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資產曝光!中國農村到底有多少錢?

早前,小白讀財經寫瞭不少關於“資產”的文章,算瞭不少賬。

如《中國傢庭資產曝光!中國傢庭到底有多少錢?》就討論瞭城鎮居民傢庭資產狀況,其中數據顯示,中國城鎮居民傢庭(不含農村)總資產均值為317.9萬元,中位數為163萬元。

城鎮居民的資產算清楚瞭,農村居民的賬也得算啊!

然而,農村資產的計量一直是難題,因為很多事隻有村裡人知道,甚至隻有村裡的一小部分人知道,這是一個相對閉合的“小天地”。

為此,早在2016年12月,政府有關部門就提出,從2017年開始組織開展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核資工作。歷時3年,這項工作在2019年底基本完成。

2020年7月10日,農業農村部官網發佈瞭消息,回應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相關情況。

內容很多,大林給大傢挑重點:

1、全國共有集體土地總面積為65.5億畝。

2、農村賬面資產6.5萬億,其中經營性資產3.1萬億,非經營資產3.4萬億,集體所屬全資企業資產1.1萬億。

看起來規模很大,但分攤到個人頭上就不多瞭。

2017年全國農村人口5.76億,共有集體土地人均可分11.37億畝,農村賬面資產人均可分1.13萬元。

農村賬面資產其固定資產占比近半,且其中2/3用於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它們屬於非經營性資產,想要切實地分到一傢一戶是很難的。

農村賬面資產值錢的部分是經營性資產,因為這是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具體分為:

1、廠房、商鋪、機器設備等經營性固定資產超過1萬億。

2、未承包到戶的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集體土地資源共計15.5億畝。

這15.5億畝“高價值”土地中的36%對外租賃經營或入股到新型經營主體。

對於這一部資產的價值,發達地區(珠三角、長三角地區)農民深有體會,除瞭自傢用於出租的住宅樓,每年還能從村裡拿到不少分紅。

現在,問題來瞭,為什麼花如此大的力氣給農村資產算賬?

主流媒體的答案

1、明細產權,摸清傢底

2、健全相關制度、提升規范化的管理水平。

3、盤活集體資產,促進瞭資產保值增值。

4、密切黨群幹部關系,完善鄉村治理機制。

我們挑出幾個關鍵詞就容易理解瞭,“明細產權、盤活資產、保值增值”,這幾乎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財經詞匯瞭,而且與國有上市公司的關系密切。我們可以預感到,前期工作完成後,農村資產要與資本發生關系。

我知道很多人開始流口水瞭,腦子開始浮想聯翩,覺得自傢的那塊地開始流油瞭。

然而,農業並不是一個賺大錢的行業,2019年第一產業GDP為7.04萬億元,占比為7.11%。但分享這個成果的人卻不少,5.76億農業人口把不多的GDP一平均,結果就是人均1.22萬元,一個月差不多1000元。

按照土地計算,共有集體土地上就是辛苦一年,一畝地的GDP為1073元。

當然,農民們也不全靠土地賺錢,外出打工和就業也是賺錢的路子。不過,總的收入依舊不高。

農村農業部數據,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消費為1.33萬元。

從投資的角度考慮,農村資產、農業投資不是一個高收益項目。

當然,這不意味著農業行業沒有大公司、萬洲國際、新希望六和、伊利、溫氏、蒙牛、海大、通威、光明乳業、正邦、大北農、雨潤、上海梅林、禾豐牧業等都是全國性收入超100億的公司。

我們以萬洲國際為例,有人可能比較陌生,但說雙匯的話可能更讓大傢瞭解,其2019年營業收入為1681.47億元,凈利潤為102.20億元,總資產收益率為8.99%。

你可能覺得8.99%的收益率比不上很多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但這在資本市場已屬高收益。

天弘基金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為1.377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1.50%,還有各種不保本的貨基基金收益率都難以突破5%。

在海量的貨幣供應量下,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都是資金的超級蓄水池,但房價、優質上市公司的稀缺都是難題,繼續往這裡堆錢不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在資金需要出口,農村資源需要投資的雙重“需求”下,“明細產權、盤活資產、保值增值”這幾個財經詞匯正式下鄉。

有小白讀者可能要問瞭,老傢的地會不會大幅增值呢?

大林可能要先反問各位,土地增值後,會出現什麼現象。

舉例:

1、廣東湛江香蕉園租金為700元一畝。

2、一畝香蕉種植成本為4000元,畝產1萬斤。期間需要考慮自然災害和其他風險。

3、香蕉收購價為0.5元到1元。

若是地租增長一倍,增值至1400元,香蕉收購價也會相應上漲。

眾所周知,類似香蕉這樣農產品的價格變動,容易影響物價。物價關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實際上,若沒有農產品的進出口,隻依靠我們自有的土地,想滿足國內如此規模的肉蛋奶的供應,難度不小。我們一直依靠進出口調整農產品的價格。

2020年1-5月,我國農業累計進出口數據:

1、進口:4701.38億元

2、出口:2088.90億元

作為豬飼料重要原料之一的大豆,一直是我們進口農產品中的大頭。

海關數據,中國2020年6月大豆進口量為1,116.0萬噸,較上年同期的651萬噸增長19%,較5月份的938萬噸增長19%。中國1-6月大豆進口總量為4,504.4萬噸,較上年同期的3,819.2萬噸增長17.9%。

可見,我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有多大。

土地面積有限,而普羅大眾對農產品需求快速增長,且面臨物價調控壓力,這會無形中塑造農業。

假設,我們的大豆需求量增加17.9%,飼料價格同比例增加17.9%,豬肉價格也增加17.9%,各位能接受麼?

大部分人都會說不能!

既要保障物價穩定,又要給農民增加收入,得有一個好辦法。

大林可以給大傢劃兩條線,作為參考。

一、CPI增速線(2020年6月為同比2.5%)

CPI統計時需考慮農產品價格,特別是豬肉。然而,基礎的糧食類作物和油料作物等低收益農產品,我們的農民種植熱情不高,進口替代概率也較高,如大豆、玉米、白糖。現在,水果和蔬菜價格漲幅較大,甚至高於肉蛋類,農民更願意種植此類作物,且我們比發達國傢更顯優勢。

水果和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價格上漲會拉動農村資產價值,農村資產價值增速很容易高於CPI增速。

二、GDP增速線(2019年增速為6.10%)

當然,有人會擔心,這樣會不會導致CPI快速上漲。

不用太擔心!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後工業時代,傳統工業品已經供過於求,價格難有大的上漲。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物價的漲幅,而且工業生產效率不斷提高,需要的人工越來越少,成本上漲有限。

這也算是工業反哺農業!

此外,進口大豆控制肉蛋的漲幅,蔬菜和水果稍微貴一點是可以接受的。

無論工業,還是農業,都有雄厚的基礎支撐農民收入增加,這也意味農村資產有增長空間,而且其增幅能夠接近GDP增速。

有瞭上面兩條線作為的農村資產的底線,傢裡有地的小白讀者自然可以放心,資產價格是有保障的。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