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省30美元,數十萬印度人慘遭屠殺,也給全世界狠狠上瞭一課

今天翻看資料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狀況:縱觀當今世界,印度是數得著的糧食出口大國,其農業產值更是占到瞭GDP的14%左右。乍一看這是個百姓吃飽喝足的富國,然而尷尬的是,印度人平均每年糧食的消耗量才剛剛能勉強維持基本生存。考慮到富人占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加上各種浪費現象,恐怕得有接近一半的印度人尚在溫飽線上掙紮。

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就風風火火地搞瞭場“綠色革命”,大力扶持農業發展,希望乘著這股改革的春風一勞永逸地消滅饑餓,讓廣大印度人民吃飽喝足。誰想半個多世紀過去瞭,印度離“整體小康”似乎還差得遠。題外話說得有點多,咱們進入正題。在當時,對印度這樣一個標準的第三世界國傢而言,開墾土地種菜種糧不算啥難事,難的是其國內農藥、化肥等產量根本不夠用。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乘機而入,表示願意建一座大型農藥廠以幫印度解決燃眉之急。

這座選址在博帕爾市的農藥廠修瞭整整5個年頭,但對印度政府而言,這5年等的值。博帕爾農藥廠每年可以產出5000噸高效殺蟲劑,極大緩解瞭印度農藥產量不足的問題。然而有意思的是,這股新鮮勁兒沒能維持幾年,到瞭1980年那會兒,印度人愈發不滿起來。他們覺得自己業務已經掌握得夠熟練瞭,加上這座農藥廠建在自己地盤上,裡面的工人也全都是自己人,憑啥大頭都讓美國人賺走?於是,印度單方面合計瞭一下,決定撇開美國佬,利用博帕爾農藥廠自行生產農藥。

此前,美國人經營下的農藥廠生產的農藥品質較高,成本也比較昂貴;印度人接手後根本就不在乎這些問題,在他們眼裡,農藥就是用來殺蟲的,隻要能用就行,當然是越便宜越好。於是,印度人開瞭倒車,用設施齊全而先進的博帕爾農藥廠生產以差異氰酸酯為主要成分的殺蟲劑。

客觀來說,並不是說單異氰酸酯不好,而是得看這玩意兒咋用,用不好就會變成“雙刃劍”。一般情況下,單異氰酸酯可以用來制作各種殺蟲劑、除草劑等,但這類農藥使用時需控制量,否則會對作物和環境造成巨大破壞;二官能團及以上異氰酸酯可以用於合成許多性能優良的產品,例如粘合劑、聚氨酯泡沫和高級橡膠制品等等。除此之外,異氰酸酯還是歷史上最可怕的殺人工具之一:二戰期間,在臭名昭著的“澡堂”裡,納粹分子正是用這種氣體來大規模高效率屠殺猶太人。更可怕的是,這種氣體慢慢逸出時人根本察覺不到,當它人體內慢慢積累,人感到明顯不適時,可以說基本就沒救瞭。

由此可見,異氰酸酯是農藥廠生產工作進行的關鍵,同時也十分危險。按照正常程序,農藥廠儲存異氰酸酯時會將其冷凝成液態,存放於特殊材質的罐體中。這些罐子周圍佈滿各種監測設備,一旦罐體破裂氣體逸出造成壓力變化,或是儀器監測到空氣中異氰酸酯含量上升,那麼空氣凈化系統將會立即啟動,通過化學反應降低有害氣體的濃度。無論任何一種意外狀況發生,系統都會以警報的形式通知值班人員,總之,正常情況下,即便出點小意外,人也能及時補救。然而,印度這個國傢還就是不怎麼很正常。

在此之前,印度人眼饞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靠著農藥廠賺錢,真金白銀像流水一樣嘩嘩不停。然而真讓印度人自己來經營時,他們便發現這行的效益遠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好。另一方面,印度人的思路就有問題:他們生產低成本的低品質農藥以滿足百姓對廉價的需求,而整體十分不富裕的印度百姓反而對價格提出瞭更苛刻的要求,這反過來又影響瞭農藥廠產品的定價,廠方也隻能想方設法地進一步縮減成本。

這個過程有點觸目驚心:正如咱們剛剛所說,為保證安全,異氰酸酯往往以液態儲存,因此,農藥廠需配備一套大功率冷凝設備。博帕爾農藥廠的冷凝設備運轉一天就要花費30美元,印度人嫌這太費錢,便大手一揮給停瞭。緊接著,廠方又覺得區區一座農藥廠就要配6套安全系統有點太浪費瞭,廠子隻要有人看著不就行瞭?於是,工廠的安全系統全部被關停。做到這一步,廠方居然還不知足:工廠配有一個完整的保安團隊,這些人都經過專業訓練,懂得如何在各種突發狀況下作出應對。這支團隊是工廠最後一道“安全閥”,結果廠方還是嫌太費錢,不但停掉瞭保安的培訓,還把團隊解散瞭,僅留下一人值班。到瞭這一步,原本穩如一塊鋼板的安全系統,硬是讓印度人給玩成瞭篩子。

印度人敢於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瞭解異氰酸酯的恐怖危害,現實很快就給他們上瞭一課。

1984年12月2日深夜,一名工人在操作時犯瞭錯,讓冷水灌進瞭裝有異氰酸甲酯的罐子中。兩者接觸發生瞭劇烈化學反應,生成的氣體導致罐體壓力急劇上升。由於監控設施被關停,值班人員對這些一無所知,最終,氣體將罐壁撐破,大量有害氣體逸出;數小時後,有害氣體籠罩起整座城市。彼時,博帕爾市的市民正在熟睡,對悄然降臨的殺機毫無反應。有人吸入瞭過多毒氣,他們從睡夢中驚醒,感到胸腔很悶,雙目刺痛,肺部如撕裂一般還忍不住想咳嗽。市民們也不知道發生瞭什麼,生存的本能驅使著他們跑出房屋,向更開闊的地方狂奔,結果許多人剛起身就一頭栽倒在地,再也沒能站起來。

這一夜,擁有百萬人口的博帕爾市成瞭“人間地獄”:大街上,目光所及各處都是在奔跑慘叫的人群,街邊到處都是倒在地上抽搐或是奄奄一息的遇難者。絕望的哭嚎劃破夜空填滿瞭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都在拼命往前望奔跑,直到力竭倒地,他們卻到死也不明白究竟被啥奪走瞭性命。我們不妨腦補這樣一個情景:倘若當時恰好有人驅車從城市外圍經過,結果聽到從城中傳來的猶如地獄般的哭喊,求路人此時的心理陰影面積。

事後,根據印度政府官方統計:至少有2.5萬人在事故中當場喪命,55萬人間接致死,另有20多萬人永久致殘。在事故調查階段,農藥廠還試圖隱瞞真相,他們聲稱農藥廠泄露的毒氣隻是一種“催淚效果較強的瓦斯”。另外,美國方面派來的專傢在調查報告中提到,農藥廠中居然有多達百餘處違規操作,其中致命隱患多達61處。災後參與救治和調查的海密達醫院的醫生解剖瞭一批罹難者遺體,醫生一連解剖瞭超過2萬具遺體,其中一部分人遇害者體內的致命有毒物質居然多達27種。連見多識廣的醫生都忍不住雙手顫抖,感嘆“這就是一場可怕的屠殺”。

這場悲劇到此還未結束:在如此慘重的傷亡面前,印度政府和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居然踢起瞭皮球。印度政府指責美國人隻圖利益而不顧民眾安危——倘若這座農藥廠建在美國,恐怕聯合碳化物公司一定不敢把它擱在市區附近,而是要選一處遠離人煙的偏郊。另外,印度方面還指責美國人玩“雙重標準”:那些建在美國的工廠都配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系統和安保設施,為啥這些在博帕爾農藥廠裡就沒影瞭?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也不甘示弱,當即回應稱印度人提出的那些東西在博帕爾廠裡一樣都不少,然而印度方面隻想著省錢,配給他們又有啥用?倘若印度廠方當初不省那一天30美元,不削減監控系統和保安團隊,這些事哪可能發生?

雙方糾纏瞭半天,最終,美國為事故賠償瞭4.7億美元,每一名受害者都能分到1000~2000美元不等的賠償金。當然瞭,雖然這筆錢對印度人而言是一筆巨款,但在數以十萬計的死亡和永久傷殘面前,它仍顯得杯水車薪。25年後,終於有8人被判有罪,他們該為當年的事故負責。然而印度法官考慮到這些人大多年事已高,最終給出最嚴厲的懲罰也不過是2年有期徒刑而已。至於其他與事件有關的資料和細節,它們被聯合碳化物公司借口“商業機密”而永久封存,恐怕再無機會展示在世人面前瞭。

值得一提的是,這起事件還給廣大發展中國傢帶來瞭一個寶貴的啟示。原來早在20世紀60年代,西方發達國傢意識到相關行業的高污染、高風險性後提出瞭一套發展理念,即將這些產業轉移到欠發展地區,或者幹脆找其他國傢“接盤”。資本傢將其粉飾為“工業資源的重新分配”,通俗來講就是騙欠發達國傢,謊稱這是“扶貧項目”,幫助後者發展。像印度這樣勞動力資源廉價且充足、土地廣闊、百姓對生活品質沒啥追求的國傢,簡直是“甩鍋”的理想對象。客觀來講,這起事故確實起因於印度人的粗心大意,但它卻無意間戳破瞭西方發達國傢的險惡意圖,給全世界上瞭一課,可謂是彌足珍貴。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