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號令出臺!2021年剛開始,中國就對美國放瞭一個大招…

作者:陳經

2021年開年,商務部第一號令就是一個精彩的大招。

這個《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如果隻看條文,對領域不熟悉的人多少會有些雲裡霧裡,除瞭知道這是在和美國實體名單過招,不知道在說啥。本文從博弈的角度去解釋商務部出招的精微之處。

1

關於企業“麻煩”的博弈

雖然沒有點名,但“外國法律不當域外適用”其實就是美國在搞長臂管轄。

美國長臂管轄針對的國傢不少,俄羅斯、伊朗就是多年的受害者,就連一些美國盟友也被坑過。針對上瞭“實體名單”的企業,美國不僅要自己的企業執行禁令,還要讓非本國的第三方企業也來遵守。別國企業用瞭美國一點設備,就得聽美國的,非常過分。

一些國傢有反長臂管轄的法律法規,但因國力有限,很難抗衡美國霸權,所以國際上就形成瞭美國單方面搞霸權,對看不順眼的企業搞禁運的格局。

這兩年,美國將一堆中國企業放入實體名單,被直接針對的中國企業與產業鏈上受影響的企業紛紛發聲明說“評估影響”,卻沒有什麼反制措施。隻有應對,沒有博弈,這其實很不正常。

中國綜合國力僅次於美國,局部領域全球領先,其實可以和美國能形成對抗,不至於搞成美國單方面出招的格局。這次商務部的新規,就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會出現一個博弈框架。可以預計,美國單方面隨意逼迫各國企業的霸權行為,將成為歷史。

之前各國企業看到美國搞瞭針對中國企業的禁令,首先想到的就是“避免麻煩”,看自己的業務是不是會違反美國禁令。從企業經營角度來說,企業不太可能去和美國對抗,因為不想惹麻煩,就聽美國的,中斷和被禁企業的業務往來。

▲華為派出100多輛貨車去珠海偉創力代工工廠拉回物料與設備

有些企業的反應非常過分。如代工企業偉創力,2019年中看到美商務部針對華為的禁令,過度解讀。偉創力不僅不代工瞭,居然扣押瞭華為價值7億多元的物料與設備1個多月。

聯邦快遞將華為的郵包,轉往其它地區。後來聯邦快遞雖然道歉瞭,但也說明,這些企業眼裡隻有美國禁令,即使在中國土地上。跟著美國禁令走,這樣去繞開麻煩,甚至隻怕做少,不怕做多。

商務部新規出臺後,其意義是:各國企業可以選擇遵守美國禁令,傷害中國企業的利益,但中國將根據這個規定,合理合法地處罰這麼做的企業。

各國企業之前是無腦聽美國的,不想惹麻煩,沒有博弈思維;現在沒有“不惹麻煩”這個選項瞭,你這個企業無腦聽美國的,中國就要來麻煩你瞭。

從中美商務部相關法規的文本字面意義上看,企業面對美國“不準和中國某企業做生意”的禁令,想解決麻煩,或者說事情來瞭要作決策,隻有以下四個選擇:

1、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豁免成功,不受禁令影響繼續和被禁中國企業生意合作。這個辦法是已經有的,許多企業申請豁免成功,但這是受美國人操控的。

2、向中國商務部申請“免於處罰”豁免成功,執行禁令,但不受處罰。企業評估過後,不得不聽美國的,但也不是不尊重中國,企業要生存,可憐沒辦法。中國商務部認為企業情有可原,就免去處罰。

3、兩邊的申請都失敗,先擇聽美國的,承受給中國交罰款等處罰。

4、兩邊的申請失敗,聽中國的,承受美國處罰風險。

這個博弈框架推出之後,企業就不能隻考慮美國,也必須考慮中國的反應。就算企業最後選擇聽美國的,也不會是無腦的,而是會有一個努力的程序,過程中考慮中國的利益。

中國弱,或者不出這個法規,企業就不會去選擇,肯定聽美國的。中國足夠強大,阻斷法規出來瞭,所有企業應該都會嘗試第1個和第2個選擇,不行還有可能選擇第4個辦法。

如果陷入僵局,面對“兩個麻煩”,企業會選一個麻煩少、傷害少的,未必就是聽美國的,也可能聽中國的。

種種指標說明,中國是夠強的,未來還會越來越強。對全球企業來說,中國總體市場利益已經能與美國相比,超過美國也隻是時間問題。

因此,中國能與美國形成對等博弈。事情來瞭,相關企業確實就需要在這個博弈框架中認真決策。如果不重視,等中國商務部罰單來瞭總會重視。

客觀來說,企業要做這類博弈選擇,時間長瞭會很煩,正常的生意也給攪得亂七八糟。但這是美國搞出來的事,中國是應對,完全理直氣壯,理應受到各國企業的歡迎。

如果美國執迷不悟,非要拿“實體名單”來針對中國企業,產業鏈上其餘相關企業會不勝其擾。

對這些企業來說,為解決麻煩,有三個長遠發展方向:

1、參與產業鏈“去美化”運動。實在受不瞭,生意這麼麻煩,根源是美國作妖,不搞去美化沒法活瞭。企業將受美國威脅的技術與供應鏈困難都克服,培養非美技術來源的供應鏈體系進行替代,就好與中國乃至更多國傢放心地生意往來。

2、跟美國跑搞“去中化”,產業鏈轉出中國,放棄中國方便的供應鏈體系與發展前景。

3、加強在中國與美國的“審批通過”的能力。

這第3個辦法,隻能說是“能力建設”,對企業經營會有幫助,但不太可能解決根本問題。有作為的企業,最終還是需要對“去美化”或“去中化”作出考慮。

對中國企業來說,顯然需要橫下一條心在第1個辦法努力。除非美國放棄霸權,給出可信的全球經貿往來安全方案,而這在短中期是不可能的。因此,為瞭企業生存,中國主導的“去美化”運動已經開始瞭,並且在堅決推進。

其它國傢的企業,也包括美國企業在其它國傢與中國開設的第三方企業,需要考慮的是,要不要加入“去美化”運動。

綜合來看,有理由對這個博弈的發展方向感到樂觀。

2

“去美化”將是博弈發展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產業鏈的“去中化”運動,是有不小呼聲的。以美國、印度為主的“國際輿論”甚至對此有很高寄望。早在中美貿易摩擦發生之前,企業從中國搬去越南、印度等國就是新聞焦點。

但總體來說,這類“去中化”是一種溫和的企業行為,往往帶有“中國+1”式的分散風險考慮。企業並非放棄中國市場,也沒有放棄在中國生產,而是在其它地方開少數幾個“分基地”,往往還遠小於在中國的生產規模。

例如蘋果iPhone全球100多條生產線,絕大多數在中國,新增的也多數在中國。蘋果在印度越南開瞭或者計劃放不多的幾條線,雖然輿論關註相當高,(如不久前緯創發生的印度iPhone組裝廠的打砸事件),但實際市場份額並不高。

中國對此也並無多少異議,企業將產線放在哪裡,有自己的考慮。雖然中國生產條件最好,但是企業不需要將產線全部放在中國,分一些放在其它國傢,中國完全可以接受。各企業與國傢地區都可以共同繁榮。

輿論關註的“去中化”,不如說是“分散化”,相關企業在中國的經營完全正常,甚至投資力度在持續加大。企業完全從中國搬走,甚至傷害到中國的產業鏈完整性與供應鏈安全,這種情況幾乎沒有見到過。

從中國產業鏈安全角度來看,全球企業“分散化”的操作並不可怕,可以坦然接受。因為相關企業還是在中國積極運作,並未如美國極端派要求的那樣摧毀中國的產業基礎,這也不可能做得到。

因此,中國商務部即使出瞭新規,讓相關企業知道厲害,也並不將企業當成敵人,而是寬容地當作來去自由的生意夥伴:來中國歡迎,去其它國傢,也是自由。中國自身的大市場與完備產業鏈的吸引力,對各國企業有信心,不怕競爭。

產業鏈“去中化”,或者“分散化”,中國能正確面對,光明正大地與全球企業協商自由選擇,有信心繼續吸引全球企業來參與中國經濟建設或擴大經貿往來。

但是,“去美化”操作,對美國的“實體名單”禁令體系,就是致命的。

“去美化”不是說企業不要美國技術瞭,它是說,在基於美國技術的生產體系之外,要發展出不受美國政府威脅的供應鏈技術體系。兩條腿走路,美國主導的市場,就用美系技術;受美國威脅的市場與供應鏈,就替代掉美國技術,也有辦法不受美國禁令威脅,和中國把利益巨大的生意做起來。

在初期,“去美化”的技術體系甚至會顯得漏洞大、效率低,遠遠不如美系技術的生產成熟。但是因為美國禁令影響,這種不太行的技術,好歹能合規地與中國做生意,居然能奇跡般地賺到大錢。

對中國巨大市場有盼望的各國企業,搞一些“低投入、高產出”的“去美化”技術的嘗試,並不是很困難的決策。中國也會以積極的實際配套動作,歡迎、幫助這些企業作出行動。搞成瞭就有價值不低的訂單。

而且更美妙的是,企業新開的技術,不用和基於美國技術的產品進行“質量、效率、價格”等麻煩的PK較量,僅僅是“去美化”這一條就是“訂單殺手”。一些在過去市場競爭中輸給美系技術的另類技術體系,將重新獲得發展機會。

例如歐洲與日本的一些芯片生產技術,由於芯片市場“良率”競爭的殘酷性,在市場競爭中失敗瞭;但是在中國的“去美化”技術選擇中,這些技術會重新獲得很好的發展機會,隻要有市場,就能有持續資金投入不斷優化,也未必不能追趕上美系技術。

完全放棄中國市場,出不給中國方便的供應鏈生產體系,這是等同於自殺的舉動。出於當地市場或者分散風險考慮,在中國以外另開“分基地”是一回事;自己降低生產效率是另一回事。

幾乎所有企業都有全球競爭對手,如果企業選擇短板嚴重的地方(如時常極不靠譜的印度)當生產基地,和中國完全切割,競爭力將會受到極大影響,非常有可能輸給競爭對手。

如果某些行業內的全球企業,發展出瞭“去美化”的技術,同時也還是能用上原來的美系技術,那麼與沒有“去美化”技術能力的企業相比,就有瞭顯著的競爭優勢。中國對這些企業有偏向是無可厚非的,面對美國禁令打壓不得不如此。

有能力的全球企業很可能會這樣選擇:既做“去美化”,也做“去中化”。為瞭分散風險,為瞭美國市場,要做一些“去中化”或“分散化”的動作,但不會完全放棄中國市場;也不放棄美國市場,隻是為瞭中國市場搞一些“去美化”研發。

從動作來看,企業在中美之間,可以說是完全中立的,並沒有偏向,哪個市場都不放棄,中國也完全可以接受。商務部的新規就是為瞭這個目的——隻要對方不放棄中國市場。

對美國極端勢力而言,這是不可接受的。美國需要全球企業緊跟美國技術,不做“去美化”動作,還要這些企業完全放棄中國市場;而一些美國企業卻又得到豁免去占領中國市場。

美國對全球企業的要求實在是太高,“臣妾做不到”,實在太為難瞭。拋去膚淺的輿論造勢,看看博弈框架裡的幾種選擇,怎麼決策並不難。

中國企業在堅定執行“去美化”,這為全球經貿環境免於受美國政府威脅打下瞭堅實基礎,實現真正的自由貿易隻是時間問題。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全球企業必然會選擇加入這個進程,也是時間問題。早加入早受益,晚加入可能企業就失去機會甚至出現生存問題。

商務部《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的標志性行動,將是全球企業鄭重考慮“去美化”操作的完美契機。

全球企業如何選擇沒有懸念,時間越長趨勢越明顯。

未來,“去美化”運動必將取得輝煌的勝利;野蠻粗暴搞霸權操作的美國政客,與全球經貿發展方向背道而弛,將會迎來決定性的失敗,被全球正義力量拋棄。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