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天價罰單,戴姆勒背後“捅刀子”,靠“舉報”免罰

話不多說,大傢先看圖。

在大眾和寶馬收到歐盟委員會罰款單的時候,我相信戴姆勒集團的內心OS是這樣的:你們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雖說這則新聞本身就是一條搞笑段子,但真要追溯起來,其實影響還真挺深遠的。2017年,德國媒體《明鏡周刊》揭露稱德國幾傢主要汽車制造商互相串通,並圍繞如何通過柴油排放檢測組建瞭一個秘密聯盟(卡特爾聯盟)。

歐盟委員會聽聞此事後,立刻對大眾、寶馬、戴姆勒等幾傢汽車制造商展開瞭調查,通過突擊檢查等方式進入到幾傢集團辦公室內部收集證據。而在同年10月,“二五仔”戴姆勒稱自己擁有舉報者的身份(言外之意,它想戴罪立功)。

時間來到2019年,歐盟正式對大眾、寶馬和戴姆勒發起訴訟,指控三傢公司在2009-2014年期間,互相串通故意限制汽車廢氣排放的清潔度,且延遲汽油機顆粒捕捉器技術的發佈。具體來說,就是幾傢車企串通一氣,限制用於容納AdBlue化學品的儲存罐大小,盡管越多的AdBlue可以有效限制柴油排放物中的有害氮氧化物,但儲存罐尺寸做得越大,則會侵占像音響或其他部件的空間,從而影響到車輛的某些配置。

這才有瞭文章開頭你們所看到的,歐盟委員會於本周四發表的聲明:大眾和寶馬涉嫌違反歐盟的反壟斷規則,一同限制排放清潔技術的使用,因此對大眾處以5.02億歐元的罰款,寶馬的金額則是3.73億。

而戴姆勒集團作為卡特爾聯盟的一員,參與其中的它本該繳納7.27億歐元的罰款,但歐盟考慮到其“戴罪立功”的舉報行為,因此免去瞭戴姆勒的罰款。

本次事件中,大眾集團參與其中並不意外,因為它早有“前車之鑒”,可寶馬和戴姆勒兩傢公司被爆出排放醜聞則較為罕見。並且從處罰金額上看,戴姆勒集團才應該是“犯事”最嚴重的那個。

目前,針對高達5.02億歐元的高額處罰,大眾集團正考慮上訴,一是因為歐盟委員會的處罰並沒有法律依據,認為它將技術合作上升至壟斷行為;二是因為這次事件並沒有影響到消費者權益,但歐盟還是要罰款,這不符合常理。至於寶馬,則是嘴硬稱:“自己沒有在排放中作弊。”

而戴姆勒雖免受歐盟的處罰,但逃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它在最近受到瞭德國最大消費者保護組織VZBV的起訴,原因是戴姆勒通過作弊程序修改部分柴油動力奔馳GLC/GLK的排放數據。

戴姆勒早在2018年便對涉事車輛進行瞭召回,數量共計25.4萬輛,其中包括近5萬臺的GLCGLK,但奔馳官方從未承認過“故意操縱車輛排放測試結果”一事。因此憤憤不平的VZBV決定在3年追責期的最後期限向法院提起訴訟。目前戴姆勒集團所在地的斯圖加特地區法院,已經受理此案。

寫在最後

在這次高額罰單的背後呈現出兩個極端,一方面,歐洲地區的排放法規確實是世界最嚴。另一方面,車企為瞭滿足消費者對於柴油車的需求,才不得已出此下策。環保需要與個人需要如何平衡,歐盟需要好好斟酌一下瞭,否則一味地給車企開罰單,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至於戴姆勒這個“二五仔”,看看大眾、寶馬等歐洲車企以後還帶你玩不!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