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人為什麼越來越“摳”瞭?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有個很奇怪的現象,現如今的消費市場,更多以女性的消費為主,各種奢侈品、化妝品。

可以清晰看見,商場會依據女性的需求把化妝品、衣服等用一層來分類,而男性的物品幾乎沒有分離,一層搞定,有的甚至隻有稀疏幾傢賣男性物品的店。

每年的雙十一、雙十二等大促時節,也都是女性參與為主。都說女人的錢最好賺,因為女性需求是無窮無盡的,男性市場卻很難開拓。

也有不少女生吐槽,相親時遇到的奇葩男越來越多瞭,一開始便告知婚後需要財產分明,甚至在相親後,不滿意就直接要求女生把飯錢退回,不少人都吐槽現在的男人好“摳”,可為什麼會如此呢?

從思維層面來說

男性擅用理性思維,那些看起來沒有實用的物品,他們是不會輕易購買的。

所以,很多男生對穿著並不是特別講究,認為必備幾件就夠瞭,簡單幹凈,不用過多追逐時尚。

但是,他們把錢花在電子物品時不會過多猶豫,電子產品在他們的心目中是值得投入大量資金的,因為其消耗價值夠大。而好用的電子產品其中蘊含著高科技,與其價格相對應,算是合理支出。

女性則不一樣,她們是用感性思考的生物,買東西與心情掛鉤。生氣時,通過購買把自己內心的不悅情緒消化出去;而開心時,通過購買物品分享自己的開心。

買東西時總有一萬個理由來支撐自己,而購買這種方式,正是女生的快樂源泉,所以,當遇到自己喜歡的物品時,她們不會過多猶豫,下手便是瞭。

對於金錢消耗,男人總是看得更長遠,他們認為錢就該花在刀刃上,女性則更加追求當下的快樂。

從社會心理學來說

每個人在社會的角色都是多樣化的,我們也因為富裕的社會角色有著不同的行為方式。對於男性來說,他們需要擔當更多的傢庭責任,在外性格得剛強,整個傢庭的經濟也更依賴男性。

面臨結婚時,很多地方也需要男性能夠拿出彩禮,現如今的社會發展對男性要求也很高,對結婚的三件套也有瞭不同的定義。

最初的50年代很簡單,擺上一桌酒,婚時必吹嗩吶,坐轎子迎親,再撒一把糖就可以瞭;60年代講究的是低調為主,有好的嫁妝就行;

到瞭70年代,人們希望能有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及收音機“三轉一響”;80年代的人們隨著改革開放,更追求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來作為結婚必備;

90年代的婚姻追求彩電、影碟機和機車,如今,對三件套則有瞭新的定義:房子、車子、票子。

可以看出,每個時代的人對結婚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在社會發展迅速的今天,我們對男性的整體實力評價,都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

所以,常有人說:女生沒錢沒關系,嫁得好就行。但男生沒錢,隻會遭受世人的詬病。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所追求的物質也越來越精細化。


很多女生直接表示,她們不願意嫁給養不起自己的男性。這無形之中給男性帶來瞭金錢的壓力,讓他們深知金錢的重要性。

男性可以沒有高顏值,但如果沒有足夠的金錢,是很難立足於社會的。這樣的重壓下,男人花的每一筆錢都得精打細算,他們要承擔社會、女性和傢庭的三大壓力。

所以,他們更傾向能省則省的消費觀念,女生則不同,在未步入婚姻前,經濟都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外在對於女性來說也很重要

每個女人都希望在自己最美好的年紀保持最好的狀態,這種美可以為她們帶來自信,讓她們活得更加自由。

女生的財政壓力要小於男生,社會對於女性財產的規定很少,這也讓女生能夠放心大膽地購買。

男性在傢庭中都是頂梁柱的擔當,他們通常會攬下一個傢庭的全部大數額支出。未結婚的男性,也需要為自己的結婚籌備資產,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老婆本。

他們需要購入房子、車子等大消耗品,所以,日常每一筆節省的錢都是為日後的打算。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