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要不擇手段封鎖中國?中國一樣東西讓美國懼怕

美國在近代為瞭保持其超級大國的地位,先後利用各種手段成功打壓瞭4個世界老二:英國、德國、蘇聯、日本。其中日本當年的情況又和中國很像,在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到瞭八十年代,長期保持著8%的經濟增速,成為當年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當時美日存在巨額貿易逆差,1985年美日貿易逆差達到瞭500億美元,占據美國貿易逆差的1/3,美國外債總額1114億元,日本就占據瞭其中一半。當美國感受到貿易逆差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後,強迫日本簽署瞭著名的“廣場協議”,緊接著就是日元急劇升值,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日本經濟衰退,日本陷入瞭“迷失的十年”。而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臨和當年日本相似的情況,面對美國的制裁,我們該拿什麼應對?

自從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美國就對中國虎視眈眈,而地產商人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美國就開始瞭全面遏制中國的科技產業,在2018年4月通過芯片禁運的方式掐住中興的命脈,在2019年5月16日以國傢安全為由將華為納入實體清單禁令,2020年6月又將哈工大、哈工程等13所高校列入“實體清單”,對EDA(電子設計自動化),Matlab、CAD等等工業軟件禁用。 除瞭技術封鎖,還限制中國留學生入境,這就是準備長期全面封鎖技術學習與轉讓。面對美國的制裁,如何才能不重蹈當年日本的覆轍,維護國傢利益?答案就是走自主科技創新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首先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新世紀,新環境下,習近平主席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面對美國的科技封鎖時,唯有科技創新,才能拯救中國。中國自古以來從來不缺乏創新精神,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現代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網購等均走在世界前列,隻要給中國發展的時間,必定會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中國企業該如何創新?

1、尊重人才、尊重創新

任正非說:“華為人,都不是人才,錢給多瞭,不是人才也變成瞭人才”, 華為的核心價值觀中有以奮鬥者為本。什麼叫奮鬥者為本?簡單說就是錢給到位,華為員工的高工資是眾所周知的,而且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也是有目共睹的。在2019年華為全年收入8588億元,其中研發投入就1317億元,這才能在美國全面封堵華為時,帶來自主研發的鴻蒙操作系統和麒麟芯片。

2、利用科技創新平臺,儲備必要技術和設備

目前在科技領域歐美掌握瞭大量頭部技術,同時歐美各國之間的技術協同非常緊密,就拿世界最強的光刻機生產商荷蘭ASML來講,ASML的一臺EUV光刻機有超過10萬個零件,其中90%的零部件都依賴外購,有美國Cymer的光源(2013年被ASML收購),有德國蔡司的頂級鏡頭,有英特爾的技術分配,有瑞典的軸承,有法國的閥件等等。

而中國卻隻能自力更生,什麼都要自己造,目前國內企業通常各自為政,缺乏技術交流,有些企業擁有技術卻缺少項目,有些企業擁有項目卻缺少核心技術,企業可以充分利用596雲網科技協同創新平臺,進行設備和技術的轉移,有技術交流才會有科技創新。

3、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為科技成果賦予商業模式加持

目前國內的很多科研機構、科研院所,雖然項目課題都是高精尖,也都是各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但是卻隻是存在於技術理論上,缺乏商業應用實踐。國內企業應該加大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通過596雲網科技協同創新平臺,提高企業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同時也讓科研院所獲得繼續研發的資金支持,實現互利共贏。

雖然目前我國科技能力同歐美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們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到現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證明瞭中國人並不比誰差。美國對中國的封鎖隻是暫時的,因為我們總有一天會突破封鎖,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開始、到我們的北鬥導航、中國超算、量子技術等,一步一步突破封鎖,引領世界。面對中國的創新力量,美國你怕瞭嗎?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