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 “18億畝紅線” ,讓我們不怕糧食危機

本刊記者  尹潔

“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這是關於蝴蝶效應的通俗解釋。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引發整個系統的巨大連鎖反應。

2020年,扇動“翅膀”的不僅有新冠肺炎病毒,還有遮天蔽日的蝗蟲。上半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撰文警示:“今年的世界除瞭面臨公共衛生危機、金融危機以外,莫非還要面臨一場糧食危機?”

4月21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佈瞭《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指出到2020年底,全球遭受嚴重饑餓的人口數量可能會達到2.65億。

亮起紅燈的糧食問題會演變成人道主義危機嗎?中國應該做些什麼?帶著這些問題,《環球人物》記者專訪瞭丁一凡。

丁一凡: “18億畝紅線” ,讓我們不怕糧食危機-圖1

世界糧食市場出現恐慌跡象

一切要從2018年說起。當年5月和10月,兩場熱帶風暴襲擊瞭紅海兩岸的沙漠地帶。異常潮濕加上當地的高溫天氣,為沙漠蝗蟲的大量繁殖提供瞭溫床。

據推算,僅埃塞俄比亞、索馬裡、肯尼亞三國境內的蝗蟲就達到3600億隻。1平方公裡的蝗群一天就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隨後,蝗群又遷徙到瞭巴基斯坦和印度,部分地區的農作物損失慘重,甚至面臨絕收。蝗災席卷瞭從西非到東非、從西亞到南亞的近20個國傢,威脅數億人的糧食安全。

“在這種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成瞭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丁一凡說。為瞭防疫,許多經濟活動不得不暫停,糧食生產、物資運輸、人員流動,農業生產的很多環節陷入停滯。無論發達國傢還是發展中國傢,人心惶惶的民眾開始囤積物資,尤其是糧食,進一步造成瞭市場恐慌。

一些國傢和地區開始限制糧食出口:埃及宣佈自3月28日起,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出口;哈薩克斯坦決定對包括小麥、土豆在內的11種農產品實行限制出口;越南暫停簽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約;塞爾維亞禁止出口葵花籽油等商品;俄羅斯3月31日決定對多種糧食實施出口配額制,包括小麥、黑麥、大麥、玉米,配額耗盡後將暫停向歐亞經濟聯盟以外的國傢出口糧食;印度由於“封國”也暫停瞭大米出口。

這些措施導致全球糧食貿易急劇收縮。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占全球大米貿易總量的25%;越南的大米出口排全球第三,占全球貿易總量的15%;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也是小麥主要出口國之一。

“除瞭出口限制外,還有糧食供應鏈斷裂的問題。”丁一凡說。在美國,隨著消費驟降、餐飲業停擺,牛奶價格暴跌,許多奶農和奶制品公司被迫傾倒牛奶;在澳大利亞,因國際航班大幅減少,原本用於出口的農產品大量湧入其國內市場,給市場價格帶來極大壓力;在歐洲,由於各國關閉邊界,勞工流動受限,導致糧食種植所需的跨境勞動力嚴重短缺。

“農業與工業本來就是聯系在一起的,現在工業生產鏈突然斷瞭,種子、化肥、農藥都跟不上,運輸體系也癱瘓瞭,對於習慣瞭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發達國傢來說,想回到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方式也是不現實的。”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警告,如不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全球糧食供應鏈可能在4月或5月中斷。換句話說,很多地區的問題不是沒錢買糧食,而是有錢也買不到糧食。

4月21日,二十國集團農業部長召開視頻會議,表示將防范不合理的糧食出口限制措施,避免國際糧價過度波動,要保障世界大部分人口,尤其是最脆弱群體的糧食安全。

“主糧不進口也不會短缺”

在國際糧價波動的同時,國內網絡上也出現瞭“囤點糧食”的聲音,一些消費者真的去超市搶購大米、白面,貯存在傢中。在丁一凡看來,其實大可不必。

“中國從古至今都是農業大國,歷朝歷代都奉行民以食為天。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最重視的就是人民的吃飯問題,近年來更是一再強調‘18億畝紅線’。”

“18億畝紅線”指全國耕地總面積至少要保證18億畝,決不能因為城市化、工業化建設而減少。這個數字是經過科學計算得出的,是中國糧食安全最重要的防線。

曾有人提出質疑:世界糧食出口國那麼多,我們到哪裡買都行,一定要自己種嗎?把土地用來搞工業建設、發展房地產,經濟效益不是更高?而這一次的事實證明:當重大危機發生時,糧食真的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

正是因為守住瞭“紅線”,中國才能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4月2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表示,2019年中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問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傢中囤積糧食”。

這種底氣,來自14億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自信。國傢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也表示,中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小麥、稻谷等口糧品種庫存處於歷史最高水平。

也有人疑惑,既然糧食儲備充足,為什麼中國還一直進口糧食?比如大豆,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這次疫情在短期內可能會影響國內大豆市場的供應量。此外,中國也從越南、泰國等地進口大米。

“中國進口糧食不是因為短缺,主要是為瞭市場調劑。比如某個國傢的某種糧食今年大豐收,價格特別便宜,我們就買一點;還有一些糧食副產品是做飼料用的,比如豆粕。”丁一凡說。

除瞭調節經濟,國際關系也是糧食進口的一個因素。中國市場巨大,許多依賴農產品出口的國傢和地區都想進來,中國適當進口他們的產品,有助於維護國際關系。

“中國如果隻買美國的農產品,歐盟就不高興,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俄羅斯⋯⋯我們都得照顧到。因為我們的市場大,看起來進口瞭不少,其實在總體中的占比沒有那麼高。”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對稻谷和大米的進口量為255萬噸,進口大米僅占中國大米消費總量的1%左右,主要用於品種餘缺調劑。業內士人披露,自從2016年中國實行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以來,大米進口量逐年下降。目前,中國口糧已經完全自給,谷物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

我們該如何應對“反全球化”

雖然中國糧食儲備充足,但從全球范圍來看,要避免爆發糧食危機,各個國傢和地區必須攜手合作。

聯合國糧農組織呼籲,各國政府應在疫情期間取消出口限制和進口關稅。一些學者、企業傢和民間團體,也呼籲保持邊境貿易開放、幫助弱勢群體,並敦促各國政府采取緊急協調行動。

丁一凡表示,如果真的爆發世界糧食危機,中國應該承擔起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的責任。

“今年初,中國向遭受蝗災的非洲國傢和巴基斯坦提供瞭大量救災物資,還派出專傢組幫助他們滅蝗;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初步勝利後,中國又在幫助陷入危機的其他國傢和地區。中國是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的國傢,中國人民是重情重義的,在我們有能力的情況下,應該雪中送炭。”

在自己的著作《發展新動能》裡,丁一凡曾詳細闡述瞭中國該如何應對“反全球化”。他認為世界不可能再回到以民族國傢為框架的發展模式,因為那種市場太狹窄,束縛瞭技術的傳播和生產力的發展,也無法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問題,如全球氣候變化和恐怖主義。中國倡導的全球化是各國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下,自願聯合起來,共同應對挑戰與危機。

在這個過程中,國外輿論場上出現瞭一些攻擊乃至謾罵中國的聲音,在國內時常引發更大的反擊聲浪。丁一凡覺得,就像國際秩序一樣,國際話語權的構建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國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對於一些不涉及原則性問題的雜音,不妨一笑瞭之。

“大傢特別希望中國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尤其是西方的認可,否則就產生一種焦慮感:‘我明明做瞭很多,你為什麼不承認?’其實不用這麼急。在每一次危機中,世界會看到我們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的中國方案,也會看到我們為處理亂世難題提供的中國模式。”

相關新聞

  • 敘利亞重建:向農民增發柴油用於耕種,大城市阿勒頗繼續清理垃圾

    2020年全球遭遇嚴重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敘利亞也未能幸免,3月22日,敘利亞記錄瞭第一例來自國外的新型冠狀病毒病例,而第一例死亡出現於同月的29日。2021年5月23日,已有24117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21549人康復,1734人死亡。 在疫情、制裁和時有發生沖突的不利條件下,敘利亞在逐漸復蘇。敘利亞石油和礦產資源部門宣佈開始增加分配給各省的柴油量,以滿足農民在收獲季節的需求。農民工會負責人表示,這項措施是為瞭支持農民,特別是考慮到…

    2021-05-24
    0
  • 中印脫離接觸後,印高官叫囂:這是巨大的成功!莫迪這回高興瞭

    據環球時報報道,近日,印度陸軍北部戰區司令喬希在接受采訪時對班公湖對峙發表瞭看法,這是印度陸軍現役高官第一次公開談論有關情況。令人意外的是,喬希在采訪中一直鼓吹印度在邊境對峙中獲得瞭“巨大成功”,還宣稱“中國丟臉”,這在國際社會上引發瞭軒然大波。 報道稱,中方同意不在班公湖北岸第四指至第八指間的地區從事任何軍事或非軍事活動,因此喬希認為當前的脫離接觸協議對印度來說是“巨大的成功”。喬希還宣稱,印度向中國傳達瞭“絕不屈服”的明確信息。此外…

    2021-02-19
    0
  • 印度接連傳來噩耗,疫情完全失控,關鍵時刻卻遭美國“卡脖子”

    近日,印度疫情突然失控,有成為世界疫情新震中的趨勢,目前,印度日新增確診病例已經高達27.4萬,相當可怕,更可怕的是這一數據並不可靠,印度官方通報的新增確診人數受限於檢測能力,還有很多感染病毒的患者未被曝光。目前,印度首都新德裡地區的陽性檢測率已經超過30%。 即便官方數據驚人,但是從印度一些大城市的火葬和土葬數據來看,遠超官方數據,甚至有專傢經過研究後表示,印度實際感染病毒的人數是官方公佈數據的11倍,死亡人數高於官方公佈的數據的2到…

    2021-04-22
    0
  • 大選決戰日,混亂籠罩美國!福奇曝出一可怕危機,白宮震怒

    當前,世界局勢風雲激蕩,除瞭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外,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也吸引瞭許多的目光。如今,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已經正式開始,特朗普和拜登這兩大總統候選人已開啟最後的“決戰”。 然而在大選決戰日,混亂開始籠罩美國。《紐約時報》刊文稱,此次選舉是在國傢面臨一系列緊急問題的情況下展開的:不受控制的公共衛生危機,經濟遭受重創,深層意識形態的分歧,種族問題大清算,以及對投票結果的不確定性。沒有一傢媒體樂觀預測3日晚就肯定有結果,而…

    2020-11-06
    0
  • 印軍對邊境又有挑釁,敏感時刻莫迪做出錯誤決定,解放軍已就位

    近日,中印邊境對峙持續緊張,雖然中印外長達成瞭“五點共識”,雙方也進行瞭多次會談,但中印邊境依然存在不小的矛盾。除此之外,印媒持續為中印邊境造勢,邊境上的印軍也沒有停止“小動作”。近日,印軍再次提出瞭一個過分的要求。印方稱,“想在中印邊境領土爭議地區修路”,“加固公路”。中方對此回應:反對! 敏感時期,印國防部下令修公路,什麼企圖? 中印邊境上,有著許多歷史遺留的爭議問題,中印邊境也是中印兩國最敏感的地區。莫迪政府多次以強硬的口吻表示,…

    2020-10-01
    0
  • 俄外交部: 俄方致力於在各方參與下杜絕向納卡地區轉運雇傭軍現象

    當地時間11月13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在例行記者會上就納卡局勢問題表態稱,俄方的出發點是在各關切方參與下,杜絕從中東向納卡地區轉運武裝分子的情況。 紮哈羅娃指出,遺憾的是,目前為止,向納卡地區轉運武裝分子的現象並未消失。俄方致力於解決該問題,並認為所有在關註納卡地區和平的各方都應為該問題解決付出努力。 此前俄聯邦對外報局局長納雷什金曾指出,根據該機構目前掌握的信息,大量中東戰亂地區的國際恐怖組織雇傭軍正湧入納卡沖突地區,有數百…

    2020-11-13
    0
  • 菲外長: G7G8G9峰會都沒邀請我, 很高興去25世紀大都市重慶參會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 “聽說東盟受邀在七國集團(G7)峰會上分享對華看法,我們的立場是什麼?”當地時間11日,菲律賓外長洛欽在推特上接到瞭這樣一個問題。而他的回答簡潔而不失幽默—— “我沒被邀請參加什麼G7、G8、G9峰會,我非常高興能夠來到25世紀大都市重慶參加G1—中國—東盟會議。” 在獲得洛欽的答復後,提出問題的香港《亞太日報》記者Carmelo Acuna表達瞭感謝。 推文中提到的重慶那場會議,指的是6月7日由我國國務委員兼…

    2021-06-11
    0
  • 美國抨擊中國民族政策,華春瑩:人民幣印有五種文字,美元呢?

    造謠、抹黑中國已經成為特朗普政府常用的“政治把戲”,盡管每次都會受到中方嚴正回應,但美方還是屢教不改。近日,美國又試圖在中國的民族政策上大做文章。 據觀察者網9月25日報道,9月24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用一個簡單明瞭的事實,對美國企圖在中國民族政策上大作文章的舉動給予瞭重重回擊。 華春瑩在推特上發表瞭一張中美貨幣對比的圖案,並在上面附文寫到:“美國認為中國不尊重少數民族,那就請仔細看一下中國的人民幣。在中國的人民幣上,印有五種文字…

    2020-09-25
    0
  • 埃及提出呼籲以色列結束對戈蘭高地占領決議草案在聯合國大會通過

    埃及媒體3日報道,聯合國大會當天通過瞭一項埃及提出的關於被占領的敘利亞戈蘭的決議草案。埃及每年都會向聯合國大會提交該決議草案,呼籲以色列結束對戈蘭高地的占領,並撤回到1967年6月4日的邊界。 該決議草案指出,以色列繼續占領敘利亞戈蘭高地是在該地區實現公正、全面和持久和平的障礙。草案呼籲以色列恢復和平談判,根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有關決議,從被占領的敘利亞戈蘭高地撤回至1967年6月4日的邊界。 埃及常駐紐約聯合國代表穆罕默德·伊德裡斯大使…

    2020-12-04
    0
  • 我眼中的菲律賓是怎樣的?

    關於菲律賓 菲律賓位於東南亞,是一個主要由群島以及數千多個島嶼構成的國傢。菲律賓最主要的三個群島分別是:呂宋島、維薩亞斯島和棉蘭老島。它的陸地面積約為30萬平方公裡,並擁有很長的海岸線和美麗的海灘。 菲律賓人擁有馬來人、華人、美國人、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的血統。菲律賓總人口約有1億,分佈在該國的數千個島嶼中。菲律賓的人口處於年輕化,平均年齡為23歲左右。 安逸且危險的生活環境 菲律賓是世界上第二大群島,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氣溫適中,不太熱…

    2021-04-26
    0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丁一凡: “18億畝紅線” ,讓我們不怕糧食危機 - PUA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