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萬買合資車不買國產車,說明你還不懂車

買車是個技術活兒,品牌先行戰略的確沒錯兒,但品牌之外的產品力同等重要。

合資車之所以是合資車,享受著豐厚的利潤空間,根本原因在於擁有更出色的技術積累以及品質控制體系,能夠在市場中獲得更多的肯定,很顯然自主品牌由於歷史短技術薄弱,無法更好的兜售品牌價值。

合資車享受理所應當的溢價能力,是基於技術的大前提,搞懂這點買車就很輕松。因為合資車也是分級的,分為“有技術有價值”的合資車與“沒技術沒價值”的合資車。

技術的獲得是需要等量的貨幣來交易,那麼很明顯,預算不足是無法享受到合資品牌更主流的技術體驗。

中國消費者仍然以工薪階層為主,預算10萬以內買車用戶群體依然不在少數,那麼很顯然,這部分消費者買車,合資還是自主都是是個選擇。

定個調先,10萬以內買國產,10萬以上買合資。

理由很簡單,10萬以內合資車根本不會在產品上投放主流的技術,反而會因為合資雙方對利潤的考核來適當減配,為的就是一個目的,“賺錢”。

工薪階層8萬預算買車,還得是自動擋配置豐富的產品,那麼很顯然合資產品的選擇就相對較少,桑塔納、捷達、飛度、致炫等車型是首選。

預算內隻能選擇到合資入門產品,真的隻是入門產品瞭,想要更好的技術、設計配置以及空間,基本上就甭想瞭。

但如果不追求品牌價值,就單純考慮產品,自主品牌反而能讓你豁然開朗。

8萬級自主品牌的選擇較多,帝豪GL、逸動PLUS都是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別的就不說,拿逸動PLUS跟同價位的捷達VA3鬥一鬥,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且是不說尺寸、配置上的差距,單單是用料以及安全層面的上的差距,就能讓不少人直接放棄捷達VA3,很顯然在這個已經步入到工業4.0時代的市場中,更多消費者追求的是高品質產品帶來的價值生活表現。

合資車的確能夠帶來更好的使用感受,但很遺憾低端車不可能帶來你想要的出行生活。

捷達跟高爾夫都是合資車,但產品表現差異化異常明顯,關鍵在於前者售價更低根本不會投放主流的技術,技術老舊不說而且為瞭更高的利潤空間還會過分減配。

捷達是沒有防撞鋼梁的,沒錯兒,它用的是泡沫,連安全配置都能減配,你指望它什麼?

預算不足,買車的優先級一定是安全、可靠、空間、配置、動力,五個維度從前到後優先級逐步減弱,動力在預算不足面前,一定不要過多追求,肉一點無所謂,車輛可靠性一定要高,安全性一定要出色。

當然,預算足夠的話,怎麼買都不會出錯兒,60萬預算買臺進口途銳更好,方方面面大眾都給你考慮好瞭,他隻管造車,你隻管掏錢。

但很顯然,沒錢就得精打細算,自主品牌沒有兜售品牌價值的機會,想要拓展市場隻能把精力放在產品本身,10萬以內國產車,基本上都是“交個朋友不賺錢”,在尺寸、安全、用料以及配置四個維度,自主品牌做的更好。

至於可靠性這個無法衡量的參數,進入到工業4.0時代的自主品牌,在耐久性以及故障率控制上,已經有瞭新的突破。

手握8萬預算,你買帝豪我能說你務實而懂車,買個捷達桑塔納,我隻能說信仰足,充值信仰的行為是值得敬佩的。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