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女兒控訴:媽,我已經結婚成傢,請收起您的恣意妄為

講述者:tania

題記:在眾多親情關系矛盾中,婆媳,夫妻等等,已為普遍。而親生母子亦有問題很嚴重者,這樣的傷害,往往更甚於婆媳和夫妻。因為,那兩種關系沒有血緣,親生卻不一樣。

但是,不管親生也好,非親生也罷,如果遇到過激關系,該如何面對呢?

01

我媽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小學畢業。她跟我爸是吵著一路走來的。

在我小時候,她像所有母親一樣,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愛我。這些甜蜜,像一劑一劑毒藥,無論她在以後如何打罵我,都能做到原諒。

大概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對她的一些行為有瞭記憶。

在她面前,我唯命是從。

那時候小,乖乖聽話很正常。隻是無論我媽說的有多絕對,我都要站在她這邊。不容我有絲毫反駁,不然,就會遭來一頓狂風暴雨。

後來,我長大瞭,開始思考我媽的一些行為,發現,她的做法很多都有問題。但是,受“虐”她這麼多年,想有改變,簡直比登天還難。

記得我首次脫離自我的爆發,在我二十歲那年。

因為爸媽脾氣不好,經常吵架。自小我就會察言觀色,知道自己做什麼能討他們歡心,其實,是害怕被他們訓。

我媽罵人,是咬牙切齒那種,面目猙獰,似乎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那一處,才能充分表現她的憤怒。

那年我上大三,閑在傢裡。由於是暑期,鄰居傢孩子也在傢,不知做什麼,鬧的動靜有些大,惹著我媽瞭。

我媽就開啟瞭罵人模式,在傢裡無休無止小聲咒罵。罵的時候,那種看起來無比醜陋的表情就開始浮現。

我爸天天被她的罵聲吵的忍無可忍,就主動去找鄰居解決這件事。

當時,我爸因我媽總是嘮叨辱罵,也有些情緒,在跟鄰居談時,就不免產生瞭口角,我媽見吵起來,就在一旁煽風點火,不惹出事來,她好像誓不罷休。

我爸本來脾氣也暴躁,又被兩個女人整的焦頭爛額,最後忍無可忍,轉身去廚房拿菜刀,眼看勢無可擋,後果不堪設想,我又怕又急,從一旁哭喊著叫停。

一方面我哭的歇斯底裡,一方面又有另外鄰居勸阻,這場風波才算平息。

但它隻是表面上,外人眼裡平息。關起門來,我媽的叨叨並未停止,不是抱怨我爸沒處理好,沒能耐,做啥啥不行,就是怪我,閑的沒事,兔子一樣突然竄出來,瞎吆喝啥?搞的她沒得到一個舒心結果。

我被氣的胸膛幾乎爆炸,跟她臉對臉對峙瞭半個小時。

那半個小時,我自認為都不是自己瞭,是靈魂脫殼。

那不是粗暴野蠻的我,我一直聽話,順從,從未有過過激言論。可是,這次,我卻對著我媽發瞭半小時的神經。

我真控制不住。

幸好,她消停瞭。雖然暫時,畢竟能消停,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她不再教唆我爸出去鬧事,不再鼓勵我爸出去打架,她靜下來,也讓我瘆得慌。

看到她一言不發的樣子,我又痛恨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瞭?

我是疼她的。

她給瞭我生命,也撫養我長大。

我卻如此對她。

可是,一想到她罵人的氣勢,罵人的內容,一想到她動不動就不開心,不開心就罵,我的悲憤就從心底往上竄。

後來,我才明白,我的這種“潑賴”完全遺傳她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次之後,我害怕這次自己的舉動,還找瞭心理疏導師。

可是,有她的地方,沒有和平,沒有平淡。更不會有我想要的溫馨,甚至風輕雲淡。

在她面前,我杜絕不瞭我的“歇斯底裡”。

我跟她又有兩次大型對峙,同樣歇斯底裡,然後伴隨自虐,無數次情緒起伏,低落,哭泣……。

都是因為她。

02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舒服與否,完全能從我媽身上得到啟示。

我長大瞭,也有機會離開她,每次回傢不出三天,就因為我跟她吵架而開。

我漸漸知道,我媽在她多年來固有的思維城堡中,沉迷不可自拔。

她不會反省,更不可能矯正,任何事,都是她正確。我隻能順從,不能反駁。

我倆的聊天模式,基本是她的回憶,對奶奶的控訴,她受瞭什麼樣的虐待。我姥姥如何木訥,不會說不會道。我姥爺如何重男輕女,不稀罕她。我姑姑如何擠兌她,欺負她。我爸在單位如何沒能力,吃不開。

凡此重重,不勝繁縟。

我媽給我的生長環境,就是她的仇恨。是祥林嫂一樣的復讀機。我慶幸活到現在,沒有劍走偏鋒。

所有對她不好的人,表現出來就是虐待。這是她一貫的邏輯。

我們小區裡的鄰居,近的遠的,都得過她的不滿意,張口閉口,就是她說的誰誰誰不是好人。

我勸她,安慰她,哪有那麼多的壞人?更多人還是善良的。怎麼能帶這麼大偏見看人呢?

結果,她對我的結論是:“你長大瞭,能飛瞭,敢跟我頂嘴瞭?你念大學瞭不起啊?竟然還敢教訓我?”

我再也不跟她說話,除瞭吃飯。這也成瞭我後來的日常。

她認為自己是英雄,所有人都是“狗熊”。

那些人隻不過是沒有滿足她的需求。

我結婚瞭,她非但沒有改變,反而變本加厲。

我給她買新鮮滋補品海參,自己忘記換水,死掉瞭,糟蹋瞭,她就劈頭蓋臉罵我。並且,懷疑我爸偷偷拿去給姑姑。

我姥姥留給她的袁大頭銀元,她東藏西藏,藏的自己找不到,就誣陷我爸給姑姑瞭。

我就說瞭句公道話:“姥姥留給你的,不好好保存,自己都不知道藏哪瞭。”

這話又捅瞭馬蜂窩。為海參和銀元,開始大鬧。還讓我爸打電話給我姑,我爸氣的不理她。

我爸生活規律,一日三餐按時吃,每到做飯點,我媽就開始摔摔打打,邊摔邊罵:“吃吃吃,就知道吃,一口噎死算瞭。”

如果我爸去做,她又嫌不好吃,不是咸瞭就是淡瞭,又罵我爸:“吃瞭一輩子飯瞭,什麼也不會,做些人(動物)都不吃的。”

我爸出去吃,她又說我爸不地道,到外面偷食吃。

又懷疑我爸外面有女人。

在我面前極具聲淚俱下,我不理她,索命電話一個接一個。這事兒我怎麼好意思直接問我爸呢?

迫不得已,受她指使,費盡心思查我爸的手機,銀行記錄。查的怎樣,每天必須報備。有一次我回來晚瞭,飯都沒吃,一進門,她劈頭蓋臉說:“怎麼還沒查?”

各種查之後,得出結論,我爸沒有問題。

正當我如釋重負,她轉頭就給提出新的“折磨”:“你跟你爸一起串通好騙我!”

她理直氣壯,我啞口無言。

03

我結婚後,她從來沒有關心過一句。我在一線城市跟老公打拼,租房結婚,她從不過問我的一切,從她嘴裡說出口的,全是她過去無休止的回憶。

我生孩子,她和老爸一起來幫我帶孩子。做飯嫌累,買菜嫌累。

她給孩子吃果凍,我不讓,就生我的氣。說我買的米面都是假的。早餐買個油條,她也說我被騙。我跟我爸一起出去買,結果也是如此。總之就是我們都是傻子,被人騙,就她聰明,她又不去買,嫌累。

一個晚上,孩子無意中不知因為什麼,說瞭句:“討厭姥姥。”

就把她惹火瞭,連夜收拾東西回老傢瞭。

不辭而別,摔門而去。

到傢後,也不給我們報聲平安。

我爸一個人幫我帶孩子。我問爸行嗎?我爸咬牙說:“你們趕緊去上班吧。”

我上班間隙給我媽打電話:“媽,我錯瞭,你打我罵我吧,都是我的錯。”

到寶寶三歲的時候,我爸患心梗,當時很危急,我守在床前三天三夜不合眼。

大夫說三天後情況穩定,就出危險期瞭。

我怕我媽崩潰,瞞著她,她悄悄問我:“你爸是不是裝病?”

我一氣之下,把實情告訴她瞭,她嚇的又哭。

今年給我媽過生日,本來覺得她幫我帶孩子很辛苦,就想找個高檔點的酒店,給她好好過個生日。

結束之前一直都很好,快結束時,我爸逗我傢老二(二胎),拿著玩具逗孩子叫姥爺,我媽就看不順瞭,咬牙大罵。罵的整個餐廳都能聽到。

所以,整個大廳都在傾聽我傢的動靜啊。

我實在忍不住,上去說瞭她兩句。結果,等結完賬到大門口,才發現她正坐在階梯上,捶胸頓足,說我爸不是給她過生日,是過周年。

我老公隻不過上個廁所的空兒,回來看到這一幕,直接傻掉瞭。

我媽甩包走人,回瞭老傢。

第二天我跟老公都要上班,兩個孩子都扔給一個大病初愈的人?這根本不可行。

我們所有人的電話,被我媽掐斷,沒有絲毫餘地。

我隻好十萬火急把公婆請來,他們放下傢裡的活兒,往這趕。

我又擔心我媽,自己聯系不上,就讓我表姐去看看她。

結果,看見我表姐,張嘴就罵我。罵我和我爸都不是什麼好人。

又過幾天,她還是不接電話,我再次讓表姐去看看她,結果,微信上她發我表姐,對我的辱罵,要多難聽有多難聽。天底下最難聽的話也不過如此瞭。

這是我親媽嗎?

她活在自己編織的,不願意忘卻的記憶裡,我們活在她的咒罵中。

我知道,做為女兒,我不應該說她的不好,畢竟是她給瞭我生命。可是,這種命運,又讓我無法面對。

她給我生命,這是我還不瞭的情。

所以,她這麼做,我就該忍受嗎?

我決定,對全傢宣告“主權”:“從今以後,都不許過問她。直到她主動回到這個傢。我爸我來養,就住我傢。”

不知道“以毒攻毒”結果怎樣?如果傢庭真能變好,我願意嘗試。

@紫晴(伏筆無痕)

當父母離世後,很多人才發現:“無論有多麼不堪的父母,也勝過沒有。”

有時候的親情關系,並不是一場心理咨詢,一頓教誨,就能解決。

這位母親,我想她心理的問題來源於過去,讓她歇斯底裡的過去。也許,講述者並不知道,她母親年輕時候發生過什麼。

但它一定是存在的,並且讓未來深受影響。

過去畢竟已成過去,隻能面對現在和將來。

親情一旦出現問題,就很難解決,尤其這種經年累月得來的。

朝夕相對是一方面,距離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雙方當事人,沒有一個合適的角度,去看去對待這件事,沒有耐心,或者說,不知道當下耐心是什麼。

畢竟,很難。

如講述者所說:我對她又愛又恨。

愛是自己母親,恨是因為她處處偏激。

有時候,一個人的飛揚跋扈,也是所處環境縱容所得。

傢中,每個人都被她罵怕瞭,躲瞭。這讓她產生一個錯覺:自己是對的。

所以,她才能如此肯定,堅固。

如果她用這種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達到自己的要求,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次次得逞,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想改變他人,一定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這個過程猶如破繭成蝶。

與其慣常遭受這種折磨,不如重新開始,改變自己的態度,言之鏗鏘,行之有效。軟硬兼施,畢竟是老人嘛,有時候就像個孩子。

一邊哄她,一邊嚴控自己的底線,時間長瞭,讓她養成新的生活習慣,看人看問題的習慣,得一平常溫暖小傢庭,或許並不困難。

這是女兒的控訴,據以往的經驗,如果從講述者母親口中,一定會出現另一個說法。

沒有人願意做一個怨婦,無因不會有果。

無論如何,未來的美好才是最可期待。摒棄前嫌,開始新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是一種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時,也分享瞭朋友的歡喜憂傷。分享是一種生活的信念,明白瞭分享的同時,明白瞭存在的意義。

關註我,關註我的分享,希望能帶給您不一樣的感悟。

您的故事,也可以私信分享給我哦~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