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投資與長期投資策略比較

——《巴菲特之道將巴菲特思想引進中國的第一本書

大傢好!這裡是大碗讀書。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巴菲特之道》第7章:耐心的價值,本文講的是投機者期望時間短些,哪怕回報少些;投資者期望時間長些,同時期望回報更高些。這引導我們走向下一個問題:在長期對沖策略的投資行為中,通過買入並持有股票的策略能獲得更大的回報嗎?我們決定一探究竟。下面讓我們開始吧。

 

股市歷史數據分析

我們跟蹤計算瞭,1970年到2012年期間為期一年、三年、五年的年回報情況。在這43年中,以一年為期計,標普500指數中的成分股,公司平均有1.8%的公司股價翻番,或者說500傢公司中有9傢翻番;以三年計,有15.3%的公司,或77傢股價翻番;以5年計,有29.9%,或150傢公司股價翻番。

這樣回到原來的問題:長期而言,通過買入並持有股票的策略,能獲得更大的回報嗎?答案是無可爭議的YES!除非你認為每5年翻一番實在太過平凡瞭,這相當於14.9%的年復利回報率。

投資者的回報來源於發現錯誤定價

金融理論告訴我們,投資者的回報源於發現錯誤定價。我們可以假設,如果超額收益來源於巨大的錯誤定價,那一定會吸引眾多投資者蜂擁而至去迅速填平價格和價值之間的差距。當進行對沖者眾多,回報就會降低。然而。回顧我們剛剛提到的1970~12012年的平均每5年的回報統計,我們沒有發現超額收益的任何顯著減少。的確,投資翻番的絕對數字與整體市場表現相關。牛市中會有更多的股票,翻番熊市中會相應減少。但無論市場狀況如何,相對於大勢的翻番比率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長期投資者

那些以5年為期,試圖消滅價格與價值間差距的人是誰呢?答案:長期投資者。然而,跨度長達43年的時間裡,這種差距依舊存在,或許說明市場主流經常被短期炒傢占據。簡而言之,那些預期中的消滅錯誤定價的長期投資者大軍或總是缺席的。

1950~1970年期間,市場平均的持股時間為4~8年。然而自從20世紀70年代起,持股時間持續縮短,時至今日基金持股的時間以月來計算。我們的研究顯示,獲取超額收益的機會通常出現在持股三年之後。毫無疑問由於換手率超過100%,絕大多數人肯定是與此無緣。

 

市場的調節失衡,機會留給瞭長期投資者

肯定有人說,市場會很好的調節短期炒傢和長期投資者之間的平衡。如果市場包括兩種同樣的力量——一半吸引短期炒傢的錯誤定價,一半吸引長期投資者的填平價格與價值間差距,那麼這個結論是對的,市場的長短期無效將會極大的被消弭。但當這個平衡被打破時,市場會如何?一個被長期投資者主導的市場,會留下一個無人值守的錯誤定價市場,一個被短期炒傢主導的市場,對於長期的錯誤定價會毫無興趣。

為什麼市場失去瞭如此多曾經的多元化?因為人們慢慢變得從長期投資轉變為短期投機。這種轉變是可預計的,這隻是個簡單的算術問題。因為如此多的人參與短期投機,勝出的難度在增加,而回報在減少。由於強有力的磁石效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短期投機,這就將稀有的超額回報的機會留給瞭長期投資者。

 

今天就到這裡,請繼續關註下期的“大碗讀書”,下期主題為“理性與慢速的觀點”,我們下期再見。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