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辦婚姻下的女人過得幸福嗎?47歲女人自爆難以啟齒的隱痛

包辦婚姻的起源

要說起包辦婚姻的歷史,沒有人能說的清楚包辦婚姻的開始,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早已由來已久,貫穿於封建時代,是整個舊時代的產物。

“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所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遵從舊時代禮法規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最重要的成立條件,而做主子女的婚事,則是父母的權利。

包辦婚姻的終結

1931年包辦婚姻就已經被廢除,而從1950年頒佈的婚姻法中就有明確的規定,要廢除男女雙方不願意的,被強迫的,包辦的,婚內男女嚴重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實行男女自願的,保護婦女權利的的婚姻制度,距今已有半個世紀多的歷史。

包辦婚姻真的已經完全消失瞭嗎?“包辦婚姻”這個詞兒,似乎離我們非常遙遠,但又似乎不那麼遠。

包辦婚姻的時代雖早已終結,但時代殘餘的影子,依舊還籠罩在某些陰影的角落,並未完全消失。

雖然是自由婚嫁時代,但很多時候,我們依舊身不由己。為瞭盡孝,為瞭傢族的榮光,雖未被迫,但依舊要被動的嫁給自己不想嫁的人,為瞭成全父母眼中的美滿婚姻,不得不犧牲自己,用一生的幸福去換取。

“丈夫一碰我,我就惡心,父母眼中的美滿婚姻,毀瞭我的一生”

張姐今年47歲,和丈夫結婚近二十二年,唯一的兒子今年剛剛參加完高考,接下來不出意外,將去到離傢三百公裡外的城市上學。

很多傢長在這種時刻一般都是相當高興的,畢竟孩子上學熬人,作為傢長,也不會比孩子輕松到哪裡,如今孩子高考完瞭,傢長也解放瞭,應該開心才對。然而張姐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

“兒子上高中三年,我一直在外面租房陪他讀書,這段時間才是我最放松的日子,如今兒子要上大學瞭,我又要回到那個傢瞭,想想都覺得壓抑。”

張姐和我講瞭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故事裡的她,那年才十五歲,因為傢裡還有弟弟妹妹要要上學,父母抹著眼淚,要張姐為傢裡考慮。張姐不得不含淚輟學,隨著親戚到外地打工。

二十歲那年,張姐的父母把她召回瞭傢裡,說她到瞭年紀,該說門好親事嫁人瞭,總在外面打工不是辦法,女人總還是要嫁人的。

張姐不願意,那時她已經有瞭一個喜歡的男同事,然而那個男孩傢裡很窮,父母不應允,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她許瞭一個同村的男人。

“那個男人,我連一次面都沒有見過,俺爹媽說,他傢條件好,能給俺傢三千塊彩禮,俺爹媽就不經過我同意直接把錢收瞭。

我不想嫁,想回去打工,俺爸媽把俺困在瞭傢裡,俺鬧絕食,俺媽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跟著俺鬧。”

張姐最終還是沒能拗得過自己的父母,嫁給瞭男人,也就是現在的丈夫。

結婚以後,丈夫對張姐態度一直都很冷淡,張姐對丈夫也一樣,沒有感情的婚姻,再加上雙方的刻意疏離,變得更加淡薄。

晚上,兩個人躺在一張床上,張姐都覺得很尷尬,除瞭第一晚,丈夫從不主動,兩個人就這麼貌合神離的做著表面夫妻,對於張姐來說,也還算不賴。

然而結婚兩三年,都沒有孩子,總要被說閑話,被婆婆說瞭幾次以後,張姐忍不住頂瞭嘴。

“俺一個人又生不出娃,你要找就找你兒子。”

結果婆婆被她一說竟然真的閉瞭嘴,再然後,丈夫突然開始主動,直到張姐懷瞭孕。

從張姐生完孩子以後,丈夫雖然冷淡,但也會定期和張姐履行丈夫的職責,張姐一直都覺得,丈夫是本身就性情冷淡,從未在意,兩個人能湊合著過就過。

然而,就在幾年前,張姐無意間發現瞭丈夫手機裡有很多曖昧短信,更讓她震驚的不是這些。

“他不是性情冷淡,也不是不喜歡我,他是不喜歡女人。”

張姐自從知道這件事情以後,每每和丈夫同床共枕,她都覺得惡心。

她想要離婚,但理由說不出口,鬧過那麼一次,張姐的母親哭鬧著把張姐勸下瞭。

“過得好好的離什麼婚,他對你夠不錯瞭,沒打你沒罵你,你咋不知道好好過日子?你這一把年紀還要離婚,你讓我們的老臉往哪裡擱?”

從此以後,張姐的心死瞭,她不再動離婚的念頭,盡量的遠離丈夫,如今,她又不得不回去面對面對丈夫,內心痛苦,於是向我自爆瞭她難以啟齒的隱痛。

張姐的人生是悲憫的,她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她是傢中的長女,為瞭弟弟妹妹,不得不放棄學習,打工供弟妹讀書,她也沒有選擇婚姻的權利,隻能任由父母嫁給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陌生人。

其實,她並非沒有權利去反抗,正如我所說的那樣,包辦婚姻時代早已結束,她有權利去爭取自己的幸福,然而,隻是這個善良的女人,她不能。

她受不瞭父母的眼淚,她也沒辦法撇下自己的孩子不顧,不願讓孩子成長在單親傢庭,孝順、責任,束縛住瞭她。

她也是個傳統的女人,總覺得傢醜不可外揚,明明不是她的問題,而她卻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羞恥萬分。這些她認為難以啟齒的事情,她誰都不敢說,也不好意思說,隻敢在網上偷偷傾訴。

張姐的人生悲劇,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她自己,讓人為她怒其不爭,但這隻是年輕人的想法,在那個時代,張姐這種逆來順受的女人,太多瞭。

被父母從小灌輸犧牲奉獻自我精神的女孩,長大瞭,大抵都活成瞭張姐的樣子。

不敢反抗,有太多的顧慮,善良過瞭頭,卻忘記瞭考慮自己。說到底一切悲劇的源頭,依舊是父母,依舊是包辦制度婚姻。

嫁給瞭一個完全不瞭解,一點兒也不喜歡的男人,且共度一生,到底有多折磨人,大抵隻有當事人才會瞭解。

畢竟一輩子很長,和不愛的人共度一生,隻會更加漫長。

包辦婚姻下的女人過的幸福嗎?並非所有的自由婚姻都能有好結果,不自由的婚姻無法選擇的婚姻,也不一定會有壞結果,但有一點值得肯定,無論如何,婚姻的選擇權都應該在當事人的手上,是好是壞,都由他們自己去探索。

我知道,大多數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好的,但可惜的是,有些好並非是孩子所希望的好,有些好也並非是無私的好。

別再讓悲劇重新上演,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孩子的一生也不是由父母所掌控。婚姻大事,父母可以提意見,但不是拿主意,孩子可以選擇聽或者不聽,這是他們的權利。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