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三大示范效應值得關註

本報記者 呂紅星

近日,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國傢,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這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簽署RCEP,是地區國傢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步,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

十九屆五中全會發佈的公告顯示,未來我們要建設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RCEP對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如何發揮支撐作用呢?

商務部國際司負責同志在解讀RCEP時表示,RCEP將助力我國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RCEP將促進我國各產業更充分地參與市場競爭,提升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

RCEP有利於為內循環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RCEP是中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非常關鍵的機制性合作平臺,不止和RCEP成員國,我們和歐洲、中亞地區等成員國都是雙循環,RCEP有15個成員國,包括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隻有都盤活瞭,對我國的雙循環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RCEP協議的簽訂有利於為我們的內循環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如果說外循環處於不確定性中,那我們的內循環也無法開展。”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有分析人士指出,RCEP自貿區的建成將為中國在新時期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

“過去我們是有什麼資源就配置什麼資源,現在是怎樣圍繞自己的發展來配置資源,同時也要使得RCEP其他成員國利用好中國市場,從而達到雙贏。”白明進一步表示。

在陳鳳英看來,RCEP不但使得15個成員國能夠互聯互通,最關鍵的是有相關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會有磋商機制、有標準、可預期,這是最重要的,隻有這樣,才能使得RCEP各成員國都能夠實現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2018年以來,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貿易打壓是中美關系的很大一部分,有觀點認為,RCEP協議簽署後,美國已經再沒有對中國經濟的制裁能力,或者說美國的經濟制裁對美國自己的傷害可能比對中國傷害更大。

對此,白明表示,RCEP隻能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我們擴大有效回旋空間,並不能盲目樂觀。“我們要看到,靠得住的經濟體則是回旋空間,靠不住的就沒有回旋,這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

在陳鳳英看來,這種觀點隻看到瞭現象,而沒有看到本質。她認為,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摩擦不僅僅是貿易,貿易隻是一個由頭、一個幌子,中美之爭是全方位的,包括貿易、科技、中國制造2025等,RCEP和中美關系不是一回事,一個是區域貿易協定,一個是中美全面競爭。

三大示范效應值得關註

據瞭解,RCEP成員有發達國傢,有發展中國傢,更有一些最不發達國傢,成員間經濟體制、發展水平、規模體量等差異巨大。RCEP協定最大限度兼顧瞭各方訴求,在貨物、服務和投資等市場準入和規則領域都實現瞭利益的平衡。協定還給予最不發達國傢差別待遇,專門設置瞭中小企業和經濟技術合作兩個章節,來幫助發展中成員加強能力建設,促進本地區的包容均衡發展,共享RCEP成果。

在白明看來,RCEP成員國例如日本、韓國高端制造業相對發達,而老撾、柬埔寨等國傢則屬於欠發達國傢,成員國之間發展水平有差異,互補性非常強。RCEP在投資上是自由化的,使資本到最能發揮作用的經濟體去,產業鏈轉移符合市場規律的則是合理轉移,是各得其所。

同時,白明也提醒,產業鏈轉移對RCEP各成員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隻有符合市場規律的轉移才會使各成員國的產業結構更加合理,也更加安全。

當前,中國也在與歐盟就自貿區開展談判,雖然中日韓都加入瞭RCEP,但是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很多年來一直沒有簽署,這其中因素頗為復雜。在陳鳳英看來,RCEP的簽署,會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中國與歐盟、日韓的談判。

陳鳳英表示,RCEP有以下三大示范效應值得關註。

第一,RCEP隻是單純的貿易協定,不要政治化,有些國傢既可以是美國的盟友,又可以是中國的貿易夥伴,這並不沖突。

第二,RCEP成員國之間文化不同、發展程度不同,但是可以整合在一起,體現的是包容、開放、循序漸進。

第三,不同於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等一定要達到什麼標準才可以加入,RCEP體現的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不是一刀切的發展模式,例如RCEP有過渡期、有便利化安排、有技術合作,且不排除特定國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