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產坦克,自稱“地表最強坦克”勸中國應該大批購買

阿瓊坦克那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誰不承認那就是誰不客觀,因為這款印度的國產坦克造價成本幾乎是世界最高,研發時間是世界最長,質量是世界最重。更加搞笑的是印度研發出來的,卻隻能當個吉祥物供著,當時研發的時候,印度政府就對外界宣稱,這是一款超越時代的陸地之王。並且勸中國應該大批量購買,中國聽完眉頭一皺婉拒瞭,沒辦法,這種宇宙級的坦克,咱們凡人駕馭不住呀。

因為駕駛這款坦克需要駕駛員長出兩個頭才行,因為阿瓊坦克的炮塔和車體設計不合理,不利於正常人操作。假如人類駕駛員在開窗駕駛的時候,炮塔的轉動會撞到駕駛員的頭部,最後中方以沒有找到合適的駕駛員為理由,婉拒瞭印度的一片好意,印度真是個神奇的國傢。別的國傢都是踏踏實實的做研究,老老實實的搞發展。武器裝備的提升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慢慢搞起來,而印度政府的腦回路就比較新奇瞭。他們不屑於自己的研究吃透原理,而是把世界各國的優勢部件買過來。阿瓊坦克就是這個其中著名的代表產品,在1972年的時候,決定要自己生產百分百國產的先進坦克。印度政府要求這個坦克,每一項指標都要全面超越當時的世界各國最強的坦克。印度政府給他定瞭一個名字,叫做阿瓊坦克,寓意為陸地戰爭之王。

印度政府當時就一個要求,德國他不是號稱工業世界第一,於是印度政府就開始瞭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並且撥款瞭1.5億盧比,相當於360萬美元。開始瞭阿瓊坦克的研發,最初設計指標坦克全重50噸,裝有120毫米線膛炮,大功率發動機復合裝甲和高效傳動系統,並且要求全部國產。第一個問題就是坦克的發動機上面原本坦克的發動機指標,預計是1500馬力的。但是印度對自己傢的工業生產力沒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說白瞭就是迷之自信,原計劃在1983年12月之前完成第一輛坦克樣車的。

但是項目進行瞭9年一直沒有進展,印度政府慌瞭1.5億打水漂瞭怎麼辦,於是再次撥款,投入瞭大概30億盧比,大約是4600萬美元後。1984年3月搞出瞭2輛樣車,結果就是坦克部門興高采烈的造出來的發動機,隻有可憐的500馬力,直接比原計劃縮水瞭2/3,如此小的動力根本帶不動阿瓊坦克。裝甲炮彈那些就更不用說瞭,所以後來阿瓊坦克的研發就開始瞭買買買模式。後來印度人發現事實好像並沒有那麼簡單,簡單的說就是部件兼容問題,這些來自世界各國先進的部件裝到一起,卻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各種故障不斷。比如說坦克的炮管,當時德國豹一用的是115毫米的線膛炮,而印度決定要用就用比鮑伊更厲害的,直接上瞭120毫米的線膛炮。

最後測試結果說120就是120,大概每發射120枚炮彈,炮彈管就會完全報廢。到瞭最後,印度的坦克研發部門,完美的推翻瞭自己對阿瓊坦克的每一項目標設定。坦克膨脹瞭十幾噸,120毫米線膛炮用的是英國的發動機用的是德國貨,復合裝甲聲稱是自己研發的。至於具體防彈能力,印度方面一直諱莫如深,甚至連國防部長和參謀長都不知道。印度的國防部長這樣說道,1991年印度陸軍試駕後說,阿瓊坦克根本沒有滿足作戰需求,這實在是不能上戰場的車。建議把丟瞭,而印度政府表示,再怎麼說也是咱們自己造的國產坦克,何況我還花瞭這麼多錢,大傢將就湊合著用吧。

於是印度陸軍的這項提議並沒有被批準,印度陸軍聽到後坐不住瞭,這跟自己小命有關的東西能將就用嗎,於是說啥也不願意。結果就是坦克出來瞭,印度陸軍不用那就跟丟瞭沒啥區別,印度政府提議那就降低標準吧,於是又過瞭幾年的試驗後。阿瓊仍然沒有辦法滿足已經降低的戰術技術標準,於是政府提出又再次降低標準。這個時候軍隊就不幹瞭,這性能一降再降,拉出去戰場這還打個毛,畢竟坦克最後還是要他們來使用的。性命憂關的東西開不得玩笑,先不說這玩意兒能不能扛住敵人的一頓狂揍。萬一上戰場突然炮管炸膛瞭,裡面的駕駛員那不是完犢子瞭。於是印度陸軍紛紛死活不願意開,由於印度陸軍死活不願意接受阿瓊坦克,但是印度政府已經在這個坦克項目上投入瞭太多的錢。就這麼丟瞭也挺可惜的,於是又不斷投錢為其,又過瞭三到五年的試驗,阿瓊坦克還是沒辦法滿足已經降低的標準。因此被陸軍內部跟印度媒體戲稱為主敗坦克,但是因為當時牛逼都吹出去瞭,這樣草草收場,在國際上實在有損印度的國威。於是印度政府決定持續撥款研制,甚至不惜重金請來瞭當時德國豹2坦克的設計師來幫忙。

終於在總投資35億美元下,2000年阿瓊坦克開始量產,但是各種奇葩的故障還是和之前一樣多。比如阿瓊坦克的重量太重,沒辦法過橋,飛機也很難吊起來,還有就是阿瓊坦克的炮塔和車體設計不合理,不利於安全操作,坦克駕駛員在開窗駕駛時。炮塔轉動會碰到他的頭部,很容易把駕駛員撞暈,其次就是成本太高瞭。拋開缺點不提阿瓊坦克的價格是同等性能坦克的5倍,雖然性價比有點低。但是好歹坦克是造出來瞭,那肯定得用上才行,不然在國際上說不過去。

於是印度政府又再一次瞄上瞭自傢的印度陸軍,當小白鼠紛紛給印度陸軍施壓,而印度陸軍迫於壓力下,咬著牙花瞭1760億盧比,購買瞭124輛阿瓊坦克。陸軍采購瞭阿瓊坦克後,日思夜想,終於發現瞭阿瓊坦克的用處,認為他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年印度閱兵時,無論是行進距離還是路面狀況都是最適合阿瓊的。但是當時印度國防部不甘心呀,這麼貴的坦克你不拿去打仗,紛紛大罵印度陸軍,印度陸軍也委屈,這玩意兒誰敢開始打仗,拉出去那不是嫌命長。頓時說什麼也不願意,國防部也沒轍,印度陸軍這邊親媽上陣勸說都不願意用阿瓊上戰場。於是在2014年,印度政府再次花瞭10億美元改進阿瓊,新的阿瓊坦克裝備上瞭MK2坦克炮塔,和車體安裝瞭爆炸反應裝甲。再也不會轉動時碰到駕駛員的頭部瞭,而且新增瞭熱成像瞄準儀和車長周視瞄準儀還有導航系統,看上去挺靠譜的。

但是仔細想一想,這不都是現代化主戰坦克的標準配置嗎,印度政府繞瞭一個大圈,貌似又回到瞭最初的起點。並且這玩意兒一架就要802萬美元,幾乎算得上是全球最貴的坦克之一瞭。印度政府沒辦法,於是瞄上瞭正在發展的中國,當時印度說中國軍方應該多購買阿瓊MK2,因為阿瓊實在是太強瞭。它整合瞭所有坦克的優點,是亞洲坦克的豹2a6而且各項性能完全領先世界幾十年。中國軍方聽完眉頭一皺,以沒有找到合適的駕駛員為理由,婉拒瞭印度的一片好意。縱觀印度阿瓊坦克系列的多年改造以來,阿瓊系列坦克是能夠體現印度,對其軍工事業強烈堅持的主要代表。

隻可惜方向不對,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堅實的工業基礎作為地基,想要打造出世界第一的陸戰之王,可以說是天方夜譚。反觀中國軍工產業是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慢慢完成瞭進步。抗美援朝的時候,中國開始仿制各種系列的武器裝備,和印度的好高物遠不同,中國是一邊模仿,一邊慢慢吃透原理,然後再進行改進,中國就像是一個勤勤懇懇的讀書人踏踏實實的補基礎。而印度不是好高騖遠去模仿最先進的,忽略瞭自身的基礎建造,於是才出現瞭阿瓊坦克這種令人忍俊不禁的神器。總之當印度軍隊得知阿瓊坦克或者LCA戰鬥機,設定的性能在服役時已經落後國際主流的時候,他們的選擇是直接采購國外先進裝備。然後進一步提高指標,讓國內軍工集團重新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印度的軍工集團沒有獲得訂單,沒有獲得經驗,也沒有獲得能力。為瞭滿足客戶不切實際的要求,隻能采用更多的國外技術,更有風險的設計方案,從而進一步拉高成本和降低可靠性。這樣的產品被客戶接受的可能性更低,於是出現瞭惡性循環。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