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共性思維:孩子永遠是孩子,無法分辨是非,婚姻需要我做決定

文|張平

插圖|來自網絡


網上看到一個新聞,有位30幾歲的大齡剩女,談瞭幾次戀愛,但是最後都因為母親幹涉而被分瞭手,女生來網上求支招,說自己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其中大部分人給出的建議是:自己態度強硬一點,不要受母親的幹擾,也就是說哪怕母親讓你分手,但你執意不分,其實她也沒什麼辦法。

老實說,這個方法雖然並不是不可行,但是我個人感覺治標不治本。

最好的方法,當然是說服母親學會放手,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作為母親不應該過多幹涉,更不要試圖去控制。

因為控制到最後,兩邊都不舒服。

身邊有一些比較聽父母話的朋友,用流行的話說就是“媽寶”。可能在父母看來,孩子這麼聽自己話是好事,但實際上對於孩子自身來說,反而是一種傷害。

一個成年人,如果過多依賴自己的父母,其實並不容易給到伴侶安全感,更沒辦法承擔起該有的責任和義務。

01.

曉歡今年32歲,來自三線小城,長得還算漂亮,目前在一傢大型商場做男裝督導。因為工作的關系,她經常能夠接觸到一些優質的男性。

由於曉歡長得漂亮性格也外向,還是挺受男生喜歡的,這些年,她陸陸續續也談瞭三次戀愛,老實說在她這個年紀,這樣的次數也不算太多。

她是一個比較長情的人,每一段戀情基本都保持在3年以上,一般不到感情穩定她也不會告訴父母,然而每次隻要她把男友介紹給父母認識,都會分手,這似乎成為瞭她身上去不掉的詛咒一樣。

曉歡的初戀是她大學時候的同班同學,那個男生非常喜歡她,大學畢業後曉歡也把他帶回傢見瞭父母,她是想和對方一直走下去的,隻不過她媽一聽說男生老傢在偏遠的北方,怎麼也不同意他們交往。

最後曉歡母親為瞭逼他們分手,各種給男生施壓,當時對方不過也就20出頭,哪裡受得瞭這些壓力,最後沒有和曉歡告別直接從她的生活中消失瞭。

02.

失戀後,曉歡沉寂過一段時間,後來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認識瞭第二任男朋友。第二個男朋友傢境不錯,本地人,有房有車,從條件來說無可挑剔。

但是最後她媽還是把他們拆散瞭,理由是這個男生太“媽寶”。

曉歡本人倒不覺得媽寶有什麼不好,何況對方傢庭好,對她也不錯,未來婆婆看起來也不像是難相處的人,她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

但她媽對她苦口婆心,說什麼現在沒結婚,問題都還看不清,等到結婚瞭就有她後悔的瞭。後來大概對方父母知道曉歡母親太過強硬,怕自己兒子受欺負,就逼著兒子和曉歡分瞭手。

因為是相親認識,這次曉歡失戀明顯沒有上次難受,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她就從失戀的痛苦中走出來瞭。

失戀以後,她換瞭一份工作,也就是去瞭大商場工作,她的想法也很簡單,趁年輕多嘗試。

在他工作中,她認識瞭一位溫文儒雅的紳士,對方哪裡都好,唯一的缺點是離婚,不過沒有孩子。

戀愛前兩年,她瞞得很好,後來31歲那年,母親逼著她去相親,不得已之下,她才把有男朋友的事情告訴瞭母親,最後毫無疑問,依然是被勸分手。

理由是擔心這種對婚姻不負責,其實曉歡的這個男朋友和前妻離婚時因為女方背叛,按說他是沒有責任的,但是曉歡母親還是覺得是不是男人太弱,所以女人才有瞭外心。

總之在曉歡母親的多次幹涉下,男人逐漸有瞭壓力,最後選擇瞭和曉歡分手。

03.

看起來,曉歡母親多次幹涉她的戀愛,是為瞭她好,但實際上,曉歡已經30多歲瞭,自己有足夠的判斷,也知道什麼人適合自己。

她從懵懂的青春期,走到而立之年,也經過瞭一些事,擇偶條件也在慢慢發生變化,就足可以說明她是一個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

但是她媽不這麼覺得,發現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思維:孩子永遠是孩子,無法分辨是非,需要父母代為做決定。

但是人生畢竟是孩子自己的,做父母的能夠替孩子做選擇,那麼是否能夠幫她過餘生呢?既然不能,就不要太多去幹涉,因為如果有一天,孩子因為你而過的不幸,作為父母反而更多愧疚。

為人父母,可以給到孩子一些建設性的建議,幫助他們看清楚感情、男人,但是一定不要去做那個指導別人做決定的人,即便對方是你的孩子也不能這麼做。

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追求,圈子不同真的不要強求,不要總覺得自己為人父母就有資格對孩子說三道四,實際上除瞭自己的人生,誰的人生我們都沒有權力指手畫腳。

更何況,還是關系到別人一生的婚姻大事,有些事,越控制,反而越不受控。


–END–

作者簡介:張平,心理咨詢師,婚姻傢庭咨詢師,知名情感自媒體。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