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的日產,為何熬成瞭現在的疲態

撰文|Sotin

因為在中國的合資佈局模式,日產的銷量靠東風日產一傢扛起。

所以其作為日系三劍客中的一員,相比本田與豐田的市場表現,日產近年來的狀況隻能算墊底。

銷量顯疲態

今年4月,東風日銷量101762輛,同比增長4.5%。

本田銷量149,423輛,同期比131.7%;廣汽豐田銷量6.9萬輛,同比增長32.2%;一汽豐田累計銷量6.5萬輛,同比增長1.1%。

東風日產軒逸

其中,從日產的具體車型來看,軒逸4月終端銷量達4.57萬輛,同比增長17.5%,占當月銷量的46%,是東風日產旗下名副其實的銷量支柱。

天籟的終端銷售1.2萬輛,同比增長24.3%;奇駿4月銷量14,336輛;逍客4月銷量14,033輛,同比增長14.1%。

通過對比不難看出,東風日產在中國不管是銷量、增速還是產品架構都不敵本田、豐田。而到瞭5月,東風日產終端銷量88,441輛,出現瞭明顯的疲態,下行趨勢在所難免。

禍不單行,六月才剛剛開始,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傢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瞭召回計劃。

這其中涉及到2020年9月8日至2020年11月5日生產的部分第七代東風日產天籟及新樓蘭汽車,共計23,641輛,這勢必會對日產接下來的銷量產生影響。

談“三”變色

話說回來,通過日產已經暴露的增速收緩現象,可以看出東風日產太依賴軒逸這一款車瞭,而一個產品序列完善的企業對單一車型的依賴程度過高時,風險則是相當大的。

比如說,一旦品牌的銷量擔當軒逸因某些原因導致銷量下滑,將直接威脅東風日產的整體市場占有率,抗風險能力太差瞭。

東風日產全新奇駿

當然,東風日產也意識到瞭這一點,並在積極推進其它車型的更新。今年上海車展上,東風日產新奇駿將正式亮相,啟辰品牌也再次納入東風日產麾下。

其中,奇駿從2008年正式開啟國產化至今已經在國內走過瞭13個年頭,雖然銷量相比曾經的途觀、CR-V等車型還有所差距,不過在緊湊級SUV市場奇駿還是打出瞭自己的一片天地。

距離第三代奇駿上市已經過去瞭8年光陰,全新一代奇駿可謂是由內而外進行瞭脫胎換骨的改變。

外觀方面,新車設計手法更為硬派,運用瞭V-Motion設計語言,使用瞭分體式燈組造型,並依舊傳承瞭日產標志性的U形鍍鉻飾條。

車身側面造型顯得更加流暢舒展,搭配尾部全新設計的LED尾燈以及後包圍上的銀色護板,都為其增添瞭幾分陽剛之氣。

內飾上,新車還大面積選用瞭皮質材料包裹,更有檔次,中央懸浮式液晶屏幕的配備,也為其營造出瞭強烈的科技感。

但隨著奇駿的此次的更新換代,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根據東風日產發佈的信息顯示,新奇駿換裝瞭一臺1.5T發動機。參數方面,最大功率能輸出204馬力,扭矩達到300牛米,數據上絕對說得過去。

但是這臺發動機的結構卻是三氣缸,即直列三缸。在當下的車市,除瞭混動、純電以外,或許減排趨勢下,三缸發動機也是車市的一大趨勢。

但是,任由車企如何宣傳三缸發動機的優勢,絕大多數消費者還是表現出談“三”色變的態度,在意三缸的穩定性,以及與主流四缸格格不入的低端形象。

雖然可以理解日產要在換代車型上給人帶來更多的新鮮感的想法,但這無疑也是一場豪賭。新奇駿剛剛經歷瞭媒體試車,還沒上市就被消費者罵瞭個遍。

畢竟對比同級SUV,又不是隻有新奇駿一款車可選,CR-V、皓影、RAV4、威蘭達、途嶽等等,大把四缸可選,而且都是準新車狀態。

日產尬上加尬

除此之外,在混動技術上日產的引入時間也晚於豐田、本田。

今年2月底,東風日產研發成功的e-POWER增程式發動機,實現瞭熱效率高達50%的技術突破,才終於為東風日產吃瞭一顆定心丸。

但日產在大肆宣揚e-POWER是“前所未有的融合動力”時,也確實應該深入瞭解一下近年來理想、長城、吉利、比亞迪等國產品牌的技術。

畢竟在電動化時代,相較於國產品牌和新勢力,外來勢力早已不占優勢。更可惜的是,e-POWER這項先進技術要實現量產裝車,還尚需時日,而豐田和本田的插電混動,其純電裡程已經逼近100km,對於日產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

事實上,一系列不接地氣的操作之後,東風日產更加尷尬瞭。

除瞭產品佈局稍顯單一、新奇駿車型因三缸飽受爭議以外,其新車迭代節奏、技術的更新等多個環節都很力不從心。

未來追趕本田、豐田,日產還有很長一條路要走。[iDailycar]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