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傢:智商越高的人,越不需要與人交往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雖然社會學告訴我們,人類的根本屬性是社會性,所以我們得學會各種社會交往能力去融入社會群體。

但每個人的個性千差萬別,有人天生喜歡熱鬧,有人卻更喜歡獨處。縱觀那些各個領域的高智商人才甚至是天才,他們往往卻更愛獨處。

自我互動

喜歡獨處是一種問題嗎?其實並不是。智商越高的人,認知水平也相應更高,他們的邏輯能力特別強。在與人交往中,若雙方認知水平不一,對於彼此來講,都是一種不愉快的交往。

雖然,融入群體會使個體產生巨大的歸屬感與滿足感,但事物都有雙面性,群體亦不例外。社會心理學在群體研究後得出:個體的個性特質很容易被泯滅,進而產生一系列的從眾行為。

例如,當年由於日本核泄漏,大眾都認為會影響鹽場的品質,以後再也不能吃到幹凈鹽瞭,這樣的消息一經傳播,便開啟瞭搶鹽狂潮。

大眾都瘋狂的加入購鹽行列,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那種莫名恐慌感,時隔多年,我們再回首當年的行為,甚至會覺得有幾絲可笑。

現如今,鹽也並未稀缺,我們依然可以過上吃鹽不用囤的生活。有些人甚至發文吐槽自己的行為,那年買的鹽放在傢裡今年依舊還未吃完。


群體的優點是,可以減少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依據群體的思維采取行動,但這也是個誤區,有時跟著群體的風向走的確省事不少,但更多的會讓你失去判斷力,缺少自我意識。

這樣很容易做出錯誤決策,走入盲目跟風的陷阱。而智商高的人,他們擅長脫離群體,站在制高點看待問題,面對群體思維時,他們也能堅守自己,喜歡獨處,是他們給予自己的獎勵。

因為他們喜歡沉浸在自己的思維裡不被幹擾。有人可能會產生疑問,那麼高智商的人不會感到孤獨嗎?其實是不會的,每個人的心理需求是不一樣的,這會導致我們的追求與行為不相同。

普通人來說,他們認為個體更需要用群體的認可才能滿足心理的匱乏與缺失,隻有自我價值在群體中得到實現時才是完整的。

而那些高智商的人,他們更加追求在自我的完善中不斷前進,他們內心對自己有著高標準、嚴格追求,每一次自我上的突破,都會為他們帶來心靈的喜悅。

再者,與其把時間花費在思維不在一個層次的人身上浪費自己的精力,他們更願意與自己產生互動行為。這樣看來,高智商人士確實不需要過多的社交。

高智商與內傾型人格

什麼是內傾型人格呢?根據人格的特質理論,心理學傢們將人格分為內外傾人格。外傾型人格性格比較外向、活潑,他們擅長與人打交道,合作,在人際交往中可以遊刃有餘;

而外傾型人格他們可能較為安靜、沉穩,不太擅長人際上的往來。有人說,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其實並不是,它隻歸屬於性格的一種。

內向之人雖然不擅長人際上的交往但也有其各自的閃光點,那些偉大的科學傢、藝術傢,都是有著驚人傑出的貢獻,但他們的背後都是孤獨的內向者。

而正如《地球上的星星》所表現的一樣,那些自閉癥兒童,雖然他們不擅長人際,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但在那些不為人知的背後,也有其閃耀的光輝。

高智商的人,都喜歡把自己全身心放入在對一件事的專研上,那些重大的學術突破,背後都是無盡的孤獨與封閉的環境裡探索出來的成果。

內傾型人格雖不擅人際,但依舊阻擋不瞭其發光發熱,他們可以從自身出發,排除外界的幹擾,去更加理性地看待事物。

很多人都會給高智商的人打上冷血的標簽,認為他們自私自利,但其實高智商的人隻是以其自己的生活方式在進行著他們世界的人際。

如果遇到與其思維領域相近之人,他們也會像普通人一樣進行人際交往。對於普通不能進行溝通的人,他們也並未帶著惡意,隻是有著與大眾不一樣的見解罷瞭。

高智商的人更喜歡追求優越,他們的快樂全部來自對一件事的極致上,再對自我進行創造性建設,雖然他們不善言辭,但他們永遠是行動的巨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