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配套與動力,為何伊蘭特月銷破10000,起亞K3卻少個“0”?

2017年前,韓系車火遍大江南北,市場表現情況連豐田本田都要退而求其次。

2017年後,似乎一夜之間韓系車成為瞭眾矢之的,消費者對其態度也是疑慮重重。

慶幸的是現代起亞汽車集團重新部署在華戰略,革新產品佈局,並依托電氣化趨勢推出具有針對性的產品,而且在目前來看也已初見成效。

現代汽車重新回到主流舞臺,最近一段時間內推出的新產品深受用戶認可,比如去年10月份上市的伊蘭特始終保持著月銷破10000的好成績,其他新產品勝達、Ix35、名圖等也逐漸突破瞭此前的低迷狀態,可以看到的是今年的現代汽車有著一種“爺青回”的既視感。

然而作為同一體系內的起亞卻並沒有這樣的好命,截止當前仍沒有一款銷量能拿得出手的產品,包括本應走量的A級轎車起亞K3,目前月銷量也僅僅隻有1000輛左右,作為同集團的產品,伊蘭特與K3共享生產線、平臺與零部件,相同的配套與動力,為何起亞K3的月銷量要比伊蘭特少個“0”呢?

顏值是影響銷量的重要因素

根據前段時間某車網的調查顯示,其中顏值仍然是用戶關註最大的一項,這一代伊蘭特經過大規模寶石切割元素,並用以轎跑式車身結構打造,再加上H型貫穿尾燈、參數化格柵以及幾何切割輪轂等精致元素的點綴,呈現出充足的時尚感與魅惑力。

相反現款起亞K3依然是保持著較為傳統的傢轎身姿,雖然顏值並不醜,但整個車身並無一處值得稱贊的設計或是亮點,走的是傢用中庸風格,相比之下用戶明顯會更傾向於前衛時尚的伊蘭特。

另一部分顏值,座艙內部也是如此,伊蘭特的懸浮式雙聯屏設計以及下方的觸控功能區為車輛烘托出濃鬱的科技氣息,貫穿式的空調出風口也是時下較為流行的設計,能夠拉伸視覺上的寬度,遊艇電子檔桿也符合用戶審美,而且粗壯飽滿的手感能夠為每一次換擋都帶一定的儀式感。

而起亞K3的內飾氛圍與用料似乎還停留在四五年前,傳統的機械式檔桿、圓形空調出風口以及搪塑材質中控臺顯然不符合這個時代的特征,要知道一直保持中庸風格的大眾如今都已相繼更換瞭更有科技感的內飾,而起亞K3繼續保持顯然會讓很大一部分用戶敬而遠之。

產品結構清晰,主銷車型配置豐富

伊蘭特能夠月均銷量突破萬輛,有一部分原因是其主銷車型的配置表現可圈可點。

雖然兩款車型自然吸氣版搭載瞭相同的1.5L+CVT動力總成,並且參數相同,但伊蘭特1.5L車型較為豐富些,分為領先版、精英版、尊貴版以及旗艦版,而且主銷車型指導價格12.38萬元的尊貴版,支持車聯網,並且標配瞭手機無線充電、BLE手機藍牙鑰匙(遠程控制)、座椅加熱、百度智能語音識別、衛星導航以及在線娛樂資訊類功能,能夠豐富用戶用車時的品質。

要知道這些配置都是起亞K3主銷車型指導價格11.98萬元的煥新版不具備的,而兩者的售價差僅為4000元,但能夠享受到的使用品質卻是天壤之別。當然,在K3身上將這些配置配備齊全的車型隻有1.4T版,可受制於其搭載的幹式七速雙離合變速箱,難以被用戶接納,所以主銷車型的配置問題也是影響起亞K3銷量的源頭。

品牌策略問題

其實最近幾年內,整個汽車市場是始終保持著優勝劣汰的趨勢,很多車企不得不做出“棄車保帥”的行為,就比如大眾集團內的大眾汽車與斯柯達汽車,基本上技術與先進科技都是優先供給大眾,上汽通用集團也是優先供給別克,雪佛蘭次之。相同的是現代起亞汽車集團也是如此,雖然兩個品牌是獨立運營,但總部還是會將現代汽車作為首腦,先進的技術與科技優先供給現代,以保證其良好運轉,這也讓起亞汽車落下瞭技術老舊、產品周期長的口碑。

當然,現代伊蘭特與起亞K3的銷量差距如此之大,不僅僅隻是上述提到的問題,還有關於車輛自身的空間、油耗、品質等屬性上的差異。起亞K3若想重回主流陣營,持續豐富產品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比如提升車輛的設計或是豐富產品矩陣,突出主銷車型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等,除此之外,品牌建設、維護口碑等也是起亞不可或缺的提升點。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