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傢:無論你們是多麼好的朋友,也要懂得“分寸感”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什麼是分寸感?即人的天分與修養在內心沉淀而成的對人或事物的合理認可度。“合理”二字簡單明瞭道出瞭,人際交往得有個適度的距離。

曾經有個熱門話題是關於分寸感的探討,詢問網友與沒有分寸感的人做朋友是什麼樣的體驗?而得贊數最高的回答是:“我從來不跟沒有分寸感的人做朋友。”

這句話,道出瞭多少人的心聲,我們都渴望擁有親密關系,但誰也不想跟一個沒分寸的人交朋友。

有分寸感的人,會更好地化解尷尬

分寸感,是一個人基本的修養,所謂分寸,不過就是講究一個度,無論什麼場合都不讓自己和他人尷尬。這是高情商的表現,一個有著分寸感的人,明白說話之道。

沒人喜歡與低情商的人一起共事,他們經常喜歡耍脾氣,處處戳人痛處。我國的周恩來總理就在自己十幾年的外交生涯中,憑借機智應對外國的各種刁鉆問題,贏得瞭世界對中國的尊重。

中共十大在京召開之時,當時的毛主席因為身體的原因,沒辦法站立,但又不想讓與會代表知道過多的擔心,所以毛主席選擇瞭一直坐立在凳子上不起立,想等著代表們先散瞭自己再離開。

但由於我國傳統觀念是講究尊敬的,所以當主席不起立時,所有人都不敢離場。這時,周總理看出瞭主席的心思,他想瞭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打破當時的尷尬。

他說,主席不起來的原因是想親自目送大傢離開會場。與此同時,主席也立刻明白瞭周總理的意圖,說道:“你們不走,我也不走”。就這樣,代表們紛紛起立一步一回頭,與主席道別。

在每次面臨各國的訪問時,周總理的回答都令人格外佩服。那年,美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周總理,為何中國人的走路姿勢與世界如此不同,都喜歡低頭走路?

一般人聽聞此話,一定是滿腔怒火,回答也多半帶著諷刺回敬對方。

而周總理卻說笑著回答道:“這不奇怪,問題很簡單嘛,你們美國人走的是下坡路,當然要仰著頭走路瞭,而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當然是低著頭走瞭。”

這樣的回答即顯出瞭中國的態度,又沒有用過激的話語傷害美國。周總理的分寸,把握得剛剛好,說的話得體,又適當表達瞭立場,給足他人空間,以高情商化解尷尬。

有分寸感的人,感情更幸福

在一段親密關系中,最好的度應該是,彼此能一起玩鬧,但也有私人的獨立空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從來都是親密有間,距離才能更加產生美,明晰彼此的邊界,不隨意窺探他人隱私。

之所以“人生若隻如初見”,是因為初見時,我們會因為彼此的關系還不到位,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露出來。

隨著交往的密切,我們開始進行著不同程度的自我暴露。在親密關系角度來講,最初的自我暴露是會拉近彼此的距離,通過暴露自己可以讓對方更加瞭解你,也增強瞭你們的聯系度。

過多自我暴露是對親密關系的阻礙,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一面,有一些可能是自己的陰暗面。

那些不堪的、不完美的面有時候連我們自己也不能接受,你又怎能奢望對方去接受那一面呢?這也是為何大傢更喜歡未知的事物,把什麼事情都點破其實就失去瞭那份驚喜與快樂。


想要得到一個人,你就走進他。想要失去一個人,你就無限度地走近他。很多時候,婚姻關系的破滅不是因為彼此的不瞭解,而是因為你們的毫無保留。

你發現瞭越來越多對方身上討厭的特質,與你最初幻想的那個他不一樣,所以你開始從愛他變得厭惡他。

這也是為什麼會因愛生恨,就是因為在親密關系中,兩個人認為最好的狀態是瞭解對方的全部,這樣反而是不給對方獨自呼吸的空間。

沒有人想完全被赤裸裸地暴露在另一個人的面前,即使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因為在乎,我們更希望保留自己的完美一面。

有分寸感的人,才會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方向,走得更遠。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Interpersonal psychology》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