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罕見!券商開始“買”券商,註冊制下的券商存在什麼機會?

創業板的註冊制到來,創業板大漲,券商卻跌瞭,為什麼?

因為一個是即時滿足效應,一個是延時滿足效應。

創業板註冊制利好,大傢自然會想到創業板,而不是券商,這就是即時滿足,但恰恰相反的是,創業板註冊制最大的收益是券商,而不是創業板。

一方面20%的漲跌幅加大瞭流動性;

另一方面,作為保薦機構的券商,看到源源不斷的公司上市,自然是笑開瞭花;

統計獲悉,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保薦項目傢數分別是29傢、27傢,排名第一、第二;

國信證券保薦22傢擬上市企業,華泰聯合、海通證券分別保薦18傢、15傢;

中金公司、國泰君安保薦項目均為11傢。

中小券商項目儲備數量尤為矚目。

民生證券、國金證券、長江保薦的保薦項目分別是23傢、18傢、12傢,安信證券、東興證券保薦項目均為11傢。

所以,註冊制下對於券商的業績提升是最大的,那自然會反應在股價上,隻不過這是一個延時滿足效應的過程,不會立馬讓人看到。

說得更簡單一些:不用創業板去吸引眼球,如何在券商裡割韭菜?

此輪牛市券商的空間大嗎?

我認為可能沒有2007年那麼瘋狂,但是大概率會比2015年大很多。

原因有幾點:

1、註冊制下對券商帶來的業績提升非常明顯;

2、國傢鼓勵券商整合,未來勢必會有券商合並或者跨界合作的情況出現。而參考歷史牛市裡,大幅整合的板塊表現都不會弱,就好比當初南北車合並之後帶動的是交運設備板塊的大漲,一個道理;

3、長線資金進入券商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從2020年開始,公募、外資等機構就開始“超配”券商板塊,逢低吸納;

4、一個此前未曾出現的現象是,原本是競爭的同行“冤傢”開始“抱團”。截至目前,在海通證券、國信證券等四傢券商定增過程中,出現瞭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等同行身影。

5、不僅如此,今年還出現瞭多傢券商參與定增券商的情況。其中既有行業龍頭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國泰君安,還有尚未上市規模不大的東海證券、萬和證券,國信證券在自身實施定增之時,還參與瞭中原證券的定增。

6、“一參一控一牌”再次拓寬證券的業務;

種種跡象表明,此輪牛市裡,券商的空間並不小!

今年我們所看到的中信證券、中信建投重組的消息,以及兩傢公司的多次澄清,並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

券商開始“買”券商的信號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券商業內將掀起新一輪並購重組潮,響應國傢號召,打造航母級券商,以及小+小=大的聯手趨勢。

但為什麼許多人不看好券商,或者不相信?

因為大部分的投資者都喜歡享受“即時回報”,而無法忍受“延時回報”!所以,才會造成投機!

大傢一定要明白什麼是投資!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別人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東西值錢,而以後會有很多人會覺得它值錢!

為什麼長線資金,甚至券商自己都在佈局券商?

因為他們正在用便宜的價格買入便宜的籌碼,等待未來一個巨大的回報,而不計較眼前的得失,這才是真正的投資!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