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10億中國人捧上天!這個“土掉渣”的網紅,給央視都上瞭一課

文/ 金錯刀頻道 雲搖

2021年第一網紅是誰?

刀哥覺得非河南臺莫屬。

短短4個月的時間,用4個9.9分的節目連續出圈。

從春晚的《唐宮夜宴》、元宵節的《元宵奇妙夜》,到清明的《清明奇妙遊》河南臺一直水平穩定輸出。

最近隻籌備瞭20天的《端午奇妙遊》,更是讓河南衛視被徹底封神。

#河南衛視殺瘋瞭#的熱搜被10億人圍觀,讓網友們直呼:這才是文化自信。

河南衛視這幾次出圈,最大的亮點就是將中國傳統文化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來瞭。

春晚通過幾位唐朝少女,向大傢展示瞭大唐盛世,從妝容到服飾都神還原。

元宵晚會上,唐宮小姐姐們則帶著大傢穿越回宋朝的清明上河園,一覽大宋風光。

清明奇妙夜的《紙扇書生》途徑嵩陽書院、嵩嶽寺塔、中嶽廟、老君山,兼容儒釋道三傢文化。

端午的水下舞蹈《祈》洛水仙子裙帶飄舞,再現瞭“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視覺盛宴,天光水影之間皆是詩意。

連續出圈背後,大傢都在疑惑,為什麼火的總是河南臺?

其實,河南臺的強大,超乎我們的想象。

1

最“窮”的地方臺,一場戲唱瞭幾十年

河南衛視窮幾乎成瞭一個共識。

電視劇,熱播劇新劇寥寥無幾,每天在抗戰劇、老劇裡打轉。

近年來河南臺最網紅的節目是《小莉幫忙》,小莉幫忙越幫越忙的梗,隻能憑借短視頻和B站被瘋狂刷屏。

其它的常青節目,《武林風》、《梨園春》、《民生大參考》、《百姓調解》走的也都是群眾路線。

河南臺的廣告也很多是化肥、種子、農藥,永遠沾著地氣。

精心打造的春晚,也是沒流量,沒宣發,全靠網友自來水。

這樣的河南臺要想火,太難瞭,像網友說的,窮到隻能靠文化瞭。

所以這幾次讓年輕人驚艷,大傢都會覺得河南臺“變瞭”,找對瞭路子,開始宣傳古典美和國風。

其實,河南臺一直沒變,這場宣傳古典文化的大戲,河南臺一直在唱。

河南不僅僅是人口大省、產糧大省,還是文化大省,以文化立身的河南臺一直低調宣傳古典文化。

如今爆火出圈新節目,都是在把河南的傢底,變著花樣的給大傢看。

比如河南春晚的《唐宮夜宴》,最讓人驚艷的唐朝少女的博物館奇妙之旅。

這段舞蹈的精妙之處,不僅在於演“活”瞭唐俑,背景裡的“婦好鴞尊”“蓮鶴方壺”“賈湖骨笛”“搗練圖”“簪花仕女圖”等國寶,一下子帶火瞭河南博物館。

在古董文物上,擁有十三朝古都洛陽的河南,太有發言權瞭。

在大傢都在追《國傢寶藏》的時候,很多都忘瞭河南衛視從2004年就開播的當傢節目《華豫之門》。

《華豫之門》在最火的時候收視率穩居全國前十,看女主持人陳琨主持《華豫之門》是很多人的回憶。

除瞭古董底蘊,憑借戲曲爆火,河南衛視還是第一個。

春晚時的豫劇表演《白衣執甲》,由豫劇表演藝術傢與抗疫先進人物代表共同演唱,曲演繹三個感人的真實抗疫故事,讓很多年輕人對戲曲有瞭新的理解。

元宵晚會的戲劇節目《五世請纓》,把傳統的一位佘太君出演,改成四位佘太君,向中印邊境沖突中犧牲的四位烈士致敬,將戲曲與時事重新演繹。

這種與眾不同的創新背後,是河南衛視對傳統戲曲的堅持。

河南臺的另一個臺柱子《梨園春》,從94年誕生至今已經拍瞭超過1000期,堪稱中國最長壽的戲曲節目。

為瞭吸引更多觀眾,還請過郭德綱和嶽雲鵬去唱戲。

盡管現在隻有老年人還在看,不管收視率如何,但河南衛視堅持不砍掉,這一堅持就是27年。

源於河南的傳統文化除瞭古董、戲曲還有武術和漢字,河南衛視也圍繞這些文化傳承創新瞭很多節目。

最早的武術表演節目《武林風》,在河南衛視已經播瞭17年瞭,其收視率長年位居全國前十,拿過4次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一等獎。

在央視的《漢語聽寫大會》、《成語聽寫大會》爆火之前,13年河南衛視就推出過《漢字英雄》。

在選秀節目紮推出現,流量明星層出不窮時,河南衛視既沒有找流量也沒有海選,而是由編導去學校,選瞭上百個合適的學生。

節目在請來於丹、高曉松等人做評委,引經據典,在當年成功掀起瞭一股“漢字熱”。

在通過4場晚會爆火之後,河南臺也一點沒變,依然固執的走文化宣傳道路。

最新推出的節目是歷史解讀節目《隱秘的細節》,請來著名歷史學者,講中華文明演進歷程。

所以靠傳統文化出圈,不是河南衛視一夜爆火,而是一直以來堅持的結果。

2

每次被捧上天,背後都是一場豪賭

從最接地氣的電視衛視,到如今被捧上天,僅僅是有文化底子還不夠。

人們隻看到河南衛視火瞭,卻忽視瞭這幾次節目背後都是一場豪賭。

1.賭上身傢和口碑,打破舊形式

河南春晚最被大傢熟知除瞭精彩的表演,就是“窮”。

河南春晚又是5G又是AR,雖然不像網傳的隻有500萬,但沒有請明星的錢是真的。

在所有的晚會類和綜藝類節目中幾乎有個共識:流量=收視率,但河南衛視仍然把所有身傢都用在瞭節目創作上。

在春晚之後,河南衛視又賭上正在上升期的口碑,非要送大傢一個禮物。

於是,隻用瞭10天就打造出來的元宵晚會,排場可以說是相當“寒酸”。

沒有主持人,沒有演播廳,全程實景拍攝,連表演場地都是趁著博物館下班蹭的。

實景拍攝,取消主持人,全程表演,以博物館裡的文物串聯古今。

有網友調侃說:做特效的錢春晚都花光瞭,隻好給各位看實景瞭。

最近的元宵晚會,河南衛視又開始大膽創新,節目采用全國首個“網劇+網綜”的形式,把舞蹈、音樂以網劇的形式串聯起來。

琵琶曲《蘭陵王入陣曲》表演中,不僅有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琴聲,還穿插著講瞭一段中國曲藝回歸的故事。

這種形式完全顛覆瞭大傢對晚會的認知,雖然最後靠著精彩的表演再次火爆,但不得不說大象臺有點大膽。

2.賭上榮譽,打破用人規則

從2020年開始,河南衛視就進行瞭內部改革,設立瞭紀錄片工作室、導演工作室等部門,各部門各司其職,光導演工作室就18個。

對於大型活動和項目制作采用競爭上崗和內部招標的形式,中標的導演工作室對節目負責,簡言之就是能者上位。

所以我們能看到,河南衛視今年四次晚會的導演都不一樣:

春節晚會:陳雷

元宵奇妙夜:路紅莉

清明奇妙遊:錢林林

端午奇妙遊:陳佳

這種模式看似合理,其實也是一場豪賭,第一個人成功後,後來者能否延續之前的風格和成功,極其考驗導演的功力和默契。

就拿這次的水下舞蹈《祈》來說,水下節目是所有表演中最難的,而且在晚會上表演還是首次。

之所以有這個節目,是因為主創團隊被“史上最強水下國風舞蹈”《卷珠簾》的舞姿震撼到瞭,於是便找瞭《卷珠簾》的導演吉叔。

再加上挑選瞭素人特技演員何灝浩,這才有瞭“端午奇妙夜”驚艷眾人的水下國風舞《洛神水賦》。

這些擇優而上的人,經過數百次的頭腦風暴,才有瞭屢次爆火的河南衛視。

在這些豪賭中,河南衛視賭的最大的是觀眾的審美。

如今無論是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甚至是央視春晚,都無法免俗要向流量低頭,向噱頭和熱度低頭,好像觀眾的審美已經定格在這裡。

在這種背景下,河南衛視還堅持輸出傳統文化,這不僅是對文化自信,更是在賭觀眾的審美。

河南衛視用4次出圈驗證瞭,精華的文化不需要刻意煽情,本身就會讓人感動。

3

被頂流包圍,也擋不住“拼命”的素人

流量論正在被瘋狂打臉。

在地方臺的圈裡,河南衛視絕對算的上是素人。

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算的上三大頂流,要流量有流量,要資源有資源,牢牢占據瞭省級衛視排行榜的前三席位。

反觀河南衛視雖不是最差的,排名也一直在十幾名,絕對算得上沒資源的素人。

在這種被頂流包圍的情況下,大象臺隻有大膽的拼。

而且大傢在做出這些作品的時候,都是在和時間賽跑;拍《元宵奇妙夜》隻用瞭5天時間,拍《清明奇妙遊》從創意到呈現隻用瞭1個月,而拍攝和後期也隻用瞭2周;《端午奇妙遊》整個拍攝隻用瞭20天的時間。

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導演還在拼命扣細節。

節目的每一個細節,都是100%的中國元素。《唐宮夜宴》演員的服裝顏色是唐三彩,妝容是唐朝的“斜紅”;

《紙扇書生》的表演更是實地打卡瞭河南多個古典景點,整整拍攝瞭4天;《洛神水賦》的衣服色彩也應和瞭端午節的粽子,其中飛天時的背景是《千裡江山圖》。

在拍攝的過程中,也是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光線不行,就等光;一個精美的鏡頭可能要重復56次,再選用一個最好最美的鏡頭,100G左右的下水素材,隻能剪輯出2分鐘;拍攝清明奇妙遊的時候,團隊跑到黃河邊頂著風沙,被網友稱為“吃土劇組”。

導演們拼命,演員們隻能對自己更狠。

拍《唐宮夜宴》演員在嘴裡含棉花,牙齦都被磨腫瞭;演水下洛神的演員,2分鐘的表演,舞者要負重2公-10公斤潛到水下4-5米,拍瞭26個小時才完成。

演員身上被魚線割的全是傷痕,眼睛也充血瞭,就連拍攝團隊的人因為在水下太久鼻子和耳朵裡都會出血。

從河南衛視到導演團隊再到演員團隊,他們都不是自帶光環的頂流,但就這些素人給河南衛視拼出瞭一條路。

沒有流量和資源,就隻能拼代表作。

在憑借幾個晚會節目火瞭之後,河南衛視也沒有飄,再推出新節目,依舊是自己的老本行——歷史文化。

最近河南衛視推出的新節目《隱秘的細節》,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解說歷史,開播過半就口碑爆棚。

在互聯網的沖擊下,電視臺的生存環境愈發艱難,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這些頂流都開始搶奪流量搶奪年輕觀眾。

隻有河南堅信:不是年輕人不愛傳統文化,隻是需要更有誠意的表達方式。

堅持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不忘本,才是河南衛視的“爆火密碼”。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