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動情的標志是,學會瞭“共享”

“跟你說,我昨天看瞭一個視頻,特別搞笑,發給你瞭。”“哈哈哈,真的很有趣,我今天去瞭超市,看見瞭一對幸福的老夫妻,給你看我拍的照片,希望我們以後也能依舊一起去超市。”

這就是普遍的情侶日常,彼此分享一些生活瑣碎,其中無一不透露著彼此對對方的愛。

有網友問童話大王鄭淵潔這樣一個問題:“喜歡一個人是什麼感覺?”

鄭淵潔答道:“你的時間越來越被對方支配。”

的確如此,當兩人互相喜歡,恨不得融為一體共享每時每刻,因此想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動情,“共享”是一個典型標志。

共享思維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長大瞭,我們也喜歡和身邊人分享發生的趣事、樂事。

似乎無論在各種階段,我們對於親近的人,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分享,這是因為一方面,分享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另一方面,為瞭“昭示”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地位。

在感情中,這種表現更為顯著,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都會下意識地選擇愛人去分享,有時候對於父母難以啟齒的事情,也會自然而然地和愛人進行傾訴。

當然,共享遠不至於一些事情,若是一個動瞭情的人,分享一定不會局限於發生的事情和內在的情緒。

共享生活點滴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如果和對方聊天,總是我一個人在說,關於他的生活,我一概不知,是怎麼回事?”

或許題主還在期待,但很大程度上,這背後的現實就是:他並不喜歡你,至少沒有多大興趣。

題主所經歷的和我閨蜜經歷的事情很類似,閨蜜在工作時遇到瞭一個男生,對方與其年齡相仿,而且各種“硬性條件”都符合閨蜜的擇偶標準。

於是,閨蜜在一次聚會後要到瞭對方的聯系方式,開始瞭猛烈的追求之旅。

起初,閨蜜會和對方聊一聊工作上的事情,對方的回答顯得很禮貌,閨蜜以為他是不想聊工作上的事情,也沒多想。

之後,閨蜜轉為生活方面的聊天,小到單位當天飯菜,大到最近哪位同事要結婚生子,可是不管是聊自己還是聊別人,或者是說些有趣的故事,對方隻是客氣地表達一下態度,然後就沒有然後瞭。

閨蜜和我分享這件事時,我寬慰可能是因為對方性格如此,可是閨蜜表示,對方性格挺開朗,而且在朋友圈經常分享自己生活,可是和她聊天的時候,什麼都不說。

其實,這也就表明,對方並無多大興趣聊天,至少不想和你聊天。

能夠和他人共享生活點滴,分享今天的趣事和囧事,至少說明對方在其心中有一定分量,情感至少在好感及以上,畢竟對於普通關系的人,能夠保持熱情是很難的。

共享內心空間

01)、如果說共享生活發生的瑣碎事情是一個好感基礎,那麼共享內心空間則是感情更進一步的表現。

喜怒哀樂是最基礎的情緒,分享這些情緒是很多人都會做的事情,但是內心空間並不是這些簡單的情緒表達,而是更深層次的一種心理態度。

我們可能會就一個事情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一些傾訴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很難簡單地就說出自己的欲求和生活目標。

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句話:“夢想就像內衣,每個人都要有,但不能逢人就展示自己有。”

自己內心的想法與需求也是同樣,沒辦法和每個人都分享,因為這些內容本身具有的獨特性。

但是當對方成為自己的另一半,彼此建立瞭穩定的溝通橋梁時,共享內心空間將會更有助於彼此感情發展。

02)、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室友甜橙曾講起過和男友間的事情,兩人就讀於同一所高中,因為是前後桌,兩人自然地有瞭溝通的機會。

當時,甜橙一心撲在學習,並沒有其他想法,但很奇妙的是,她和男友從認識起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默契。

她男友時不時會和她講自己的困惑,講自己的計劃,並且還會有意無意地表示期望和甜橙在一個城市。

有一次,周圍的同學在討論以後在哪兒讀書,其中有人好奇地表示想知道甜橙男友怎麼想的,甜橙下意識地回答出來,眾人在吃驚之後都是一副吃瓜表情,也是那時,甜橙覺得自己的後桌對自己不一樣的感情。

後來畢業兩人順利在一起瞭,甜橙問過男友為什麼在當時會對自己說那麼多,男友笑著回答,因為隻想和她分享。

當一個人願意和對方共享內心空間時,意味著他對於自己的愛人,已經產生瞭一種信任的感情。

共享物質資源

所謂的物質資源,並不限於金錢,而是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種。

有的人或許覺得,就算不喜歡也會給予這些,但是很明顯,出於一種施舍和應付的情緒給予別人物質方面的滿足,是毫無情感的。

《小舍得》最近很火,其中蔣欣飾演的田雨嵐更是讓人看到瞭不少真實生活的影子,她內心的自卑與無助讓她比誰都想要成功。

其中她丈夫是一個典型的富二代,婆婆很疼愛兒子,但是對於兒媳,隻是有著愛屋及烏的勉強。

當婆婆主動表示給她生活費時,她拒絕瞭,可能不光她認為,看劇的觀眾也能感受到,對方給予錢時的那種自以為高貴與不屑。

其實,在兩人的感情中,沒有感情基礎的物質共享,也是這種讓人心中隔應的存在。

另外,之所以將物質共享放於最後,是因為物質對於感情而言,有些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既是一種現實的基礎,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支撐。

當一個人願意為瞭兩人的生活而承擔起物質資源付出的責任時,他對於感情的認識,已經從普通的詩意情趣轉變為更為現實的鍋碗瓢盆。

同時,對於現實的考慮,也表示其對於感情的珍惜與重視,他也擁有瞭在感情共同體中繼續努力的思想與態度。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