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看市場 長牛趨勢已成

近期,大盤在年內高點附近遇阻回落,市場對A股後市走勢分歧又加大,有看多,有看空,有看震蕩的,可謂莫衷一是。分歧的焦點既非來自於市場基本面的變化,也非政策面的變化,而是來自於市場技術形態的觀點不一,有的表示大盤臺階式上行,現在繼續在臺階中區間運行,有的擔憂大盤有做雙頭風險,尤其是創業板已做出雙頭,有的則認為大盤短暫震蕩後,就還會繼續加速上行,並給出瞭大盤年內高點在3800點的觀點。

一直以來,市場主流派對技術分析不屑一顧,認為這在A股投資中是“下裡巴人”,隻有基本面分析才是“高大上”,才是A股投資中是“陽春白雪”。然而,在實際投資中,沒有一位投資者能夠脫離K線圖做好投資的,沒有K線圖做指引,就如同瞎子摸象。我們一直強調,技術面分析具有擇時優勢,能夠判斷價格的拐點,基本面分析具有擇勢優勢,能夠判斷價格的趨勢,隻有將技術面分析與基本面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共振”理論做出投資判斷,其申訴案率遠高於單一分析方式。

那麼,該如何從技術角度認識A股中長期行情特征,該如何從技術角度分析近一段時期以來大盤走勢的技術形態演化,該如何判斷年內高點有望在何處,本輪牛市中大盤將達到怎樣一個高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的觀點是:

其一、大盤中長期趨勢已成立。我們在之前的報告中就強調過,2440點就是未來十年牛市的底,我們之所以敢於提出這樣的判斷,就是技術上的歷史規律所提示的。A股歷史上季K線沒有超過“五連陰”的,一旦大盤出現“五連陰”走勢,A股市場必起牛市。

2005年6月998點後的牛市行情,就是季K線“五連陰”後出現向上拐點的,還有就是2008年底1664點後的牛市行情,也是季K線“五連陰”後出現的,還有就是1994年7月29日325點後的七年牛市行情,也是連續下跌五個季度,在第五個季度探出新低後反轉的。本輪行情低點的2440點之前,大盤季K線也是連續走出瞭“五連陰”,與歷史牛市啟動有異曲同工之處,歷史規律提示瞭中長期牛市行情。

其二、季K線與MACD完美呼應。目前,從大盤季K線組合看,可以說是構成瞭完美的“W”底形態,並形成瞭對3288點頸線位的放量有效突破,下一個需挑戰的高點是3587點,與之相配合的是季線MACD指標即將金叉,從歷史規律看,隻要大盤季線MACD指標金叉,都有一輪相當高的中期牛市行情。

1996年四季度的季線MACD指標金叉,2006年三季度的季線MACD金叉,2014年四季度的季線MACD指標金叉,否則就是短期的牛市行情,如2008年底的1664點至3478點的行情,由於季線MACD指標仍為弱勢,則牛市行情僅運行瞭二個季度便戛然而止。當前,季K線的“W”底與季線MACD指標金叉,形成完美呼應態勢,預示著2440點啟動的行情,將是中長期牛市行情,與我們從基本面分析得出的A股十年“黃金周期”結論形成“共振”。

其三、月線均線皆形成多頭排列。從A股市場歷史規律看,大盤中線走強,除瞭月線MACD指標要強勢外,月度均線也需要多頭排列,隻要是所有月度均線都形成多頭排列,那麼就可以確認為行情將步入斜率較高的加速上漲行情,否則就是斜率較低的盤升行情。

1996年6月後的上漲行情,1999年著名的“5.19”行情,2006年10月後的加速上漲,2014年的11月後大幅上漲走勢,大盤所有月度均線MACD指標都是多頭排列後形成的。2440點以來,大盤月度均線散亂無章,大盤走勢跌宕起伏,但今年7月之後,所有月度均線開始全部多頭排列,形成趨勢性向上態勢,再疊加月線MACD指標多頭強化,趨勢性加速行情有望成行。

其四、日線轉為“上升三角形”。今年7月13日創出年內新高3458.79點後,大盤出現一輪回調走勢,但K線組合為“楔形”下跌,“楔形”是完成築底過程,當7月31日大盤收盤站在3304點之上後,就確認瞭大盤“楔形”底構築完畢,開始脫離底部,在隨後的震蕩是反彈中,大盤K線組合構築瞭中軸對稱的“整理三角形”形態,8月17日選擇瞭上漲三角形突破走勢,但大盤並未突破3459點,K線組合技術形態轉向“上升三角形”,組合形態的不斷轉換,並不斷向有利於多頭方向轉變,這是我們一直強調的趨勢未轉變的原因所在。

其五、該如何看待創業板的走勢。近一段時期以來,讓市場擔憂並糾結的,就是之前一直強勢的創業板未能突破3000點,開始走弱,並拖累大盤走勢,K線組合構成“M”雛形,8月12日盤中跌破瞭“M”頭頸線位2605點,有破位跡象,但隨後走出小幅反彈走勢,又破壞瞭“M”形態,構成瞭非常復雜的技術形態,短期內還難以確認,目前還可以看成是高位平臺整理運行。

內循環為主、內外雙循環的第三個經濟周期已開啟,第三個經濟周期需要借助資本市場擴張來實現的,財富效應年輕化是這個周期的特點,是能夠激發活力的經濟周期,A股市場基本面確定,向上大趨勢明確,十年“黃金周期”毋容置疑,大盤短期波動及市場結構性熱點的轉換,不改市場運行趨勢。

風險提示:本文僅供參考,不作為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