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危機讓美國面臨艱難選擇,美媒:需要小心利用海地

[環球時報駐巴西、墨西哥特約特派記者秦芮劉旭霞環球時報記者劉洋任重柳玉鵬]華盛頓會軍事幹預海地嗎?這是自海地總統被暗殺以來,媒體一直議論的話題。拜登政府的最新回應是“沒有出兵計劃”,會派出聯邦調查局和國土安全部官員前去調查評估。有學者對《環球時報》分析說,一方面,拜登政府上臺後將“外交”作為核心,另一方面,美國還在尋找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不管怎樣,貧困、長期動蕩的海地給美國出瞭個難題。出兵?從阿富汗泥潭撤出還沒完成。不出?海地危機可能加劇,進而影響到美國的利益。眼下,這場暗殺案依然撲朔迷離,海地局勢正處於“暴風雨前的平靜”,一名海地活動傢稱,“情況會很快惡化,因為有很多人會為爭權奪利而你爭我鬥。”美國有頻繁幹預海地的前科,上次海地總統被暗殺後,就是美國出兵並進行瞭殘酷的近20年占領。但美國重視的隻是海地的“後院”位置,而非這個國傢如何發展好。這可從美國幾位總統的表現看出:克林頓下臺後曾為壓榨這個國傢道歉,特朗普曾用“糞坑國傢”指代這個黑人占多數的小國,現任總統拜登多年前曾說:“如果海地悄悄地沉入加勒比海,或上升300英尺,對我們的利益都不會有什麼影響。”

拜登面臨艱難選擇

“海地陷入政治動蕩,美國沒有出兵計劃。”據美國彭博社11日報道,一名美國高級官員10日表示,盡管海地政府要求美國派兵,拜登政府目前沒有提供軍事援助的計劃。

在不少美媒看來,海地的請求有些棘手。《紐約時報》稱,海地提出出兵請求,恰在拜登就阿富汗撤軍發表講話幾小時後。這讓拜登面臨艱難選擇:在試圖減少美國海外軍事行動的同時繼續派軍隊援助鄰近國傢,還是甘冒讓海地的混亂升級為難民危機的風險。對拜登來說,在混亂中部署美軍,背離他鞏固而非擴大美國海外軍事存在的初衷。

報道稱,目前,拜登政府正專註於通過其他方式幫助海地,可能包括加強向海地提供警察和軍隊培訓與援助。但此舉能否有效值得懷疑。如果情況惡化,將引發從海路逃往佛羅裡達的難民潮,給拜登帶來人道主義和政治危機。

彭博社稱,美國是海地最富有和最強大的近鄰,是海地僑民最多的地方。拜登政府正努力控制湧往美國南部邊境的海地人,以免造成新的移民危機,或加速變異新冠病毒傳播,因為海地是世界上接種疫苗最少的國傢之一。

據報道,9日,上千海地民眾湧向美國駐海地大使館,此前有傳言稱,美國將向海地民眾發放人道主義簽證。人群中,有婦女背著嬰兒,還有年輕男子揮舞著護照和身份證件大喊“避難”和“救命”。

美國1915年出兵海地的歷史也被頻頻提及。那年,海地因總統被殺而陷入動蕩,美國總統威爾遜派出海軍陸戰隊入侵海地。英國《衛報》稱,這是一場毀滅性占領,美軍直到1934年才離開,並在此後一直與海地的命運密切相關。

中國人民大學國傢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拜登上臺之後,以外交為核心,而非軍事行動。從這一角度看,出兵可能並不符合華盛頓的想法。另一方面,在海地動用軍隊,規模可能不可控,還可能造成巨大的成本投入。

“從軍事角度看,派兵進入海地不太可能,特別是我們正在結束阿富汗行動。”五角大樓南方司令部前負責人斯塔夫裡迪斯10日表示,最好的辦法是向聯合國、美洲國傢組織等尋求一支穩定部隊。有評論稱,美國官員對任何出兵海地的行動都表示謹慎,即使有限的軍事部署也會帶來風險,1993年美軍在索馬裡的慘敗就是一例。

“暴風雨前的平靜”

美國不願派兵,還有其他現實顧慮。用《紐約時報》的報道說,派軍隊救災是一回事,踏入一個政治混亂、充滿陰謀詭計和權力爭奪的決鬥環境是另一回事。

截至目前,涉嫌刺殺海地總統莫伊茲的28人中,警方抓捕20人,包括18名哥倫比亞人和2名海地裔美國人,擊斃3人,5人在逃。但海地官員仍未解釋暗殺者的動機,以及總統的警衛為何無人受傷。

10日,海地總統夫人馬蒂娜·莫伊茲通過推特發表一段音頻稱,雇傭兵們突然闖入,然後直接開槍。目前在美國邁阿密接受治療的馬蒂娜沒有明說幕後黑手是誰,但稱可能與丈夫提出的道路、水、電、修憲公投及選舉等計劃有關。

莫伊茲之死給海地政壇帶來不確定因素。臨時總理約瑟夫宣佈接管政權並得到聯合國和美國支持;莫伊茲被殺前任命的新總理亨利稱應由自己來管理國傢;參議院宣佈議長蘭伯特為臨時總統,並否決約瑟夫的職權,但蘭伯特原定10日下午舉行的宣誓就職儀式已告推遲。法新社稱,約瑟夫看起來獲得瞭警察和其他安全力量的支持。至於總統遺孀,她承諾不久後會在臉書上與海地人交流。“我絕不會拋棄你們。”她說。

暗殺事件也出現一些讓人想不到的情節。據路透社報道,至少有兩名哥倫比亞嫌疑人的傢人否認嫌疑人有暗殺海地總統的企圖,稱他們的工作隻是保鏢。雇他們的是一傢總部位於美國邁阿密的安保公司,由一名委內瑞拉移民經營。

據哥倫比亞《時代報》報道,消息人士透露,監視器畫面顯示,雇傭兵們抵達被殺總統住宅的時間比警方說的犯案時間晚瞭一個半小時。根據哥《一周》雜志公佈的材料,海地總統府安全部門負責人埃拉德最近幾個月多次前往哥倫比亞。海地一名前參議員稱,刺殺者是總統的安保人員。此外,臨時總理約瑟夫被一名反對黨高層指控策劃瞭這場“政變”。

黑幫勢力也不忘插上一腳。海地前警察吉姆·夏理澤領導著一個被稱為“G9”的9大黑幫的聯盟,他在10日稱,將動員所有成員走上街頭,要求查明總統被害真相。他指責警方和反對派是暗殺莫伊茲的兇手。

西班牙媒體“eldiario.es”評論稱,海地將進入新的暴力時代,無論誰對這次暗殺負責,都預示著海地未來面臨極大不確定性,這個國傢正面臨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政治、經濟、有組織犯罪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危機。“現在氣氛緊張又平靜,就像一枚未引爆的炸彈。”海地政治活動傢皮埃爾說。

美媒:我們需要小心利用海地

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員徐世澄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事態進一步惡化,聯合國安理會和美洲國傢組織可能會向海地派小部分武裝力量維持社會秩序。4年前,聯合國維和部隊從海地撤走。但維和部隊在海地並不受歡迎。當時有傳言稱,尼泊爾的維和士兵給海地帶去霍亂,海地的政府管理很糟糕,幾十萬人感染,並蔓延到多米尼加,還有維和士兵胡作非為、強奸婦女。

相比國際組織,外界更關註美國。這兩天,美媒說瞭不少大實話。“海地總統被暗殺對美國外交政策意味著什麼?”美國沃克斯網站稱,海地有著漫長的被美國軍事幹預的歷史,且外國幹預往往惡化瞭局勢。美國卷入海地事務始於18世紀90年代,一開始是支持法國殖民者鎮壓當地起義。美國最近的一次軍事幹預發生在1994年。

“我們需要小心利用海地。”美國《邁阿密先驅報》10日稱,華盛頓在很大程度上忽視瞭近幾個月來自海地的不祥跡象,包括憲法危機、幫派綁架等。現在,再也不能把目光移開瞭。海地是美國“後院”,那裡的一舉一動對美國影響巨大。

《華盛頓郵報》稱,美國的選擇有限,但海地的命運與美國交織在一起。美國1915年入侵海地,1934年離開——這一占領在時間和殘暴程度上堪比美國在阿富汗的存在。2010年,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被迫向海地人道歉,因為他任總統時曾迫使海地降低美國農產品進口關稅,重創海地農民。

“美國(這次)拒絕出兵的最大理由是覺得無利可圖,或者沒有看到自己的利益在哪。”刁大明說,從最近美國的反應看,美國想的並不是維護海地的穩定,而是想給有關方施壓,在海地內部形成一個對美有利的秩序。美國更看重的是自身利益以及對周邊區域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有分析人士稱,海地一再受到外國幹預,這導致海地對外部產生依賴,過去及現在的財政預算都要仰人鼻息。前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負責人巴爾德斯說,在海地,存在“國際幹預主義”,海地也偏愛外部幹預,海地需要的不僅僅是錢。與此同時,許多海地人清楚本國歷史,不滿被白人外部勢力左右。海地前駐聯合國官員克萊斯卡在推特上說,不希望海地有美軍派駐,“我們受過創傷,不信任國際軍事力量,國際社會應該聽取海地人民的意見”。法新社稱,一些海地觀察人士表示,是時候提出解決海地問題的新思路瞭。

相關新聞

  • 放棄我國國籍,當事件突然發生,這些人又在懊悔不是中國人

    導語 縱觀阿富汗最新國傢動態,此時此刻,我們是多麼慶幸能夠生長在一個和平幸福的國傢,身為紅旗人,我們生活的地方充滿瞭和平與安寧,被國傢保護,健康成長,不過,生下來便賦予我們中國國籍本該讓我們倍感驕傲,但是卻還是有很多人,義無反顧選擇投奔其他國傢,放棄我國國籍,當衛生事件突然升起,那些屬於外籍的華人們,又無比懊悔此時不是中國人。 投奔其他國傢 大傢也都知道,我國發展早期經濟屬於落後狀態,被戰爭洗禮的中國貧困潦倒,國傢恢復元氣並非短時間,在…

    2021-08-30
    0
  • 德國11月2日起封城4周 學校繼續開放

    德國的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個案持續增加,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10月28日宣佈,已與全國16個州政府達成共識,同意在11月2日起封城4周,務求阻止疫情繼續擴散。 默克爾28日與各州長舉行視像會議,強調大傢應即時采取行動,避免全國陷入急性醫療危機。她宣佈從11月2日起,餐廳、酒吧、戲院、遊泳池及健身室會關閉一個月,不過學校、托兒所和商店則不受影響。另外私人聚會亦限制最多來自兩個傢庭合共10人參與。 她亦指封城…

    2020-10-29
    0
  • 繼越南後,又一“受惠國”貼出中文標語,中國遊客:忘恩負義

    眾所周知,在旅遊業快速發展的時代中,中國遊客憑借著人數多、消費能力強的特點,給很多國傢都帶來瞭巨大好處,像越南、日本、韓國、巴基斯坦這些鄰國都因為大量中國遊客的到訪而獲得瞭經濟提升,而在這種情況下,各國所表現的態度也各不相同。 對於中國遊客的到訪,日本、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國傢則非常歡迎,即便一些中國遊客素質低下,在當地做出瞭許多不雅之事,這些國傢也依然選擇包容,因為他們知道中國市場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也明白中國遊客的到來給他們提供瞭多大…

    2021-06-13
    0
  • 韓媒: 朝鮮官員個人推特亮相, 用中英日文發帖

    (觀察者網 訊)推特上出現瞭朝鮮官員的個人賬號?據韓聯社11月13日報道,推特上出現兩個自稱是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部長金命一和祖國統一研究院室長韓成一的兩個推特賬號。 觀察者網註意到,這兩個賬號均於10月1日發佈第一條推特,迄今已各發表幾十條推特,用朝語、英文、中文和日語發佈,內容以介紹朝鮮國內事跡,批評韓國和日本保守勢力為主,但近來也涉及到日常生活。 例如,自稱為金命一的推特中就提到瞭朝鮮的“80天戰鬥”。上月19日,朝鮮啟動瞭“8…

    2020-11-13
    0
  • 世界最大嘴巴紀錄產生,少年張嘴達10.1厘米,能塞進一罐可樂

    少年艾薩克約翰遜可以將一個可樂罐、一個大蘋果甚至一個棒球塞進嘴裡,打破瞭大嘴吉尼斯世界紀錄。他的這段視頻被觀看瞭9000萬次,讓他一舉成名。這位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少年此前曾保持過一段時間“最大嘴巴”的吉尼斯世界紀錄,2019年被菲利普安格斯超過,後者張嘴達到9.52厘米。但艾薩克拒絕認輸,所以開始“訓練”以奪回他的頭銜。 現在他做到瞭,因為他張開嘴,達到瞭10.175厘米。5月份在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社交頁面上,艾薩克張大嘴的視頻已播放瞭…

    2021-07-03
    0
  • 外媒: 特朗普似乎說漏嘴, 險些承認敗選

    [外媒:特朗普似乎說漏嘴,險些承認敗選]據德新社、法新社和路透社華盛頓消息,特朗普總統當地時間11月13日在白宮玫瑰園發表瞭有關疫苗進展的講話,但他似乎說漏瞭嘴,險些承認自己可能在白宮不會待多久瞭,外媒認為這似乎是他首次快要接近承認自己敗選。 報道稱,這是特朗普自上周六拜登被外界普遍認為勝選以來的首次公開講話。特朗普一開場就堅稱:“本屆政府不會實施封鎖”,並重申即便在目前每天新冠病例激增的情況下,也不會因新冠疫情而再次回到大規模封鎖狀態…

    2020-11-14
    0
  • 印度爆發全民抗議!燒“莫迪”阻斷交通喊革命口號,莫迪報應來瞭

    該來的還是來瞭。 很多外國媒體驚訝於莫迪的高支持率,在多數人印象中,無論莫迪怎麼作死,印度人都不會對他有任何非議。然而眼看著疫情失控和經濟崩潰都沒有把莫迪怎麼樣,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全民抗議,卻把莫迪推到瞭危險的邊緣。 起因是莫迪剛剛頒佈的三項農業法案。法案剛一出臺,就遭到瞭鋪天蓋地的指責,不光農民不支持,連地方政府也不買賬。 隨後印度各地都掀起瞭轟轟烈烈的抗議活動,農民們呼籲莫迪撤回法案,甚至還火燒莫迪的照片和稻草人。目前聲勢浩大的農…

    2020-09-26
    0
  • 拜登: 我若當選, 將在入主白宮第一天就重返《巴黎協定》

    [環球時報記者 張繼丹]在總統選舉正處於膠著狀態之際,美國一年前提出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於4日正式生效。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稱,大選的結果將會決定美國這次“退群”能持續多久。特朗普的競選對手拜登當天在推特上承諾,他若當選,將在入主白宮的第一天重返該協定。 據路透社4日報道,美國當天履行瞭特朗普曾經的“承諾”,即讓這個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退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報道稱,2017年6月,特朗普首次宣佈有意讓美國退出該協定,稱其…

    國際 2020-11-06
    0
  • 兩百多年首次遇襲 美國國會大廈“淪陷”令全球震驚, 各國政要發聲: 體面點吧!

    當地時間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在華盛頓的遊行示威演變成瞭騷亂。為瞭阻撓國會對拜登大選獲勝結果的確認,示威者甚至直接沖入瞭正開會的國會大廈,造成會議中斷,人員死傷。據悉,這是國會大廈自1812年戰爭中遭到英國人襲擊以後的第一次遇襲。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月7日報道,至少十幾個國傢的領導人、外交官員,聯合國、歐盟等多個國際組織官員,均表示對華盛頓發生的狀況深感震驚,同時一致譴責暴力行徑,呼籲和平、有序地移交權力。 一些領導人直接…

    2021-01-07
    0
  • 田士臣: 小心! 不要掉進“美國大選陷阱”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田士臣] 自今年4月份以來,筆者多次組織和參與各領域中美關系對話,交流對象既有來自學界的專傢,也有經驗豐富的實務工作者。因為筆者不是中美關系問題專傢,借用法學邏輯思維對這些對話會上與外方交流的情況進行分析,感覺當下對中美關系的認知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誤區。 比較突出的是以大選結果作為標準評判中美關系定性和走向,用大選結果捆綁中美關系的各個方面,這恰恰就會形成“美國總統大選”陷阱(presidential electi…

    2020-11-04
    0

轉載請註明出處: 海地危機讓美國面臨艱難選擇,美媒:需要小心利用海地 - PUA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