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低投訴高的合資轎車,東風標致408上榜,買車要多考慮

如今,隨著國產汽車的日漸強大,不少朋友對於合資車也不會盲目的追捧,畢竟,品質才是檢驗一款車型的”好壞”標準,要不然,買一臺車回傢,錢花瞭不少不說,今天開出去突然給你拋個錨,明天漏個機油,那你得多糟心。但是,依舊還是有一部分朋友,不管合資車的”小毛病”多少,性價比多麼不高,依舊會選擇購買,為什麼呢?因為在這部分朋友的心裡,合資車銷量好,有點投訴很正常,不必大驚小怪,你看國產車,就是銷量不好,所以投訴就沒多少嘛!事實真的如此嗎?小編覺得未必是這樣,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傢來聊一聊,銷量不僅不高,投訴卻遙遙領先的合資車型。

第一款車型 東風標致408

最近一年投訴量:1175起

典型問題:發動機燒機油

作為法系車代表之一的標致408,相信各位朋友都非常的熟悉,它雖然作為一款緊湊型轎車,但是,4750mm的車長和2730mm的軸距,在同級別車型中優勢顯而易見。並且,標致408這款車型,設計也是非常的時尚運動,再加上動不動就降價的優惠幅度,導致很多人對它還是有所青睞。但小編要告訴你,買它的時候,真的要多綜合考慮一下,畢竟,它的口碑也算是”爛大街”瞭。

標致408,在最近一年法系車投訴排行榜中”榮獲”第一,投訴數量高達:1175起,典型問題有:發動機燒機油,發動機故障燈亮,輪胎開裂等,輪胎開裂這樣的問題,居然還是標致408投訴量的主要問題之一,小編我也是”無語”,然後就是發動機燒機油,發動機故障燈亮,這簡直就是典型的廠傢”品質”把關不嚴格。

然後我們再來看標致408的銷量,在最近一年的銷量中,相較於同級別熱門車型,標致408的銷量數據顯得非常的”寒酸”,它的對手有些是動不動月銷兩三萬,標致408是月銷幾百,要麼就月銷幾千,月銷一萬臺堪稱是”遙不可及”的夢,總而言之,標致408面對當下激烈的競爭市場,再不提升自身其品質,估計以後的路會越走越難。

第二款車型 北京現代領動

最近一年投訴量:652起

典型問題:轉向系統異響

北京現代領動,剛剛上市的時候,它憑借時尚的設計加上親民的價格,瞬間收獲大批的粉絲,可惜風光的日子沒多久,卻遭到瞭不少領動車主的投訴。

現代領動,在最近一年法系車投訴榜單中位列第一,投訴數量高達:652起。小編認為這麼高的投訴量,這和現代忽略的售後以及品控有關,同時,這也是導致北京現代銷量越來越低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現代領動的典型問題就是:轉向系統異響,轉向系統卡滯,變速器異響,輪胎鼓包等,前面是東風標致408輪胎開裂,後面就是北京現代輪胎鼓包,這也是真的巧合。

然後我們再來看現代領動最近一年的銷售量,基本上是跌宕起伏,相較於東風標致408可能銷量上還算好點,但是這個數據差也太大瞭,最低的一月,月銷才三百多臺。總而言之,韓系車的顏值,小編不得不承認,的確可以,但是這個品質,廠傢還需要放肆提升,畢竟,現如今的消費者買汽,不僅光看顏值,還需要後期汽車品質的保障。

第三款車型 一汽馬自達阿特茲

最近一年投訴量:1465起

典型問題:車身異響

一汽馬自達阿特茲,作為傢族的旗艦車型,它有著”彎道之王”的稱號,超高的顏值,加上優秀的操控性能,深受不少年輕人的追捧。可是如今的阿特茲,卻”壓力山大”,銷量低迷也就算瞭,投訴卻是呈直線上升。

一汽馬自達阿特茲,在最近一年日系投訴榜單中”穩居第一”,投訴量高達:1465起,都說阿特茲是”技術流”車型,但技術歸技術,這個投訴貌似就沒有下來過,其中的典型問題就是異響,車身異響,中控臺異響,天窗異響,車內異響等,這樣的問題主要集中在2020款的阿特茲,一般車企是新款不斷優化升級,一汽馬自達倒好,讓不少車主買回傢的阿特茲,成為瞭名副其實的”響馬一號”,車企是不是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很多網友都說,銷量越高投訴越高,那請問一下,一汽馬自達阿特茲最近一年的銷量高嗎?這樣的數據相較於它的同級別車型,簡直是不能看,同級別有些車月銷最差都要過個萬,阿特茲的月銷過五千都不容易。阿特茲的質量風波相信對其銷量也有一定的關系,畢竟,品質才是檢驗一臺車好壞的唯一標準,希望一汽馬自達能夠上點心,不能再如此的”頹廢”下去,你要知道,買你的不少車主是因為”情懷”,但是”情懷”不代表你就可以在品質方面不嚴格把控,希望能夠重視自身的問題,不然以後的路估計會越走越艱難。

總結:上述的三款車型,在法系韓系日系車型投訴榜單中,全都是位列第一,並且投訴量也是非常的高,關鍵它們的銷量都不高,所以,就不存在一部分網友說:銷量越高投訴越高。總而言之,對於一個汽車品牌來講,品質不過關,自然不會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尤其它們可以說是質量與銷量都不行,這對於一個車企來說,打擊可謂是相當的大,所以希望東風標致408,北京現代領動,一汽馬自達阿特茲,能夠給出讓消費者滿意的解決方案,以及不斷的提升自傢產品的質量。對此,你們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優視汽車振興編輯報道)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