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豬周期一般為3到4年,每一輪豬周期,不管是養豬戶還是投資者,有人賺得盆滿缽滿,也有人交瞭學費。

研究豬周期的內在規律,找準節奏,賺認知的錢,如果等豬肉價格漲起來,才去跟風養豬或者買股票,容易被割韭菜。

深諳行業規律,在低谷期進行佈局,高景氣時賣出,把養豬龍頭變成你的取款機。

2019年,我國豬肉消費量占全球44.5%,遠超歐美,豬肉價格在2018年5月見底,隨即開啟兩年的大牛市,受豬周期和非洲豬瘟雙重影響,加上監管趨嚴,很多散戶被迫退出,導致存欄下降,供給端吃緊。

今年南方雨季很長,影響瞭產能恢復,海外疫情爆發抑制豬肉進口,豬肉價格預計在三季度維持高位,頭部企業的盈利高潮會超預期,牧原股份的股價已經提前反應。

但是從長期來看,隨著規模化養殖的加速,供給端的產能逐步釋放,豬價下降是遲早的事,隻是這次豬周期因為特殊因素被延長瞭,頭部企業的景氣周期會比預期長一些,但行業景氣度下行是可以預見的,目前這個點位上車風險很大。

牧原股份因為具備成本優勢,比其他友商更具投資價值,是有周期性的成長股,人均肉食消費量還有不少提升空間,行業集中度也會提高,豬期貨的推出有望弱化豬周期的長期影響。牧原可能在三季度出現股價短期高點,目前可以繼續持有,但不宜上車。因為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可以持續跟蹤,在下一輪豬周期的低點佈局。這種是可以預見的機會,先做好研究,持續跟進,幾年會有一次大機會。

1/5豬周期

資料來源:Wind

2006年以來,經歷瞭三次豬周期,每次牛熊轉換大約3-4年,豬周期的底層邏輯是人性的逐利。

第一輪周期(2016年5月-2010年4月):豬價從6.7元/公斤漲到最高峰的17.4元/公斤,最終回落到9.5元/公斤。這次豬周期的主要原因是供求關系反轉,疊加全球金融危機、甲型流感和“瘦肉精”事件的影響。

第二輪周期(2010年4月-2015年3月):豬價從9.5元/公斤漲到最高19.8元/公斤,最終回落到10.5元/公斤,這次豬周期單純源於供求關系的改善。

第三輪周期(2015年3月-2018年5月):豬價從10.5元/公斤最高上漲至20.2元/公斤。最終跌到10元/公斤,這次豬周期同樣源於供求關系的變化。

因為豬肉下遊需求穩定,影響豬周期的因素主要來源於供給端。

當豬肉價格上漲時,養殖戶積極性提高增加供給,跟風的越來越多,供給逐漸過剩造成價格下跌,豬價下跌打擊瞭養殖戶積極性,散戶又開始退出造成供給端吃緊,豬價重新回到上漲區間,如此周而復始。

凡是散戶主導的市場,都會有很強的周期性,漲會漲過頭,跌也會跌過頭,每種行情演繹到極致,機構化以後,周期性會弱化,A股同樣如此。

本次豬周期主因是非洲豬瘟和供求關系變化,怡情和南方的雨季延長瞭高價區間。

本輪豬周期讓行業發生大洗牌,散戶在退出,龍頭不斷擴產,牧原這種低成本龍頭量價齊升,成為最大贏傢。因為養豬大廠的擴產,豬肉價格難以長期維持高位,最終整個行業註定是盈虧平衡的,隻有低成本的龍頭企業可以獲取超額利潤,在高位跟風養豬的,很多都會交學費。

2/5關鍵指標

養豬業的很多數據都是公開的,在豬企的業績公開之前,基本已經被預期到瞭,利好或者利空早已被市場消化。

養豬戶或者投資人,可以關註一些關鍵指標,以此對行情進行預判。

對於自繁自養的企業,生豬價格和飼料成本兩大因素至關重要。

豬糧比,是生豬價格和主要飼料玉米價格的比值,是衡量行業盈虧平衡的關鍵數據,盈虧平衡點一般在5.5到6之間,豬糧比越高,說明目前養殖的利潤越高,養殖戶補欄的意願越強,今年上半年,豬糧比均值為17.5左右,很多養殖戶賺得盆滿缽滿。

資料來源:Wind

如果是外購仔豬,除瞭考慮生豬和飼料價格,仔豬價格同樣重要,目前豬仔成本占到養殖成本一半以上,仔豬價格和生豬價格波動趨同,目前來看,自繁自養的利潤率顯著高於外購仔豬模式。作為自繁自養的龍頭,牧原股份的股價表現更好。

3/3天花板有多高

肉類消費水平和人均GDP息息相關,我國仍有大量貧困人口,對肉食消費持謹慎態度。

全球人均肉類消費為34.66千克/年,我國為32.20千克/年,韓國為57.7千克/年,美國為98.41千克/年,和發達國傢比,我國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019年和2020年,因為豬肉價格大幅上漲,消費量有所下降,但從長期來看,消費量依然會穩定增加。

當豬肉價格上漲時,其他肉類的替代性有限,從近兩年的數據來看,禽類出欄量的增速不高,牛羊肉因為國內養殖稟賦的限制,產量天花板明顯。

4/4行業集中度提升

我國生豬養殖處於規模化早期,國內生豬出欄場數超過3000萬個,場均出欄量隻有10頭左右,散戶化特征明顯。但去散戶化特征也很明顯,年出欄49頭以下養殖場的數量不斷下降。

相比之下,美國養殖場目前隻有5萬個,場均存欄量超過1000頭。

2019年,我國養豬業CR5隻有7.45%,美國CR5為32.62%,光老大史密斯菲爾德市占率就有14.66%,由於養豬行業存在規模經濟,未來市場集中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美國養豬業在上世紀80年代集中度大幅提高,養殖場數量由65萬銳減至30萬左右,場均存欄從85頭提高到150頭。

5/5是不是好生意?

規模化養殖有兩種模式:“自繁自養模式”和“公司農戶合作模式”

自繁自養模式以牧原股份為代表,從種豬到育肥豬一條龍,各個環節均由公司完成。

公司農戶合作模式以溫氏股份為代表,公司提供仔豬、飼料、疫苗等,由農戶養殖生豬,公司配備專業人員指導,根據合同回收成品豬並銷售,銷售完與合作農戶進行結算。

哪種模式更好?

牧原股份的自繁自養模式可以享受規模經濟和科技賦能,自研的自動化喂養系統可以減少人力成本,一名飼養員可以負責上千頭豬,因為是重資產模式,每年有大額的折舊攤銷。由於是集中化養殖,出瞭怡情損失會很大,所以牧原的防疫壓力更大,每年在疫苗和藥品上的投入不少。

溫氏股份的合作模式屬於輕資產,由農戶向傢庭農場轉變,農戶自行養殖,溫氏把精力放在賦能上,這種模式擴張也更快,但我國農村勞動力成本在上升,未來毛利會收窄。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成本會增加,但風險相對更低,輕資產模式靈活性更好,出瞭問題容易轉變航向。

新推出的生豬期貨,可以幫助養豬大戶進行套期保值,轉移瞭價格波動的風險,而對小戶來說,出欄不穩定,到瞭交割日難以保證交貨,沒法用這個工具。

豬周期源於散戶決策的滯後性和非理性,未來規模化養殖比例不斷提高,加上生豬期貨的推出,豬周期會不斷弱化,以美國為鑒,基本驗證瞭這個邏輯。未來的豬周期,更多是受不可抗力因素影響。

龍頭企業通過規模和科技賦能降低成本,又有期貨套期保值,對他們而言是一門不錯的生意。

養豬龍頭市凈率走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