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註冊制交易規則實施在即, 首日行情將如何演繹?

隨著創業板註冊制下首批新股上市在即,註冊制改革後的交易規則也將很快正式實施。

相比於改革前,註冊制下創業板的交易規則有瞭比較大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是創業板股票漲跌幅限制比例從10%放寬到20%,這也是為瞭完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給予市場充分定價的空間,提升價格發現效率。

那麼,從10%一夜切換到20%,註冊制交易規則實施首日,市場將會出現哪些變化呢?

平穩開局

“以全球金融市場為例,越是發達的市場,漲跌幅限制越少。”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傢李湛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在成熟的市場下,無漲跌幅限制更能正確地去反映整個市場跟隨價值的表現,而設置漲跌幅限制更多的是在前期對於投資者的交易行為進行理性規范引導。

“對於創業板改革,將漲跌幅限制比例由10%提高至20%,對於整個定價效率是有所提升的,將進一步提高市場活躍度,給予市場較為充分的定價空間,對資本市場長期發展來看,是市場制度更趨向於成熟化的標志。”李湛說。

同時,也有市場人士預計,20%漲跌幅實施首日會相對比較平穩,但從長遠來看,市場的漲跌幅度會變得更加迅速猛烈,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種考驗。

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是首次將增量與存量改革同步推進的資本市場重大改革,在存量漲跌幅變化的同時,也面臨著增量新股上市。

此次,將會有一批註冊制下的新股登陸創業板,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

李湛判斷,結合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特點來看,科創板首日成交額表現較為火爆,其成交突破485億元,全日平均漲幅140%,換手率超77%。此次創業板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在不設漲跌幅限制的背景下,有望延續科創板平穩開局的態勢。

事實上,鑒於新股上市初期價格波動大,換手率高的特點,所以,創業板交易規則也設置瞭價格穩定機制,兼顧瞭定價和防炒作的雙重需求。

一方面,新股上市初期前5個交易日放開漲跌幅,另一方面,同時設置瞭盤中臨時停牌機制,即盤中交易價格較當日開盤價格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30%、60%的,各臨時停牌10分鐘。

具體來說,一是當某隻新股單邊上漲或下跌的時候,最高停牌兩次,一次是較開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30%的時候,一次是較開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60%的時候。當然,如果停牌時間跨越14:57,那麼停牌的時間可以不足10分鐘。

但要註意的是,如果某隻股票被投資者高度看好,開盤就直接上漲瞭60%,那麼,此時就要停牌10分鐘,而後面如果下跌至30%,也不再臨時停牌。

二是該新股全天先漲後跌或先跌後漲時,例如開盤先漲30%,停牌10分鐘,再漲到60%,再停牌10分鐘,而後較開盤價下跌瞭30%,停牌10分鐘,再繼續下探,直到跌瞭60%的檔位,還要再停牌10分鐘。

在這種情形下,一個交易日下來,這隻新股要停牌4次。

“價格籠子”維持秩序

而無論是有漲跌幅的股票抑或無漲跌幅的新股,在連續競價階段都要遵循限價申報2%的“價格籠子”,即買入價<=買入基準價x102%,賣出價>=賣出基準價x98%。

籠子外的價格會暫存於主機,待價格波動使其進入有效競價范圍後才參與競價。

李湛認為,“價格籠子”的存在正是為瞭強化對拉抬打壓等異常交易行為的防控,維護正常交易秩序。

創業板股票單筆最低申報數量維持不變,投資者通過競價交易買入創業板股票時,申報數量應當為100股或其整數倍,賣出股票時餘額不足100股的部分,應當一次性申報賣出。

同時,為瞭適應創業板股價結構特點和投資者交易需求,限價申報單筆最高申報數量由15萬股調整到30萬股,市價申報由5萬股調整到15萬股。

另外,為瞭滿足投資者按照收盤價成交的交易需求,豐富市場流動性管理手段,減少對競價市場價格的控制,改革後的創業板實施盤後定價交易。

盤後定價交易是創業板新增的交易方式,是指在創業板股票交易收盤後按照時間優先的原則,以當日收盤價對盤後定價買賣申報逐筆連續撮合的交易方式。

放寬創業板股票漲跌幅後,部分基金競價交易漲跌幅限制比例也相應調整為20%,包括跟蹤指數成份股僅為創業板股票或其他實行20%漲跌幅限制股票的指數型ETF、LOF或分級基金B類份額;基金合同約定投資於創業板股票或其他實行20%漲跌幅限制股票的資產占非現金基金資產比例不低於80%的LOF。

為提示交易風險,深交所對創業板新股上市後的前5個交易日做出標識,上市首日證券簡稱首位字母為“N”;上市後次日至第5日,其證券簡稱首位字母為“C”。

此外,深交所對在上市時尚未盈利、具有表決權差異安排、協議控制架構或者類似特殊安排的發行人的股票或者存托憑證分別作出“U” “W” “V”的特別標識。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