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證券行業整合加速

對國內證券公司來說,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是大勢所趨。依據成熟市場經驗,前十大券商的市場份額應大於70%,而當前國內前十的券商市場份額大致在50%左右,這也是今年不斷有頭部券商傳出合並消息的大背景。但投資者也必須意識到,券商合並如果想取得1+1>2的效果,既需要考慮宏觀大背景,也考驗微觀執行力。

預期

這一輪國內證券公司整合預期,嚴格來說,應該是發端於2018年。

2018年12月24日,中信證券(600030)發佈公告稱,擬發行股份收購廣州證券100%股權,並將其重組為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彼時,正是國內證券行業的一個“低谷”,經紀、投行、資管、資本中介、自營五大業務收入全部出現下滑。根據當時中國證券業協會的一份統計報告,2018年,國內證券行業總體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下滑。具體來看,131傢證券公司營業收入下滑14.47%,凈利潤更是同比大幅下滑41.04%。

在當時的環境下,中信證券並購廣州證券,無疑是提振瞭行業信心。直到2019年10月份,被市場稱為“大魚吃小魚”的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得到瞭監管部門的同意。僅僅一個月後,中國證監會在其網站上公佈瞭一則消息,“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支持各類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上市融資和再融資,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針對“航空母艦級頭頂部證券公司”,市場各方開始對券商行業龍頭公司“拉郎配”。

先是有媒體曝出,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601066)的合並已經在監管機構內進行瞭討論;隨後,國泰君安(601211)與海通證券(600837)又傳出“緋聞”;前不久,市場又熱議首創證券和第一創業(002797)合並的可能性。

但直到目前,上述市場傳聞均被各當事方否認。“合並傳聞中,有些券商歷史上有淵源,但有的券商聯系並不緊密。”一位行業研究人員告訴新金融記者,“這也說明,券商整合的預期已經被調動起來瞭。”

目標

國內證券行業的整合,究竟有哪些訴求?

目前來看,提升直接融資比例是一個重要的考量。雖然“金融脫媒”在業內已經喊瞭很多年,但國內直接融資比例的提升並沒有達到市場預期。有資料顯示,國內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總額比例為15%,股權融資比例可能隻有5%。

從監管部門角度看,作為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橋梁,證券公司對直接融資的有效供給不及預期。當前,國內許多行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特別是新產業(300832)、新業態迫切需要直接融資服務,但恰恰是由於有效金融供給不足,限制瞭金融助推實體經濟轉型的能力。

因此,通過做大做強頭部券商,提升直接融資能力,成為金融改革的一個思路。

另一方面,國內金融業對外開放提速,也對券商提出瞭更高的要求。

8月25日,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自2018年4月中國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以來,國際形勢變化和疫情帶來的沖擊並沒有打亂金融開放的節奏,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

劉國強介紹,隨著國內徹底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降低資產規模、經營年限以及股東資質等方面的限制,“已經有多傢外資機構控股境內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多傢全球性資產管理機構有意設立外資全資的基金管理公司、設立外資控股的理財公司、參與設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

具體到證券公司,國內券商與國際龍頭相比,差距依舊不小。根據經濟學傢李迅雷的統計,截至2019年底,國內最大券商中信證券的凈資產規模,大約是高盛的25%、摩根斯坦利的29%;凈利潤也隻是後者的21%和20%。

顯然,想要與國際金融巨頭進行競爭,國內券商需要快速提升自身實力,強強聯合是個好選項。

2020年4月21日,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也發佈一份研究報告,展望2020年中國證券行業,“2019年是證券行業整合分化的元年,行業拐點已至,未來行業整合將加速。”

難題

和大多數改革一樣,券商整合也需要時間窗口和實踐經驗。但目前來看,上述兩者似乎都不是最佳時機。

一般來說,行業“低潮期”往往是整合的最佳時機,但現在券商行業並不處於這個階段。考察券商的估值(PE和PB),截至上周末,全行業加權PE為34.08,PB為1.41。

橫向比較,證券行業PE的歷史最低點為2015年9月份的12.2倍,當時市場正處於大幅調整期;而PB的歷史最低值,是2018年10月份的1.07倍。

值得註意的是,中信證券提出並購廣州證券,就是在2018年12月底,從這一點看,中信證券無疑是抓住瞭行業“谷底”的機會。但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當前國內券商行業已經逐漸走出低迷,特別是2020年上半年,券商交易傭金收入超過瞭600億元,僅僅半年,已經是2019年77.84%的傭金收入水平。從這個角度看,當前很難說是券商合並最佳的“窗口期”。

更為重要的是,國內券商此輪整合的難點,不在於單純擴大業務規模,而是要提升行業競爭力。

“此前,券商合並的重要訴求是網點佈局。”一位券商資深人士告訴新金融記者,縱觀中信證券並購歷史,2003年並購萬通證券進入山東,2005年並購金通證券深入浙江、福建,2018年並購廣州證券南下廣東,“中信證券抓住機會,從北至南,完成瞭沿海發達地區的佈局。”另一傢券商中金公司並購中投證券,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為瞭利用中投證券各地的網點地緣優勢。

但問題在於,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實體網點的價值在“縮水”,同時經紀業務對收入的貢獻也在縮小。

正如李迅雷所說,與國際巨頭相比,“國內券商差距主要在資本實力、杠桿水平、資本交易及資本中介能力上。”依照這個標準來看,國內券商整合之路依舊充滿挑戰。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