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機之後,或許輪到U盾廠傢面臨壓力瞭

ATM機保有量在2019年下降的基礎上,2020年再次出現下跌,而且跌幅在增加,具體見下圖:

2014年以來,ATM機的增長跌入20%以內,在2015年短期恢復後(有說是改變瞭計算規則),急速下降到10%以內,在2018年達到111萬的頂點後,已經連續兩年下跌,而且2020年的下跌速度已經達到瞭8.3%。曾經代表高科技的香餑餑,現在好像成瞭一個無人問津的灰塵收集器瞭。

行業老大廣電運通公司,好像業績影響並不大,其2020年“金融智能設備”營收占比同比下降瞭3個百分點,總營收和凈利潤也微降瞭1個左右的百分點。應該說老大受到的影響有限,但是其產品分類中並未分到ATM機這種細類,“金融智能設備”除瞭包括ATM機,還包括提供綜合服務的自助櫃臺機等,也就是連發U盾都可以解決的那種智能設備,這種設備更貴,也還處在細分行業的上升期,所以對其整體業績的影響有限。

但是,移動支付的沖擊其實比想象的要大,除瞭支付寶和微信,用減少甚至消除現金使用的方式,讓自動取款機的用途直接歸零。馬上,央行的數字貨幣DEPC又要上市瞭,這種法定數字貨幣的功能就更多瞭一項,理論上不需要去銀行開卡等業務。

用支付寶和微信的朋友們,總還得有至少有一張銀行卡來綁定吧,那麼央行的數字貨幣,雖然現在還在各地試點,並未正式推出,但其理論上是支持脫離商業銀行的賬戶使用的,也就是說“智慧櫃臺機”這種新的金融智能設備,用處也要跟著下降。其實在個人銀行卡分類管理以後,開卡的人數就大幅下降,因為多開一張二類卡意義不大,而一類卡又隻能一傢銀行開一張,銀行的開卡等業務也在萎縮。

那麼沒有瞭這些強大的智能終端,用什麼來保證資金的安全,那就是指紋、人臉識別之類的生物識別技術,這些用手機等終端就能自助完成,在理論上跑銀行去排隊的必要性已經不大瞭,但現實在還因為各種原因,得繼續跑。

也就是說這些生產金融智能設備的廠傢,可能在ATM機業務萎縮後過不瞭幾年,就會在新產品——其他金融智能設備方面,也會出現萎縮,轉型的事還不能停,還要向更深的層次去轉。但究竟是什麼,現在誰也說不清楚。

於是,新的問題又來瞭,U盾這種電腦時代的產物,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按現在的政策規定和金融管理要求,大額支付時,U盾這種物理介質的安全工具還是必須要的。但我們仔細想想,U盾等硬件工具的優點是在賬戶和密碼被盜的情況下,還有一個硬件的保障措施,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瞭資金的安全性。

但缺點也不少,比如,使用麻煩,安裝一大堆驅動不說,而且很挑電腦及操作系統,如果一臺電腦上安裝瞭多傢銀行的U盾驅動,經常還要相互沖突,安裝完一堆驅動以後,電腦都要慢一大截。另外,這種U盾雖然不容易被電信詐騙給騙走資金,但防止身邊人,比如同事和傢人等盜用的效果就一般瞭。

應該說,生物識別技術,其實是強於U盾這種傳統安全方式的,而且可以不需要那麼多的電腦知識,在電腦、手機、平板,甚至智能電視等智能終端都可以使用,隻要使用的人得到授權就行,安全性更強一些。幾乎不用硬件成本的支出和維護,也減少瞭跑銀行換U盾、密碼解鎖之類的麻煩。

那麼U盾這種靠政策還保留的產業,遲早都會在技術更新到保留已經沒有任何意義的時候,突然被政策所中止。所以說造U盾的這些硬件廠傢,也要想好轉型升級瞭。

每一個產品都有生命周期,隨著科技的發展,產品的生命周期也越來越短,這就給經營的企業帶來瞭更大的壓力,以前在轉型期還可以犯幾次嚴重的錯誤,現在轉型慢瞭就可能被淘汰,犯錯誤幾乎是不能被接受的。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