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茲滯銷現大量庫存車,馬自達員工內賣打7折,還免購置稅

車企內部員工購車活動年年都有,但力度不一定比你想的大,以前我問一個路虎的員工,我說你們買車廠傢有沒有優惠,他說有但也沒有,我說這話什麼意思?他接著說道,員工購車是有8折優惠,但經銷商可以打7折,我……

豪華品牌帶瞭一波78折節奏,大傢以為買車打個78折很正常。其實,普通品牌利潤不高,8折虧本、7折退網、6折退市,要是4S店有6折商品車賣,你敢不敢買也是一回事。

一汽馬自達內部購車最高打6.8折

不管新車降價多狠,口袋空空的我隻能假裝鎮定,但當我看到一份一汽內部員工購車價格表後,整個人都沒法淡定瞭。

阿特茲隻要13.98萬,現在買車就送購置稅!裸車優惠完7.4折,然後裸車優惠完基礎上再優惠9%,綜合下來等於新車打6.8折。好傢夥,我順手就查瞭阿特茲市場成交價,結果大失所望,北京這種限牌城市也就8.5折。

事情並沒有想的那麼簡單,這批特價阿特茲實際上是經過整備修復的車型,什麼意思?比方說商品車出廠後放在停車場,結果某天下起瞭冰雹,那麼這批車就不符合出廠要求瞭,也不會直接流入市場而是內部消化。返廠修復除瞭有點瑕疵外功能並無大礙,更何況阿特茲不是豪車,6.8折隱隱約約感覺到馬自達有點慌,它在慌什麼?

百年馬自達毀於( )

A.長安 B.一汽

馬自達規模並不大,但卻是日本為數不多的百年汽車品牌,成立100年之際,馬自達開始從一傢生產運動車的企業轉型為豪華品牌。大傢以為馬自達在開玩笑,其實它是認真的,就在幾天前,馬自達解散瞭運動部門(MazdaSpeed),與此同時直列6缸高端豪華車開發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同為馬自達合資公司,長安馬自達和一汽馬自達處境截然不同。長安馬自達主力車型昂克塞拉和CX-5全部完成升級換代,還引進瞭CX-30和CX-9,一汽馬自達溜瞭一圈卻啥也沒做。

就拿CX-5和阿特茲來說,兩款車外觀都變瞭,但底子跟老款一樣。不過CX-5用心很多,車身剛性比老款好,很多人吐槽的噪音問題,新款也做瞭大量改進,肉眼可見地方比如車門和頂棚上加瞭不少隔音材料。同樣叫新款的阿特茲有什麼升級?官方資料中找不到任何信息,所謂的新款可能真就改瞭改外觀和內飾。自打新昂克塞拉發佈後,阿特茲地位不保,體驗過這兩款車,會又這樣的感覺,阿特茲不值這個錢!

長安馬自達這邊,幾乎都是針對用戶的痛點去解決短板,比如昂克塞拉飽受詬病的空間小和噪音大問題,新款都實打實改進瞭。而且新車設計、工藝、材料和性能方面進步很快,應該說超過瞭人們的預期,阿特茲是倒過來的,對比後很多方面低於預期。

一汽馬自達這邊,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名義上完成瞭阿特茲和CX-4的更新,其實是換湯不換藥。更悲催的是,一汽拿阿特茲底盤搗鼓出瞭紅旗H5,銷量比阿特茲還好。一汽不按套路出牌,讓馬自達直呼不講武德,以前是等新款馬6(阿特茲)發佈後,一汽再把老款底盤給奔騰B70用,這回現款還沒退役底盤就被拷貝走瞭,馬自達作何感想,可能它也明白自己就是一個備胎!

就算阿特茲和CX-4倚老賣老,馬自達不至於揭不開鍋,畢竟日系車口碑擺在那。但不知何故一汽馬自達頻頻爆出問題,僅有的兩款車口碑直線下滑,官方處理問題的速度和態度更是不像日系車,好像就是行瞭,我知道瞭,一切按規矩來,修不好我也沒辦法。

從無車好賣,到無店可買

一款車滯銷,往往始於價格混亂,阿特茲這批特價車一年後流入市場,一定會把二手阿特茲價格打垮,二手車商不樂意瞭,保值率自然一步步下滑,間接又勸退瞭那些註重新車保值率買傢,到頭來新車不好賣二手不值錢,特價車其實就是昏招!

道理馬自達都懂,但是阿特茲真賣不動,10月份一汽馬自達銷量加起來才5000臺, CX-4占瞭3100臺,阿特茲月銷不到2000臺。1-10月一汽馬自達銷量僅6.4萬臺,長安馬自達同期銷量10.9萬臺,差距又拉大瞭。

業內有個共識,那就是渠道決定銷量。一汽馬自達經銷商數量僅219傢(19年),銷售服務網絡都沒覆蓋地級市。按理應該增加銷售網絡,但僅靠阿特茲和CX-4又很難讓4S店盈利,更何況這兩款車是以價換量,去年網上就不斷爆出4S店退網 的消息,現在情況可能更糟糕。

今年長安馬自達推瞭一款SUV叫CX-30,它與昂克塞拉同平臺,定位於CX-3和CX-5之間,按理說應該命名為CX-4,但一汽馬自達已經有瞭特供版CX-4,為瞭避免名字沖突,所以改名叫CX-30。毫無疑問,CX-30的競爭力高於CX-4,隻要長安馬自達放開價格,CX-4那點銷量恐怕也會被蠶食。最無辜的當然是CX-4車主,提車沒多久或許就發現4S店沒瞭!

寫在最後

一汽馬自達和長安馬自達成立的時間差不多,而且一汽國產進程更快,雖然馬自達6紅極一時,但更新速度落後對手,馬自達又不像豐田和本田那樣可以左右開工,同時研發幾款新車,所以難以滿足一汽和長安需求,選邊站是馬自達最好的選擇,結果顯而易見,馬自達選瞭長安!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