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愛情中讓你受傷的不是對方的行為,而是你的期待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正如人們所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人們越重視某一事物,卷入度越深,那麼失敗帶來的失望和痛苦就越強烈。因此讓你受傷的往往不是對方的行為,而是你的期待。

我們每個人都有人生目標,並將其劃分為短期和長期目標,這就意味著我們對今後的人生有一個大概的規劃,我們明確瞭想要過怎樣的生活,並且制定計劃朝著目標不斷前進。

有瞭目標,就意味著有瞭期待,有瞭期待,就意味著有瞭失敗的可能性。

人並非十全十美,地球上的各種資源也很有限,因此成功隻屬於少數人,正如金字塔的形狀那樣冷漠無情。

夢想越遠大,追求越高,意味著摔得可能就會越狠,讓我們受傷的不是社會的不公平,而是我們對自己的期望。

在舊時候,普通人對自己以及父母對自己的期待或許隻是平安長大,並且順利地結婚生子,然後一傢人過上其樂融融的生活。

但在現代社會,人們的志向不可謂不遠大,有些人想要成為科學傢,為人類知識庫貢獻自己的智慧,有些人想要成為億萬富翁,白手起傢讓自己和傢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有些人想要平平淡淡過一生,但前提卻是要經濟充裕……

總之,很多人都有遠大的理想,並且隨著思想的不斷解放,人們會更加為瞭自己而活,不顧世俗的眼光。

但成功是難得的,對自己過高的期待是一把雙刃劍,它明確瞭人生的意義和奮鬥方向,卻也總是讓人夢想落空。

我們最初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就是我們最不瞭解一個人的時候。

由於暈輪效應的影響,我們傾向於認為那些外貌出眾的人具有很好的性格、優良的道德品質。不僅如此,他人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例如外貌、服飾搭配等,規定著我們如何解釋他們後面的行為。

所以,這種社會知覺偏差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期待,我們期待那些給我們良好第一印象的人是一個完美的人。

在戀愛關系中,這種狀況普遍存在。

戀愛初期,我們覺得對方是那樣完美,但隨著彼此瞭解的深入,我們的期望開始落空。

我們從對方身上發現瞭很多難以忍受的缺點,於是兩人之間開始鬧矛盾,並且將矛盾歸因於對方的某一錯誤行為。

誠然,臨時的錯誤行為可能激怒伴侶,但對對方的期望起著明顯的調節作用。

換言之,你對他的期望越高,那麼對方的行為錯誤就越能引起你的憤怒反應。

總之,人無完人,但是人們不可避免地將喜歡的人想象成一個完美的救世主,認為自己將被他救贖,但這往往是不現實的。

在你希望被愛、被理解、被寬容的同時,對方對你也有很高的要求,於是彼此對對方的高期望導致一丁點小事就可能爆發激烈的爭吵。

那麼愛情到底是怎樣的?怎樣的愛情才能長久?

電視劇和電影都是騙人的,是理想的狀態,其實答案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觀察我們的父母、爺爺奶奶或者其他上瞭年紀的夫妻,不難發現他們之間雖然激情不在,但卻能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平衡點因人而異,但正是這種平衡使雙方盡可能少得受到傷害。

當一方發脾氣時,另一方總會忍讓,雖然現在看起來忍讓的一方受瞭委屈,但發脾氣的一方總會在之後的某個時間給予補償。

或者兩人同時以孩子為生活的中心,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將夫妻的矛盾放在一邊,為瞭將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而共同努力。

還有些夫妻雖然嘴上不說甜言蜜語,甚至經常鬥嘴吵架,但行為上卻能默默地為另一半付出。

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愛情最好的詮釋,愛情不需要激情,不需要甜蜜,更不需要雙方變成對方想要的樣子。

斯滕伯格提出的愛情三元理論中三種成分的平衡終究隻是一種理想,想要知道愛情的真諦,身邊的例子就是最好的答案,實踐出真知。

讓你受傷的不是對方的行為,而是你的期待,所以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不要有過高的期待。

對待自己,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把握好現在的每分每秒,對待他人,要知道人無完人,任何兩個人之間既有鬥爭的一面,又有同一的一面,這樣就足夠瞭。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