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國內淘汰的28自行車,如今是非洲富二代的身份象征

天下網商記者 蔣菲

28大杠走紅非洲

作為曾經的自行車王國,有多少人是坐在父母的自行車後坐墊上長大的,除瞭偶爾被夾到腳,沒什麼大毛病。

那個時候,誰傢如果有輛“鳳凰”或“飛鴿”自行車,就很瞭不起瞭。尤其是28大杠,以超大的車輪,高大的車身,極具標志的大橫梁俘獲一代人,一個掃堂腿才能騎上去,賊拉風。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科技進步,自行車不是在傢裡落灰就是擺在咖啡館當文藝古董,車庫裡早就換上轎車。

不過在國內早就淘汰的28大杠,在如今的非洲,不僅成瞭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是財富的象征。哪傢院子裡停著一輛28大杠,跟開寶馬奔馳沒啥區別。

當非洲老哥騎著28大杠從山頂滑下的時候,速度輕松甩過同行的小汽車。別人燒的機油,他們燒的是純正卡路裡。

上山的時候,他們抓住路過的大卡車搭順風車,連腳踩的力氣都省瞭。當然瞭,技術不好的不建議輕易嘗試,容易翻車。

要是在路上看到哪傢小朋友騎著28大杠,不用懷疑,妥妥的富二代一枚。一輛28大杠在非洲的售價在1000元左右,抵得上普通人3-4個月的收入。能買得起28大杠的,要麼是富二代,要麼是自行車運貨人。

村長的兒子用28大杠運磚建房

有的公司甚至會把28大杠當成年終獎發,當得獎小夥推著自行車下去的時候,迎接他們的是女孩子們的圍觀和歡呼。

28大杠的走紅,離不開堅硬不易破的材料和高座椅的人工學設計,輕易征服手長腳長的非洲兄弟們。

在自行車4S店喜提“大奔”後,下一項工作就是給車美容,什麼漆面處理、豹紋車座、喇叭大燈樣樣不能少,考驗車主和4S店老板想象力的時刻到瞭。

最常見的就是把國旗的配色反映到車身上,插上兩面國旗,別提有多拉風。

佈拉迪國旗

隻要你想,Nike牌也不在話下。保時捷、豐田,什麼標志都能畫。

除瞭自帶全景天窗,還能塗上藍天白雲,騎上它唱一曲“愛就像藍天白雲、晴空萬裡,突然暴風雨”。

格瓦拉到死都沒想到,自己的頭像會掛在自行車擋泥板上。

洞洞鞋搭配花坐墊。再立上表達自己個性的簽名“City Boys(城市男孩們)”,輕而易舉成為全村最靚的仔。

星星車頭,左右兩個手電筒做車燈,車頭還裝瞭後視鏡,誰看瞭不驚嘆一句:講究。

運香蕉、當“的士”28大扛的另類打開方式

由於非洲90%以上的人都從事農業活動,所以每當豐收運輸糧食的季節,28大杠就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自行車運貨人一天能賺3—5美元(約合人民幣19-32元),雖然賺的不多,卻能夠養活一傢人,因此很多非洲小夥都選擇這種創業方式。

尤其是非洲盛產香蕉,人們把香蕉制成酒再進行販賣。從香蕉園到加工廠的山路,道路崎嶇,成瞭很多人的困擾,但自從有瞭28大杠,能承載最多400斤的香蕉,讓一眾非洲老哥們不必再赤著腳奔波在路上。

試想一下,你騎著自行車,後面放著兩袋大米,騎行在下坡路上,一不小心就會被慣性甩出美麗的世界,隻好按著剎車步步驚心。但是我們的非洲老哥,絕不輕易向速度低頭,不捏剎車是這群人對死亡豎起的中指。

調整坐姿、把緊龍頭、降低重心,低頭俯沖,隨風奔跑自由是方向。

下坡一時爽,上坡騎不動怎麼辦?於是,一個特殊職業應運而生:職業推車幫手。在佈隆迪,推車手每幫人推一次車,就可以賺到10佈隆迪法郎(0.04元人民幣)。

除瞭農作物,28大扛還可以用來運生活用品,傢具大件。

工地運磚必不可少,摞磚頭簡直是騎28大扛的另一門藝術。

隻有非洲老哥,才能在平衡重量和建築學藝術上,產生造詣。

還可以做流動洗衣車,帶上大桶去別人傢裡收衣服,倒上洗衣液,踩起腳踏板,自帶人工滾筒洗衣效果,這個項目王多魚看瞭必投。

除瞭載貨,自行車最廣泛的用途當然是載人,於是自行車的士誕生瞭。在盧旺達的自行車的士,幾乎都是中國進口車,每公裡收費100盧旺達法郎,相當於人民幣8毛,當地人親切的稱這種車為:“包達”。

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穿著馬甲的自行車“司機”在拉乘客

在客運站或人群熙攘的路口,自行車車夫要麼聚在一起閑聊等生意上門,要麼飛快地行駛在路邊,後車座上載著身穿正裝、剛下班的職員;或是懷抱小孩、采購歸來的婦女。

在人多地少、失業率高的盧旺達,當自行車車夫是一個門檻低,自由度高的職業,平均每天能掙到3000盧旺達法郎(約合23元人民幣)。

這些“司機”穿著制服馬甲,後背寫著“出租車”公司名、運營區域和編號,騎著裝飾得鮮艷亮麗的28大扛,車頭上還印著鳳凰的標志。

“司機”們每天不停地騎車,有人夢想著有一天成為職業賽車手,其中一名叫內森·別克森的男子做到瞭。他把車騎到奧運會賽場上,參加瞭裡約奧運會山地自行車項目。

越來越多的非洲人買得上中國自行車

在Lazada等東南亞電商平臺,永久、鳳凰、飛鴿等中國自行車也很搶手。在阿裡巴巴國際站,28大扛可以低至三四百元,越來越多的非洲人買得上車。

靠自行車賺瞭錢的小老板,有閑錢的話會多買幾輛自行車,然後出租給沒錢買車的人,每天收點“份兒錢”。

在馬拉維,有個黑人老板,開瞭一個自行車停車場。騎車過來做生意的人,可以把車停在這裡,不限時間,每輛車收100誇查(人民幣1元)。

素材來自《我去看世界》由sao紀錄片團隊制作。

同時他又在門口開瞭個修理鋪,在車棚前擺個小桌,賣當地人愛吃的膨化食品。這麼一間小小的車棚,做瞭三種生意。

有一輛嶄新漂亮的28大扛,意味著可能娶到漂亮的媳婦,同時載兩個妹子不在話下。

意味著孩子不用每天氣喘籲籲趕到學校,有充分的精力可以學習,能夠在天黑前到傢,有時間跟夥伴們玩耍,也有時間完成作業。

自行車不僅是當地人身份的象征,還有可能作為傳傢寶傳給下一代。當地人非常愛護自己的車,常常能看到他們把車推到附近的河邊認真清洗,用牙刷刷幹凈鏈條,保養輪胎。

不過,非洲還有許多貧窮落後的農村,許多窮人尚在溫飽線上掙紮,更不用說買自行車提高生活質量瞭。他們發明瞭一種木制的自行車,隻有去做比較重要的事情或是需要搬運很重的東西時,才舍得使用。

在村莊泥濘的道路上,經常能看到非洲人推著自行車,由於需要裝載的貨物實在是太多,比成年男性的身高還要高的多,兩個人費力推著自行車前行,還不能讓貨物倒下。

非洲打工人都這麼努力瞭,你還有什麼資格偷懶?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