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歲以後,誰才是最親的人?別知道的太晚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什麼是親密關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經歷幾段親密關系,這段關系帶來不同的回憶,也讓很多人對親密關系的概念有不同的感受。

其實,親密關系概念很復雜,並不是一兩句話能夠概括出來的,甚至不會有統一的標準,包含瞭不同的成分。

在心理學上,通常認為親密關系是指我們與指定的人建立緊密聯系,成年人是主要關註的對象。

親密關系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形式的呈現,其中包含著人的歸屬需要,如果這種需要無法得到滿足,各種問題就會接踵而來。

出生時,父母是我們建立親密關系的對象,我們最親近的人是父母,在父母的關愛中我們可以找到歸屬感。成長後,我們通過人際關系和他人建立親密聯系,從而實現歸屬感的需要。

青春期時,我們和朋友相處的時間最多,占據瞭我們大部分的心理空間。成年早期,我們對愛情充滿瞭向往,與戀人的相處成為滿足心中歸屬感的方式。

通常來講,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至少會經歷孩童時期與父母的關系、青少年時期與朋友的關系和成年時期與戀人的關系這三段親密關系的變化。在成傢立業後,孩子也會和我們建立親密關系。

我們為什麼需要親密關系?

人在一生中會不斷尋求歸屬感,歸屬是人類長期演化過程中的共同傾向和選擇留下的產物,我們在成長中不斷向周圍的人和環境尋求歸屬感。

早期人類生存時,環境惡劣,充滿著不穩定因素,不合群的人在繁衍和養育後代過程中會承擔更大的風險。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們在危險的自然環境下學會瞭過集體生活。

為瞭繁育後代,人們逐漸認識到群體的力量,會十分在意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和他人的看法,並且極其需要和他人建立穩定的親密關系。


在現在的生活中,歸屬感是生活美好的必需品,不同年齡段對親密關系的需要有不同的變化,可是如今,因為缺少親密關系而幸福感偏低的人群中,老人占很大一部分比例。

那麼,60歲以後的老人應該和什麼樣的人建立親密關系呢?讓我們從心理學角度來進行分析。

親密關系存在著差異,心理學研究者認為:親密關系是一種人際體驗,在瞭解、關心、相互依賴、相互一致、信任與承諾六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

關系變動

嬰幼兒時期,父母是與孩子相處時間最多的人,是孩子認識、模仿學習世界和他人的模板,既需要依賴父母獲取生存的能量和營養,也需要靠與父母建立親密關系來學會與人相處的方式。

在這一時期,如果父母能夠給孩子足夠的關懷和安全感,而不是恐嚇以及威脅,孩子會在成長後的人際交往中更容易對他人產生信任,更有利於孩子在其他時期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

當孩子步入青春期後,會渴望獨當一面,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逐漸形成的自我同一性會使我們想要脫離傢庭的束縛。

這時,親密關系對象從父母過渡到朋友,我們會更願意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秘密或煩惱等情緒。

成年後,我們對愛情充滿向往,選擇合適的伴侶組成自己的傢庭,這時我們的親密關系再次變化,會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自己的愛人身上,與對方共同面對生活中的柴米油鹽。

隨著自己的傢庭逐漸穩固,我們有瞭孩子以後,會與自己的孩子建立親密關系,像小時候父母對待我們一般關愛孩子,滿足孩子對安全感的需要。

親密關系不可或缺

人際關系的建立中,質量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數量,當我們和他人建立親密關系,歸屬感得到滿足,便不會迫切地去尋找建立人際關系,進而避免低質量社交。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我們和他人建立瞭一段良好的親密關系時,會在遇到難題時願意向他們求助,從而更有利於我們處理生活中的壓力和難題。

在一項關於親密關系的研究中顯示,擁有穩定親密關系的人會比獨自一人生活得更自在、更幸福,同時也會更加健康長壽。當他遇到困境時,心中想一想朋友或伴侶,便會產生莫大的勇氣和信心。

在我們被生活打擊得身心俱疲或是陷入悲傷中無法自拔時,如果有一個親近的人關心、安慰我們,我們會更容易走出負面情緒。

同樣,在我們受傷時,如果有人在旁悉心照顧和鼓勵,我們會好得更快。而當一個人長時間處於孤獨的時候,心情會感到低落,失去活力,免疫力也會下降,更容易讓疾病趁虛而入。

一項歷時九年的研究表明,缺少親密關系的人的死亡率比普通人高出一到兩倍,可以看出擁有良好的親密關系在我們的一生中無比重要。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自己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處理好人際關系,需要先解決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有精力關註別人的事。

在我們日常的所有活動中,都是在保證瞭自我社會適應性以後進行的,當我們自身陷入危機時,根本無法分散出精力去關心他人,維持人際關系。

對我們來說,親密關系被剝奪是一件痛苦無比的事,因為人們對親密關系的需要是人類社會屬性的核心部分。

在人步入老年後,身邊親密關系的人越來越少,子女外出闖蕩、朋友聯系漸漸減少,這時因為老年時期的孤獨感會讓人對親密關系更加渴求,因而容易和子女產生矛盾,進而陷入惡性循環。

事實上,在60歲以後的時光裡,我們的心裡容量已經無法應對繁雜的人際關系和社會變化,在我們成年後,與父母的關系漸行漸遠,與孩子的距離也會越來越大。

所以,60歲左右的人,最該關註的是自己,應該把註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和自己建立親密關系,其次是伴侶,畢竟伴侶是陪你走過剩餘人生時光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sychology and life》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