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背後的“冷”思考!免稅題材被爆炒 王府井股價暴漲

央視網消息:來關註近期被市場追捧的“免稅概念”。在我國,免稅品經營資質是以牌照的形式發給專營公司,外部競爭者無法進入。今年6月之前,國內免稅市場僅有中免、日上、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僑七張牌照。近日財政部授予老牌百貨公司王府井免稅品經營資質,允許其經營免稅品零售業務,這一消息開啟瞭資本市場上免稅概念股的集體狂歡。

一塊免稅牌照引發瞭中國商業圈新的躁動。6月初,王府井喜提免稅行業“入場券”,成瞭中國第一個以零售企業身份入局免稅業的新秀。

7月8日,王府井集團發佈公告,計劃投入5億元用於開展免稅品經營等業務。“老字號”百貨的突然入局,攪動著國內免稅業牌局,王府井股價更是連續漲停,兩個月漲幅超過500%。

上海百聯集團也緊跟其後,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瞭免稅品經營資質的申請,百聯股份從6月底之後連續十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高達116%。中國國旅在改名中國中免一個月內,股價漲幅超過200%。

零售巨頭紛紛入局,“攪動”免稅市場這一池春水。而免稅概念的火爆,源於身處旋渦中心的海南。7月1日,海南離島免稅新政正式實施,不僅每年每人的免稅購物額度上調到10萬元,不限次數,還擴大瞭免稅商品的種類。一時間,三亞國際免稅城內人頭攢動,多傢奢侈品、彩妝及電子產品商傢門口排起長隊。

數據顯示,海南離島免稅新政實施第一周內,離島旅客累計購物6.5萬人次,購物總額4.5億元,免稅6571萬元,日均免稅939萬元,比上半年日均增長58.2%。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強勁的購買力也引得國際大品牌們加速入局。

路易酩軒集團、歷峰集團排名前兩位的全球奢侈品集團與海南省政府、各大免稅運營商展開積極合作,佈局海南市場。業內人士表示,借著海南免稅政策的東風,現在已經有多個奢侈品品牌對中國市場傾斜資源以彌補全球業績。

據貝恩咨詢統計,2019年中國消費者在境外消費奢侈品金額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而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僅約合2345億元人民幣,占比不到一半。但免稅的生意真的這麼好做嗎?免稅“熱”的背後更需要冷思考。

免稅概念如此火爆,讓監管層不得不出手降溫。7月10日,海南省財政廳等三部門聯合公告稱,未得到國傢相關部門和海南省批準,任何企業不得擅自發佈在海南設立離島免稅購物店等相關信息,否則將被依法追責。而鼓勵適度競爭,也並不意味著免稅市場會全面開放。公告表示,將按照經營品牌、品種、價格和國際三同步的原則,采用招標等市場化競爭方式選擇並確定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經營主體。

全球免稅店比價平臺創始人王猛:“如果滿大街都是免稅店,誰都賺不到錢。太多免稅店會導致無序競爭,最終需要回歸有序的市場。所以國傢進行調控還是有必要的,放松還是收緊,政策會隨之調整,都存在不確定性。”

作為旅遊零售產業中的一環,免稅市場的火爆也給旅遊業提出挑戰。攜程旅遊數據顯示,海南離島免稅新政公佈當天,平臺上對於海南旅遊的搜索熱度環比前一天增長200%。攜程平臺的機票數據顯示,免稅新政落地一周內,全國進出港海南航段同比去年增長超過30%。

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唐曉雲:“離島免稅政策是推進海南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政策指向不僅面向當前,更加立足長遠。從海南目前情況看,它還有一個發育的過程,國際消費環境、人才物流等配套設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當前資本一窩蜂地追逐免稅領域是存在風險的。”

有業內人士推測,新拿到免稅經營牌照的王府井集團很有可能借助其成熟的商業設施進駐市內免稅行業。然而這塊被稱為“藍海”的領域也並非一片坦途。第一傢倒閉的是汕頭免稅商場,後來改成當地最大的KTV。2011年,安徽合肥一傢市內免稅店開業不到一年就關門歇業。2016年,上海市內免稅店清算註銷,不再納入合並范圍;2017年,大連市內免稅店也被註銷。今年7月1日,開業32年的廈門免稅商場由於經營困難暗淡退場。更有多傢市內免費商場經營狀況等同百貨公司,艱難度日。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免稅經營牌照的稀缺性所帶來的優勢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企業要想盈利,一個是提高渠道的掌控力,讓消費者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價格優惠,第二個是制定好適合自己的營銷策略,第三個要提高服務質量。”

風起時,什麼都會飛;風要停瞭,又會回歸。免稅生意,可能沒那麼賺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