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七夕晚會質量上乘,傳統美學,古風古韻,李若彤是最大亮點

文/馬慶雲

七夕節當晚,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瞭七夕晚會節目。從酷雲實時的收視率數據來看,這臺晚會在綜藝頻道播出的時候,收視率輕松破1%。而七夕當晚,也隻有央視為觀眾們帶來瞭七夕晚會。其它衛視頻道,並未有七夕晚會節目。

顯然,央視在自己的晚會舉辦當中,獨具特色。其它衛視平臺,往往喜歡做陽歷年的跨年晚會,購物街晚會等等。唯獨央視,總是喜歡在中國人的傳統節日當中舉辦晚會節目。顯然,對於央視而言,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通過晚會的方式呈現喜慶的節日氛圍,實現平臺的社會價值顯得更為重要一些。而晚會背後的商業價值,則暫居其次。

對於這一次的央視七夕晚會,可以用“傳統美學,古風古韻”來形容。對比各大衛視的商業晚會形式,反倒是央視的這種古風古韻顯得更為精致,更具備中國傳統美學的代表性。這種雅致,讓央視七夕晚會質量上乘,甚至於可以成為很多衛視平臺晚會學習的榜樣性內容。而央視七夕晚會的這份雅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整個舞臺美學佈景,都是中國傳統美學的再現。中國傳統美學形式有著自己獨特的雅致感。而這種美學樣式和舞臺的聲光電相互結合,也隻有央視做得最好。很多衛視平臺的舞臺美術也非常優秀,但往往現代感的成分更多一些,而忽略瞭對中國傳統美學樣式的繼承。這一次,在央視的七夕晚會上,所有的舞臺聲光電都是為傳統美學樣式服務的。這是央視七夕晚會最大的亮色之一。

其實,舞臺美術方面,現代感容易實現,但中國傳統美學的雅致,卻很難實現,需要具備更為高級的藝術審美才行。央視七夕晚會,采用瞭兩個外景地,尤其是舞臺和外景地自然風光的結合,讓整個的晚會效果都呈現一種中國傳統美學樣式當中的自然與典雅。外加上部分中國傳統建築作為背景墻出現,讓七夕帶上瞭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印記。

第二個方面,主持人文化素養頗高,主持風格大氣流暢,且慢條斯理。也唯獨看央視的部分晚會內容,才能感覺到主持人的這種雍容大氣、和緩悠長。我們不少的衛視晚會節目,主持人語速非常之快,頗有一些驅趕觀眾的意思。唯獨央視的晚會,主持人的每一句話都是精雕細琢的,尤其是和緩悠長的表達方式,不慌不忙當中,讓觀眾能夠實現沉浸式的體驗。

更為值得點贊的,則是這次的七夕晚會上,主持人們對中國傳統詩詞的引用。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單獨拿出任何一面來,都是熠熠生輝的。面對七夕這樣的傳統節日,古人早已有著大量的詩詞篇章。把這些經典的傳統文化內容通過主持人臺詞的方式呈現出來,讓整臺晚會都帶上瞭文化的桂冠。不慌不忙的主持風格,出口成章的主持內容,恰好是中國古人的一種生存美學價值。這種文化層面上的展示,讓央視的七夕晚會,別具一格!

第三個方面,央視七夕晚會的節目內容,也更多地兼顧傳統文化的生態樣式。這臺晚會當中,登臺表演的不少歌舞類節目,都是對中老年觀眾示好的。很多非常青春化的衛視晚會,登臺表演的歌曲,老編這一代人根本沒聽過,純粹就是流量明星和粉絲之間的自嗨。而央視的七夕晚會,即使有流量明星登臺,演唱的也是器宇軒昂式的歌曲,而非那些唯唯諾諾的小調兒。

在部分節目的舞臺佈景當中,更是簡約當中有著傳統美學的大氣。比如,不少的歌曲,在伴舞方面,都是單人獨舞。反倒是這種單人演唱加單人伴舞的方式,配合上央視後期的剪輯處理技術,讓歌舞內容呈現瞭傳統的味道。而舞臺上,古風古韻的服飾搭配,更是讓七夕自帶瞭中國人自己的文化特色。

第四個方面,尋常人的愛情生活故事,成為這場晚會的真正重點。央視七夕晚會的調性非常“尋常百姓”化。晚會沒有歌頌那些站在高空的愛情故事,更沒有什麼明星藝人的恩愛夫妻展示。有的,隻有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及其生活當中呈現出來的酸甜苦辣和人間溫暖。當妻子為瞭車禍之後抑鬱的丈夫而學習舞蹈的時候,觀眾看到的,正是這種尋常的溫暖。央視七夕晚會讓自己的調性,一直站在接地氣的狀態上。

而整臺晚會當中,真正把傳統、經典與愛情故事融為一體的,無疑是李若彤和胡兵《歸去來》。這首歌曲,是電視劇《神雕俠侶》主題曲。金庸老先生的這部武俠小說,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而小說的內容,又是對愛情的直接歌頌。這部電視劇作品,更是一代人的經典記憶。而對於李若彤而言,她顯然可以滿足中年觀眾對於美好異性的想象力。作為演員出現的李若彤和神仙姐姐,顯然更是中國傳統女性的一種“美學典范”。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的多重組合,造就瞭李若彤和胡兵的《歸去來》演唱,成為這場晚會的最大亮點所在。顯然,堅守中國傳統文化,並且在中國古典美學樣式當中找舞臺美感,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晚會之路。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