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果不堪設想!歐盟如果執意對華發起制裁,將打開“潘多拉魔盒”

最近一段時間,歐盟借涉疆問題對華發起制裁一事,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議論。值得註意的是,這也是近30年來,歐盟第1次對華實施制裁手段。而歐盟這次的制裁計劃包括,對4位中國官員及一個中國實體實施凍結資產和旅行禁令。

對於歐盟的這種做法,中國也堅定地相信,這不過就是個別懷揣惡意的西方“反華”勢力所使的卑劣手段,而歐盟的行為也證實瞭,這就是一種“政治操弄”。

而如果從學理角度來分析歐盟的這一舉動,就會發現這是歐盟搞的“人權外交”和其制裁政策相互交織在一起後的產物。

西方國傢搞“人權外交”

一直以來,“人權外交”都是西方國傢幹涉他國內政的有利工具,這也是他們實現國傢利益的常用手段。而人權本身就是個十分復雜的概念,其涵蓋瞭歷史、經濟、政治、社會等多領域。

而西方各國屢屢拋出的人權問題,實則也極具爭議。更何況,他們所賦予的人權概念,本身就充滿瞭階級性和歷史局限性。可這卻不能阻止西方國傢利用人權問題不斷制造利己規則,他們不僅讓本國民眾謹遵,而且還要求其他國傢也必須遵守這些狹隘的規矩和人權觀。

但是,西方國傢在人權建設上留有多重弊病,而這也決定西方國傢搞的“人權外交”,實際上就是“對華外交博弈”,甚至是對華戰略壓制的手段之一。

由於中國所走的政治道路、發展道路及中國的歷史文化,都和西方國傢存有差異,所以雙方應該保證以和而不同的姿態發展雙邊關系,而不是一味地打壓對方。歷史的經驗不斷告誡我們,如果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國,最後會讓自己陷入到窘境中,而且還會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

歐洲制裁政策不是理性的思考

當下新疆所面臨的問題是去極端化、反分裂和反恐怖,根本與人權問題無關。對於那些不合理的質疑,和西方國傢的“雙標”態度,中國最好的回應就是讓事實說話。而對於中國當下的人權現狀,相信中國各族人民最有表態權和發言權。

而制裁是一種限制性的舉措,它可以基於規范考慮,也可以基於戰略考量,或者是讓兩者共同發揮作用。

可是,歐洲制裁政策主要關註的是象征與符號,並不是理性的思考。因此,在西方國傢看來,高效處理問題並沒有排在首位,而那些強制性的制裁措施,雖然會讓他們付出高昂的代價,但他們卻也樂在其中。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將會給民眾留下一種“弱者”形象。

此外,歐盟實施對華制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強化超國傢機構的選擇,包括制裁的取消與執行,與此同時,這也削弱瞭每個成員國所擁有的權力。而對於歐盟來說,政策的執行可以極大程度上壓縮成員國的差異意見,這更利於他們開展外交政策。

歐盟制裁將打開“潘多拉魔盒”

一般來說,歐洲各國的制裁目標通常不是他們公開宣佈的內容,而是暗含著沒有指明的訴求,比如他們想要逼迫中國做出改變而不斷施加壓力。基於謠言謊言搞制裁,僅能理解為是在蓄意損害中國人民的安全和發展利益。

由此可見,是“歐洲中心論”及歐洲天生具備的優越感,致使歐洲在國際社會上不斷推進人權問題,但那些狹隘的不被廣泛認可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化的想法,根本不利於世界和平與國傢發展。

此外,我們還應該清晰地認識到,如果制裁真的實施,想要取消這種制裁,或許將比繼續制裁還要付出更高代價。因為制裁本身並不是最終目的,而如果打開瞭制裁的“潘多拉魔盒”,中歐之間將失去和解的有效機會。

無論對歐洲又或者對中國來說,制裁政策不是雙贏的,而是雙傷的。在這個全球化與相互依賴格局越來越深刻的國際環境下,中歐的制裁與反制裁,對兩方來說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如果歐洲堅持要借人權問題擾亂中國內政,中歐關系也必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歐之間的摩擦與爭執,最後也必將損害兩國人民的利益,同時還將撼動穩定的國際秩序。

而且,中國一再重申新疆事務完全屬於中國內政,歐盟借此向中國發起制裁根本就是無中生有,這是十分荒唐的舉動。

免責聲明:本文為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中國網、成都廣電。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