道仍然是安全撤離的重要途徑。

(作者:微胖 版權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文章內容系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

  • 聯合國安理會:中國代表當著所有國傢的面,呼籲徹查外軍犯罪行為

    據環球時報報道,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中國代表張軍當著與會所有國傢代表的面,正式呼籲徹查外軍犯罪行為,國際社會應將沖突後國傢的外國駐軍犯罪行為繩之以法。也就是說,像阿富汗戰爭結束後,西方國傢在阿富汗駐紮部署的軍隊,期間所犯下的一切戰爭罪行,都應該得到應有的懲罰,其中澳大利亞軍隊殘暴的做法,更應該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制裁。 在西方國傢的眼裡,地球分為若幹”等級”,其主體就是英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傢,或者說,西方國傢的根源中…

    2020-12-07
    0
  • 終於有人要收拾美國瞭!當著全世界的面,美國“老底”徹底被掀翻

    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的高級別會議上,古巴外長羅德裡格斯直接點名美國,說出瞭絕大多數國傢的心聲。美國退群並做出很多令人發指的事情,越來越多的國傢看清瞭美國,盤點美國政府的所作所為,發現至少可列出威脅全球安全的“七宗罪”。 作為超級大國,美國卻根本沒有大國應該有的樣子,不斷推行單邊主義,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唾棄。古巴外長在全世界面前一頓數落:“美國煽動沖突,發動戰爭,脅迫交易,制造軍事競賽,拒絕應對疫情……不負責任的行為是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最…

    2020-11-05
    0
  • 特朗普支持者在美國大學遊行,驚現高呼“白人力量”種族主義組織

    極右翼組織成員在大學校園遊行支持特朗普(資料圖) 據《國會山報》報道,周六,一個極右翼組織的成員在美國一所大學校園遊行支持特朗普時,高喊種族主義言論。 埃隆新聞網(Elon News Network)拍攝的視頻顯示,名為“阿拉曼斯縣收回阿拉曼斯”(Alamance County Taking Back Alamance ,簡稱ACTBAC)的組織成員遊行隊伍通過瞭埃隆大學校園中央以及北卡羅來納州埃隆和格雷厄姆的周邊城鎮。報道指出,該組織…

    2020-09-21
    0
  • “把我們國傢還回來!”英國第二次全國封鎖,倫敦爆發抗議遊行

    據英國《每日郵報》5日報道,英國當天已正式進入第二次全國性疫情封鎖,預計至少將持續到12月2日。當地時間周四,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爆發瞭一場反對“封城”的所謂“百萬面具”遊行,抗議者就新的疫情限制措施與警方發生沖突。當天警方逮捕104人。 當天早上,數百名抗議者聚集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倫敦當地警察部隊封鎖瞭附近的幾條街道,試圖敦促並驅趕抗議者回傢。 許多抗議者舉著標語,有的寫著:“不要再封鎖,不要再遮遮掩掩,不要再戴口罩,不要再撒謊!”還有…

    2020-11-06
    0
  • 中國留美博士遇害細節:坐車裡等女友被槍殺 彈殼掉在駕駛座

    遇害博士范軼然(芝加哥大學官網) 海外網1月12日電當地時間1月9日,30歲的中國留美博士范軼然(音譯)遭遇槍擊,不幸身亡。據美國《世界日報》11日報道,聽聞噩耗後,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拉爾斯·彼得·漢森惋惜不已,哀嘆失去瞭最好的學生。此外,芝加哥警方還披露瞭案發時的細節。 當地時間1月9日下午2點左右,警方接到范軼然女友槍擊案的報警,女友稱,自己去看牙醫,范軼然坐在車內副駕駛等她。之後她發送短信給范軼然,但一直沒有…

    2021-01-12
    0
  • 納卡沖突,誰才是最大贏傢呢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螳螂撲蟬,黃雀在後”,意思是往往一件爭鬥和戰爭,最大的贏傢並不是當事雙方,而是幕後的第三人。這句話體現在國傢層面更是如此,對於國傢之間的戰爭,往往那是兩敗俱傷,即使有戰爭勝利的一方,其實也不是贏傢。而最典型現在的納卡戰爭,誰才是最大贏傢呢?這個幕後大國那是一件三雕。 從9月份開始,因為納卡的歸屬,在高加索地區,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爆發瞭激烈的沖突和戰爭,持續瞭不到2個月,最終以阿塞拜疆的勝利和亞美尼亞的慘敗,最終結束瞭…

    2021-03-05
    0
  • 中國又一個快遞富豪崛起,平均一天賺3個億,曾被稱“水貨佬”

    作為一傢私營公司,順豐速運的崛起堪稱奇跡,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裡,它的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員工超過30萬人。已成為中國私人快遞業當之無愧的領導者。其創始人王偉不僅是快遞行業的首富,一度還曾殺入中國首富榜前三甲的位置。中國又一個快遞富豪崛起,平均一天賺3個億,曾被稱“水貨佬”! 根據順豐官方的財報顯示,公司半年收入為700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30億元人民幣。憑借亮眼的財報數據,公司市值大漲到4000億元。該公司的市值已升至40…

    2021-03-05
    0
  • 又一個“大人物”確診!

    10月2日,泰國星暹傳媒援引媒體報道稱,泰國前總理他信在迪拜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已在醫院接受治療並采取瞭嚴格的隔離措施,與其一同居住的另一高官也確診感染,而前總理英拉未確診感染。 來源:環球網 烏元春

    2020-10-02
    0
  • 話不能說太滿!菲律賓一專傢自稱對毒液免疫,試圖親吻蛇時被咬死

    圖源:外媒 據英國《每日郵報》15日報道,近日,一名聲稱對毒液免疫的蛇類專傢在試圖親吻一條眼鏡蛇時被咬死。 62歲的貝爾納多·阿爾瓦雷斯(Bernardo Alvarez)在邦阿西楠省被菲律賓北部眼鏡蛇咬死,而當時他驚恐的鄰居們則正在一旁觀看。 據悉,阿爾瓦雷斯於7月9日在曼格爾丹捕獲瞭這條蛇,並聲稱已經馴服瞭這條致命的生物。當他向旁觀者展示這條蛇時,阿爾瓦雷斯把眼鏡蛇舉到嘴邊,假裝親吻它。然而,那條蛇卻突然向前猛撲,咬瞭阿爾瓦雷斯的舌…

    2021-07-18
    0
  • “抗疫英雄”人設崩塌!紐約州長被指控想與女下屬玩“脫衣撲克”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 24日報道,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被前助手林賽·博伊蘭(Lindsey Boylan)指控性騷擾,並營造“有毒”的工作環境。博伊蘭在一篇新文章中詳細描述瞭她在科莫身邊工作的經歷。 資料圖:林賽·博伊蘭 博伊蘭此前曾在去年12月指控科莫性騷擾,但她表示不願透露具體經歷。而科莫當時否認自己有任何不當行為。現在,這名前助手稱,她已經公開瞭自己的全部經歷,希望能“為其他女性站出來而掃清道路”。當地時間24日,她在一篇…

    2021-02-25
    0

轉載請註明出處: 政要就從這裡逃命!美媒:圍攻事件讓國會大廈龐大地下隧道網曝光 - PUA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