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正的好牛奶,早就消失瞭

經常在網上吃瓜的柴粉們,應該還沒忘記,前幾天火爆全網的那篇文章吧?

作者直接點名國內乳業兩大巨頭——伊利和蒙牛,稱他們為瞭自身利益想方設法降低國傢乳業標準,導致中國牛奶的質量成為全球最差。

先不說其他,就憑該作者敢直接點名battle,柴妹就給他點個贊。

雖然最終還是胳膊拎不過大腿,文章被秒刪,但這個問題卻一下子火出瞭圈,也讓更多人註意到瞭中國乳業的危機。

在網友們激烈討論時,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跳出來發瞭個聲明。

大概意思就是說,你這是在造謠!我們要強烈譴責你!

隻是通篇聲明裡並沒有拿出什麼證據來反駁,反而更像是掩耳盜鈴的心虛,讓大傢愈發懷疑背後深藏的秘密。

柴妹比較慫,所以咱們也不說伊利和蒙牛到底錯瞭沒,咱就來聊一聊中國的牛奶行業,至於其背後的真相嘛…

你品,你細品。

首先,牛奶隻是一個統稱,咱們得先分清楚幾個概念再談其他。

生乳、常溫奶以及巴氏奶,每一種奶都是不同的。

①生乳;

顧名思義,生乳就是剛從奶牛身上擠出來的奶,未經過殺菌加工,所以內含污染物,不能直接喝。

衛生部也曾出臺相關政策,生乳牛奶不能直接上市銷售。

後面的兩種奶,都是經過不同的加工後所得到的產品。

②常溫奶

是指在130℃~140℃下,進行4~15秒的瞬間滅菌處理、完全破壞其中可生長的微生物和芽孢,並在無菌狀態下灌裝。

這種奶因為完全滅菌,所以保質期比較長,常溫狀態下可保存180天。

不過常溫奶滅菌的代價就是成分會被高溫所改變,味道與營養不及巴氏奶。

③巴氏奶

巴氏奶全稱是巴氏殺菌乳,不過咱們更習慣叫它鮮奶。

這種奶采取瞭巴斯德殺菌法,就是將奶加熱到75℃~80℃,然後立刻冷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殺死細菌卻不會影響奶質的口感。

但是這種方法殺死瞭致病細菌,卻會留下一些不致病細菌,它們會繼續分解牛奶,所以巴氏奶的保質期非常短。

網上經常會有人問,常溫奶和巴氏奶哪個更好。

這是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因為兩者各有千秋,壓根兒就分不出高低,全憑個人喜好罷瞭。

大傢小時候對於牛奶的印象,肯定都是這樣的——門口墻壁上掛著一個鐵皮小箱子,上面印著牛奶的牌子,你和送奶員一人一把鑰匙。

這種牛奶特別鮮,鮮到有時候上午忘瞭拿,下午喝時味道就不大對瞭。

在2000年之前,鮮奶在中國占據瞭絕對優勢,可是到如今,你再看看,像這種鮮奶幾乎已經不存在瞭。

1984年,內蒙古紮魯特乳品廠從瑞典引進瞭一臺超高溫滅菌機和無菌灌裝機。

這是國內首次引入滅菌乳生產技術和設備,經過這臺設備處理過的牛奶,保質期最好的長達六個月。

這足以讓北方的牛奶賣到南方,原來的牛奶銷售模式被徹底打破。

鮮奶的統治地位岌岌可危。

也正是這段時間,伊利和蒙牛相繼誕生。

在之前,鮮奶的保質期非常短,所以那時候的牛奶企業都是圍繞城市建立,就地找奶源,以便減少運輸時間。

奶源豐富的城市,自然也就比奶源稀缺的城市消費量高,這時候問題來瞭,奶源豐富的城市沒幾個,所以就會出現供大於求或者求大於供的現象。

牛奶多到喝不完的城市,開始把奶賣到其他奶源稀缺的地方,而保質期短暫的鮮奶並不適合長途運輸。

常溫奶的出現可謂是恰得其所。

伊利和蒙牛,身處全國最大的“牧場”內蒙古,自一開始,就是主推常溫奶。

在這一點上,我們國傢的確與其他國傢有著很明顯的區別。

像英、美、日本等國,都是鮮奶占據統治地位,市場份額在90%以上,因為鮮奶不僅新鮮,營養含量也高。

而常溫奶的出現隻是為瞭填補市場缺口,怎麼也越不過鮮奶去的。

但是在主打常溫奶的資本傢眼裡,沒人願意吃鮮奶市場剩下的東西。

所以伊利和蒙牛一直在不斷蠶食鮮奶的市場份額,直到2003年,伊利一舉超越光明,成瞭中國乳業的龍頭老大。

但這個位置,伊利坐的並不穩當,此後數年,蒙牛與伊利之間你來我往,互相換著坐上這個位子。

另一方面,常溫奶的春天來臨。

2004年之後,國傢對常溫奶無比關照,先是出臺政策表明加工食品不能以“鮮”字作為標識,這就是俗稱的“禁鮮令”。

別看這一字之差似乎沒多大事兒,問題可大瞭去瞭,鮮奶改名為純牛奶之後,消費者很難感知到鮮奶與常溫奶的區別,反而會因為保質期而選擇常溫奶。

那些鮮奶企業一看這個政策,當時就心裡門兒清,若真是這樣改瞭,本身就不占便宜的自己還怎麼活呢?

於是趕緊全力阻止“禁鮮令”的落地,很多行業專傢也蹦出來反對,“禁鮮令”就這樣一拖再拖,成功沒瞭下文。

可是還沒等他們松口氣,三聚氰胺事件爆發。

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制品企業赫然在列。

那段時間,中國乳業的口碑一落千丈,各大乳制品企業為瞭爭奪市場所搞出的騷操作,讓中國民眾對自己國傢的牛奶徹底失去瞭信任。

時至今日,都有不少人花大代價從國外代購奶粉,盡管國外有的奶粉還不如國內的。

而這還不算最大的打擊,在三聚氰胺事件的兩年後,生乳的新國標出臺。

要求每毫升生乳的細菌總數低於200萬個,每一百克生乳蛋白質含量達到2.8克以上。

這麼乍看之下,大傢可能不太懂,但與其他國傢相比,這個新國標的標準可謂是低到不行瞭。

甚至比之前的老國標還要低。

這個新國標的制定,有很多乳制品企業參與其中,我們不知道伊利和蒙牛等企業在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份規定,對常溫奶而言非常有利。

可以預見,如此低下的乳制品標準,絕對會導致生乳的質量下降。

而鮮奶的巴斯德殺菌法壓根兒就處理不瞭這種比之前更劣質的生乳,因為就算處理瞭也會細菌超標。

但常溫奶的高溫滅菌法卻可以。

這樣一來,鮮奶企業想要活下去,就隻能自己經營超高質量的農場,常溫奶企業則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收取廣大養殖戶的低質量生乳。

而這裡必須要知道的一點是,我國的生乳產出中,廣大散戶占據瞭70%,大型養殖場隻占30%。

也就是說,常溫奶可以輕而易舉占據大半市場,鮮奶市場隻能被迫縮小。

這幾乎從源頭上掐死瞭鮮奶企業壯大的可能。

所以大傢說起牛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伊利和蒙牛,而鮮奶的市場份額則一路下跌到如今的14%。

當某些企業壯大到一定地步時,沒錯,說的就是伊利和蒙牛。

它們就可以反過來對自己的奶源行使霸權。

這些年來,企業強行壓低生乳價格,逼迫奶農自己買飼料提高生乳質量的新聞屢見不鮮。

如果奶農不遵從這些企業,就無法把手裡的生乳賣出去,隻能浪費掉。

以至於如今,養牛擠奶的人賺不到錢;而花錢買奶的人又害怕質量不過關…幾乎陷入瞭一個死循環。

唯一開心的,還能有誰呢?

這時候,再回頭看看那份可笑的聲明,看看那些說6億中國孩子都沒喝過真正牛奶的人們…

你品,你細品。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