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相似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相似效應”!

人們常說:“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兩個人的意見或志趣不同,就沒有辦法在一起共事。其實說到底,還是一個“相似點”在作怪,每一個人最感興趣的始終還是自己,因此,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總是更加傾向於選擇和自身有相似之處的人打交道做朋友。

心理學傢們曾做過一個實驗研究,他們選瞭一組條件相似的男大學生,讓他們住在同一個大屋裡,然後,又選瞭一組條件不相似的男大學生住在另一個大屋裡。實驗結果顯示:條件相似的那個房間裡的男大學生們,關系變得很密切,彼此都成瞭好朋友;而條件不相似的那個房裡間的男大學生們,關系則很平常,彼此很難成為好朋友。

這個實驗研究的結果,應該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話的最好例證,它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相似性是人際吸引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彼此相似的人,總要比毫無共同之處的人容易進行良好的溝通,他們很少會因為意見傳遞的困難而造成誤會和沖突,即便兩個人是初次見面,一旦他們發現瞭彼此的共同之處,他們很快就會產生一種“相見恨晚”的親切感。

說到這,也許有人會在一旁語帶不滿地嘀咕幾句:“那要是兩個人沒有什麼共同點,我們又該怎麼辦呢?難不成大眼瞪小眼,在原地兜圈幹著急嗎?”

如果真有人這麼覺得的話,我可以拍著胸脯告訴他,絕對沒有這麼一回事兒。眾所周知,世界上並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沒有歸沒有,但我們不能否認的一點是,它們都是葉子,即便達不到“一模一樣”的標準,它們還是有不少共同之處。

葉子尚且如此,人也不例外,隻要我們足夠細致,就能找到彼此的共同點。比如,一位滿腹才華的教育專傢和一位普通的建築工人,從表面上看,兩者似乎沒有什麼共同之處。但是,如果這位建築工人剛好是一個初中生的傢長,那麼,兩個人完全可以就如何教育孩子交流各自的看法;如果這位教育專傢正好想要在鄉下蓋一棟小洋樓,那麼,兩個人又可以就如何選擇裝修材料等溝通彼此的信息。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困擾於找不到共同點,原因就在於和我們打交道的那個人,剛好是一個從未謀面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而人對於未知的人或事,又總是充滿瞭無窮無盡的恐懼,別說尋求共同點拉近彼此的關系瞭,恐怕關鍵時刻連一句像樣的開場白也想不出來。

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掌握一些挖掘共同點的訣竅瞭,隻要有正確的方法作指引,我們就能順利克服內心的恐懼和迷茫,大膽地朝著既定的目標走去。比如以下這三招就很實用。

第一、從外表上找到共同點

我們若想對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心理狀態等有所瞭解,最快捷的方法莫過於仔細端詳他們的表情、穿著打扮以及言行舉止。因為這些外在的東西多多少少都會透露出一些蛛絲馬跡,以方便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瞭解到對方的一些簡單信息。

一個年輕人在搭乘火車的時候,遇到瞭一位長相精致的女孩,他很想跟女孩搭訕,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就在他冥思苦想之際,女孩突然從隨身攜帶的包包裡,掏出瞭一本微微泛黃的書,隨即津津有味地閱讀起來。

年輕人眼尖,同樣酷愛閱讀的他,立馬瞧出這本書是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於是,他略帶試探地問道:“美女,你之前有沒有看過王小波的小說《青銅時代》?”

聽到“王小波”這三個字,女孩就像被施瞭魔法一樣,她果真如年輕人所願,放下瞭手中的書本,開開心心地和他聊瞭起來。

“看過,看過,我還看過他寫的《綠毛水怪》呢!他真是一個浪漫有趣的騎士,你也喜歡他麼?”女孩說這話的時候,兩眼竟然閃爍著璀璨奪目的光彩,一時間,年輕人不禁看呆瞭。

“我是他的門下走狗哦,他所有的小說,我基本都看過。你手上這本《沉默的大多數》,我都不知翻過多少遍瞭。”於是,兩個人越聊越起勁,等到分別時,彼此還留下瞭各自的聯系方式。

第二、以話試探,捕捉共同點

兩個人第一次見面,為瞭打破沉默的局面,總有一方需要先開口講話。此時,我們可以主動向對方打招呼,詢問對方的姓名、籍貫、身份等,以便掌握其基本信息。當對方願意給予我們回應的時候,我們不妨仔細聽聽對方的口音,把握他說話的方式和內容,捕捉彼此的共同點。

兩位老人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彼此都互不相識,其中一位年紀稍小的老人,和善地問道:“老大哥,你是附近小區的居民嗎?”

“不是,我兒子住在那個小區裡,我和老伴從山西過來給他帶孩子,你也住在那個小區裡?”

“我跟你一樣,兒子媳婦工作忙,接我們過來給他照看一下孩子。”

經過一番言語試探,年紀稍小的老人,終於找到瞭兩人的共同點。經瞭解,他們的孫子竟然還是同班同學,於是,兩個人的關系變得越來越親密,還相約下次輪流去彼此傢裡做客。

第三、揣摩談話,探索共同點

有時候,我們想認識某位陌生人,可卻沒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這時不妨留心對方和別人的談話,然後從他們的談話中,獲取重要的信息,探索彼此的共同點。

在安徽一傢百貨商場裡,一位工程師在結賬的時候,對收銀員說道:“麻煩你把那張票據給我看一下。”當他說到“那張”兩個字時,明顯帶著長沙口音。

旁邊一位在安徽工作的長沙人聽瞭工程師的話,也照葫蘆畫瓢說瞭一句相同的話。正忙著塞東西進購物袋的工程師聽到熟悉的鄉音,連忙抬頭看瞭看對方,嘴角立馬揚起瞭一抹微笑,看來真是他鄉遇老鄉啊!

兩個人買瞭各自要買的東西後,一邊往外走,一邊熱情地攀談起來,他們不僅聊彼此的老傢,還聊眼下的工作,話匣子一打開,就再也收不住瞭。

古人曾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其實,知己固然難求,但是若想做到一語勾心,也並不是什麼天大的難事兒。和陌生人打交道,隻要我們能仔細尋找彼此身上的共同點,就能在雙方的感情和關系中加入一顆小小的方糖,從而讓彼此間的交談越來越盡興,越來越投機。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