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30歲的“少女臉”,我真誇不起來

《以傢人之名》,兩爸三兄妹的“奇異”傢庭組合,披著溫暖外衣的童年創傷,不常見的劇情設置讓它一開播就受到極大關註。

可以說我們對韓劇《請回答1988》有多喜愛,就有多希望國內能出一部講述鄰裡和睦、青梅竹馬的群像劇。包裹著生活的甜膩、苦澀、不安、迷茫,還能建立一個烏托邦式的鄰裡關系,還原又美化一代人的成長故事。可惜,《以傢人之名》劇情的走向,讓作為觀眾的我們又一次澆滅按奈不住的欣喜,敗興而歸。

不過,《以傢人之名》的熱播,將譚松韻的熱度帶上瞭一個階梯。
今天,來聊聊這個似乎不會老的“幼態臉”譚松韻。

01

一水誇的童顏,

譚松韻的臉一點不出戲

討論劇情之外,譚松韻的臉成瞭這部劇的第二大“賣點”。

也是,1990年出生的譚松韻今年滿打滿算過瞭30歲,然而她頂著蘑菇頭、穿上16歲的校服,一口咬著棒棒糖。

就是一副高中生少女洋溢著青春、無拘無束的模樣。

服裝妝發可以借助外在手段改變,但神情與狀態的表達無法借助外部手段。

劇中的李尖尖外表大大咧咧,天生的樂天派,實則內心柔軟,中學時期很多“缺根筋”的行為在三個大老爺們面前,頗具有喜劇效果

要開學瞭,考瞭班上倒數第二名怕被欺負,咬著棒棒糖“奶兇奶兇”的放狠話。

李尖尖眼裡煞有其事的堅定,反襯哥哥和爸爸一臉看中二病晚期患者神情。

堪稱全劇高光時刻,當眾宣佈“我來大姨媽瞭”。

“傻缺少女”發自內心的快樂與愉悅,一副巴不得昭告天下的興奮(她也這麼做瞭)。

用實力詮釋什麼叫隻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不是我。

你會發現,通過這些劇情設置,一個從小生活在男人堆裡的,不同於傳統青春期羞澀、扭捏的小女生形象自然而然就鮮活瞭起來。

不可否認,譚松韻這張圓乎乎的天生幼態臉,豁免瞭娛樂圈時間之於女藝人的殘酷。

讓她從25歲演少女到30歲依舊有青春的氣息與靈動。

但是,細細看她演過的少女,就能發現她在“青春”裡打轉,也沒有重復自己。

《甄嬛傳》裡的淳貴人,天真爛漫,深宮大院裡人人勾心鬥角,她卻像單純的如一滴水,一看就透。

《最好的我們》,一樣的蘑菇頭一樣的高中校服,耿耿的沉穩與少女懷春與李尖尖完全不同。

譚松韻的少女感,臉隻是一部分,她的眼神才是少女氣息的最主要來源。

此外,得以在青春劇裡站穩腳跟,直至打開知名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與對手的cp感。

25歲與當時16歲的吳磊在《旋風少女》中演情侶;《最好的我們》與年下弟弟劉昊然搭檔;《錦衣之下》大火的“六元一斤蝦”cp。

許多演員演技算得上上乘,但是TA隻能演獨行俠,很難與對手產生化學反應。

譚松韻屬於後者,她與對手演員的“過招”有來有回,屬於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

確實,譚松韻的“幼態臉”為她贏取瞭做一切單純無害的表情,而不顯做作的獎勵。

單純、無辜、嘟嘴賣萌,這些表情換別的女明星可能被噴的找不著北,但譚松韻是其中例外。

但是,如果將觀眾沉浸在譚松韻演繹的青春劇中全然歸功於她的臉,未免太忽略她的演技。

02

“幼態臉”不等於“少女臉”

前幾年,影視劇中的傻白甜女主,以及年齡焦慮雙重影響下,“少女臉”一詞幾乎成為瞭眾矢之的。

其中很大原因是違和感。

那些年,我們不僅僅有《泡沫之夏》這樣,大齡男子高中生。

還有集狗血、墮胎、撕逼於一體的,以《小時代》為代表的疼痛青春電影。

然後告訴觀眾,這幫成熟的不能再成熟的女性是高中生。

青春電影、青春電視劇最重要的點是共鳴感。

如果,一位演員飾演的高中生,除瞭身上穿得校服有青春的痕跡,從裡到外都是“社會人”,怎麼能讓觀眾代入角色?

“少女臉”這個詞很有意思,它從否定年齡的同時又貪念年齡。

誠然,年齡增大會帶來皺紋、讓臉上的膠原蛋白消失,讓頸部皮膚下垂,但同時它附贈成熟的魅力、年齡的睿智、生活的通透。

而“少女感”取瞭年紀小的膠原蛋白,還要貪戀年齡增長的附贈品。

於是,我們在熒屏看總是看到一個裹著少女外衣的“熟女”,人工青春的外殼下包裝著一個歷盡韶華的靈魂。

幼態臉,則不同。

她們天生顯小,顯嫩,無論歲月如何變遷,她們像吃瞭防腐劑一樣還是一副少女模樣。

比如《惡作劇之吻》中的袁湘琴與《小女花不棄》的花不棄,兩部劇相隔十幾年,林依晨老去的速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幼態臉,不顯老隻是其中一個因素,更為主要的是她們並沒有隨年齡增長帶來太多的成熟感。

一樣的活力四射,一樣笑臉盈盈,一樣像年少時保留一份純粹。

18歲清純無害的少女臉永遠有其存在的意義,但強迫一個成熟的女性演員強行裝嫩又是另一個概念。

林依晨也好,譚松韻也好,她們的少女臉、少女氣質,散發於臉,聚焦於內。

不過,她們在30歲被豁免“老”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失去飾演熟女的機會。

林依晨演技夠好,講述30歲女性的《我可能不會愛你》讓她拿下金鐘視後,可絕大數情況她都是“裝熟女”失敗。

但譚松韻現在似乎並沒有這麼在意一直演同一種類型的戲——

我覺得不需要做太多類型上的區分,隻要劇本好、角色好、團隊好、對手演員不錯,我有新的東西出來,這樣創作出來的結果就會不錯,我就願意去演。

她在接受新浪娛樂采訪時如是說。

03

今日的贊美,

日後可能變成攻擊的利器

挺搞笑的,《以傢人之名》播出後,很多平臺上都在同一時間誇贊譚松韻的童顏。

“不老童顏”、“30歲的少女臉”、“少女感十足”盡是溢美之詞。

當然,這並不是壞現象。

周迅接近40歲時接演瞭電視劇《紅高粱》,飾演十九歲的九兒一角。

一個敢愛敢恨的少女形象躍然屏幕,當時誇周迅的神顏的聲音就和《如懿傳》播出時罵她裝嫩的聲音一樣大。

30歲時,周迅能在記者采訪時興高采烈地說——

“那又怎麼樣?我好高興我開始變老瞭,我希望能得到相應的智慧,能擁有相應的力量。”

但後來輿論的轉變,讓周迅一度陷入難過與恐懼的情緒中,“真的早上起來坐在沙發上就開始哭,陽光再好也會哭。”

誇或者罵最終的權利在觀眾,擔子卻撂到瞭演員身上。

一個演員無法堵住悠悠眾口,但她們極有可能在誇獎中感恩自己是例外,而慶幸。

雖然,皮膚松弛、皺紋法令增多,是年齡增長難以磨滅的痕跡。

雖然,服裝道具妝發顯老氣並不是一個演員的鍋。

但是,此刻承受的誇獎有多大,日後背鍋的謾罵也有多大。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