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的圍獵已初見成效,國產車將何去何從?

本田的圍獵已初見成效,國產車將何去何從?

假如國產汽車的出路是新能源,那麼國產摩托車又將何去何從呢?可能有車友會說,一刀切的禁摩已經將國產摩托車給幹趴下瞭!但事實上在疫情的影響下,去年中國反超印度成為瞭全球最大的摩托車市場,所以使用環境的不理想固然阻礙瞭國產摩托車的發展,但它不是唯一的因素。

也正因為國內的摩托車市場依然有很大的潛力,一些國際品牌選擇內地市場持續發力,例如去年本田成立的中排量品牌,就將眼光放在瞭300——400cc的車型上。

並且隨著CM300,NSS350,CB300R的到來,本田基本已經完瞭對國產中排量品牌的圍獵,後續網傳車型的亮相,隻會加大包圍圈,增強打壓力度。

如此一來早期一些自主品牌還在沾沾自喜的神采,肯定就會瞬間變成苦瓜臉。畢竟人傢的佈局並不是鬧著玩的,你所謂的優越感,無非就是在所屬的圈子裡存在著,如果依然沒辦法覺醒,隻能說沒機會瞭。

當然我們也不能過於悲觀,雖然本田的這幾款車型的殺傷力度比較大,但它們也有自身的不足,並不見得就能做到全覆蓋打壓,這還要看後續車型的表現。

例如本田CM300雖然可以作為內地市場300級別太子車的領頭羊,但它偏高轉的動力調校並不見得,就是太子車的首選,而NSS350雖然沒有動力上的劣勢,車型結構上的不足,但它的售價依然會讓普通車友高攀不起,至於新發佈的CB300R貌似是一個多面小能手,使用場景會比較多,但它10.2L的油箱容積,並不見得就適合長距離巡航騎行。

所以隻要國產相關車型努力一把,還是有希望突出重圍的,比如凱越321R如果能夠不計成本提升品質,它就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小鋼炮,QJMOTOR閃300同樣將品質放在第一位,也是能夠具有不錯市場表現的,由此可見隻要自主品牌懂得轉變,始終將品質放在第一位,那麼還是有空間大有可為的。

但如果依然固步自封隻是打價格戰,或者隻是用外觀和配置來取悅用戶,等待它們的隻有死路一條,因此目前自主品牌的出路,還是集中在瞭品質為先,創新為輔,隻要打好這套組合拳,其它品牌所謂的打壓和圍獵就會不攻自破。總而言之一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怨天尤人或者等待救援,並不是長久之計。

大傢好,我是騎士分享歡迎您的關註點贊加轉發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