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紅薯”崩盤記:瘋狂吸納4.6億美元,36小時崩盤

文 | 棘輪 林格

過去兩天,DeFi 項目“紅薯”YAM牽動瞭幾乎所有DeFi玩傢的心。

年化20000%,鎖倉4.6億美元,YAM創下瞭DeFi項目的新紀錄。

上線不到一天,這個DeFi新星就聚合瞭整個DeFi生態10%的資產,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然而,上線不到36小時後,YAM宣告崩盤。

讓這一神話覆滅的,不過是一行代碼——它是一個致命漏洞。

YAM的36小時覆滅史,給所有DeFi從業者留下瞭深刻的教訓。

01“挖紅​薯”

“過去兩天,幣圈所有玩傢都被小小的‘紅薯’耍瞭。”DeFi玩傢張強感慨。

8月13日一早,在朋友的鼓動下,他研究起瞭“挖紅薯”的DeFi新玩法。

所謂的紅薯,即DeFi項目Yam Finance發行的代幣YAM,直譯為山藥。它使用紅薯作為自己的Logo,因此被圈內昵稱為“紅薯”。

8月12日凌晨3點,YAM正式啟動,不到1小時,投資者就向該項目註入瞭7600萬美元;僅僅過瞭21個小時,項目鎖倉資產就達到瞭巨額的4.6億美元。

與此同時,YAM的價格從初始發行價短時到達163美元的高價後回落,最後穩定在108美元的幣價上。

因為YAM,Yam Finance成為瞭DeFi圈最炙手可熱的明星項目。

那麼,Yam Finance到底是一個什麼項目?

在模式上,Yam Finance結合瞭近期DeFi圈火爆的YFI與AMPL項目。

而在讓玩傢“賺錢”這件事上,它幾乎照搬瞭YFI的模式,平臺存在多個資金池,玩傢們投入資產,系統會自動將資產導入各個主流DeFi協議,以獲得最大收益。

YAM的總鎖倉資金及各質押池資金量

而這一收益,高達年化9000%-20000%。

與此同時,Yam Finance的流動性挖礦機制,也會讓最早進入遊戲的玩傢受益。“我身邊就有人搶到瞭YAM的‘頭礦’,一晚賺瞭30多萬美元。”張強表示。

越來越多的玩傢,開始瘋狂地加入YAM挖礦。

但8月13日上午,Yam Finance官方卻突然發佈消息,號召玩傢們拯救YAM。

“長話短說,我們發現瞭一個Bug。”項目方要求,所有YAM玩傢立刻參與社區投票,提交一份修改提案,以更正這一Bug。

在官方Medium上,項目方介紹瞭這處bug所在的代碼。

這行錯誤的代碼為:

totalSupply =initSupply.mul(yamsScalingFactor);

而正確的代碼應該是:

totalSupply =initSupply.mul(yamsScalingFactor).div(BASE);

錯誤的代碼,僅僅少瞭“.div(BASE)”。看上去這並不是一個大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

02 崩盤

區塊鏈安全機構PeckShield發佈的報告顯示,就是這個小小的“.div(BASE)”,讓Yam Finance徹底崩盤。

8月13日凌晨,Yam Finance團隊發現項目的rebase(彈性供應)機制存在Bug:智能合約在執行rebase操作時,會自動制造額外代幣,而數量則是驚人的1000000000000000000個。

這些代幣憑空產生後,大大增加瞭YAM的總量。而Yam Finance規定,平臺的任何規則都需要社區投票才能修改,隻有提案獲得超過YAM總量4%以上的票數,才能獲得通過。但YAM的bug會讓YAM投票量永遠無法超過4%,無法通過任何投票。

因此,社區必須立刻發起緊急投票,才能在YAM被增發前拯救這個項目。

在社區玩傢們的集體努力下,投票順利完成。然而,一切還是太晚瞭。

根據Yam Finance的規定,投票提案通過後,至少需要12.5個小時才能被執行。但12.5小時後,Yam Finance已經觸發瞭rebase。開發者和玩傢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項目死去。

在Gate.io交易所上,YAM在8月13日下午4時39分開放交易的一瞬間,幣價就由108美元暴跌到0.8美元,跌幅高達92%。

YAM幣價走勢 來源:Gate.io

即便考慮到YAM增發帶來的幣值縮水,這一數字也令人無法接受。

“對不起大傢,我失敗瞭。”北京時間8月13日下午,Yam Finance開發者Belmore在Twitter上留下這句話,宣告YAM的覆滅。

從發起到崩盤,Yam Finance的壽命僅有36個小時。“不止是DeFi,這可能是整個幣圈有史以來最短命的項目。”有玩傢感慨。

“這是幣圈歷史上最魔幻的一天。上午大傢還在討論如何挖‘紅薯’賺錢,下午就變成瞭‘臥槽,還好我沒挖’。”張強對一本區塊鏈表示。

YAM Finance也是這輪DeFi熱潮中,第一個崩盤項目。

誰該為這個大崩盤負責?

在許多從業者看來,是Yam Finance的開發者。

“項目方連基本的單元模塊測試都沒有做。如果他們對自己的rebase模塊做瞭測試,這個問題就很容易暴露出來。”PeckShield品牌總監郝天對一本區塊鏈表示。

一位網絡安全工程師對一本區塊鏈表示,Yam Finance的bug屬於低級錯誤。“如果是正規的IT企業,隻要經過內部的代碼審閱、項目測試,就可以避免這一問題。”

03 隱藏極深

“Yam Finance犯下的低級錯誤,暴露出瞭目前DeFi從業者的急功近利心態。”區塊鏈研究員孫原表示。

他指出,Yam Finance其實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模式創新,隻是將此前DeFi圈火爆的AAPL、YFI等產品進行瞭模式整合,技術門檻不高。

“圈內肯定有多個團隊在開發類似產品。因此,YAM隻要早一天上線,就能多一分成功的希望。”他表示。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開發者必然會先求快,再求好。

事實上,Yam Finance確實是一個速成項目。其官方Medium上的文章稱,項目從啟動到上線僅用瞭10天時間,代碼也沒有經過任何審計。

這一切,最終都為Yam Finance的失敗埋下瞭伏筆。

萬幸的是,Yam Finance的Bug並不會影響玩傢們在平臺上抵押的其他資產。“參與YAM挖礦的玩傢,有賺有賠,總體來說不賠不賺。但在二級市場上買入YAM的玩傢,肯定都損失慘重。”張強表示。

“目前來看,DeFi圈的‘流動性挖礦’本質上還是個零和遊戲。”孫原表示,“在YAM之前,DeFi玩傢大多賺瞭錢,這是不正常的。從YAM開始,賠錢的人將會越來越多。”

但在從業者看來,YAM的失敗,並不意味著DeFi的失敗。

“從項目本質上來說,YAM就走偏瞭。”網錄科技副總裁李尼對一本區塊鏈表示,“就算沒有Bug,YAM也不是一個能夠長久維持的項目。因為它本質上沒有應用場景,隻不過是自己做瞭一個‘池子’,再將資金引入其他DeFi協議。”

他指出,Yam Finance的失敗給DeFi生態帶來兩點啟示。

第一,DeFi信仰“代碼即法律”。在這一點上,開不得任何玩笑。一旦代碼出問題,對項目、行業就是毀滅性的災難。

第二,DeFi從業者要反思金融產品的場景,不能把DeFi做成傳銷或FOMO遊戲。

在李尼看來,YAM等近期火爆的流動性挖礦項目,將DeFi帶入瞭歧途。

他認為,YAM等流動性挖礦項目,更類似於資金盤,在本質上不存在任何金融應用支撐。一旦“0成本”印出來的幣出現下跌,就可能導致死亡螺旋,讓項目崩盤。

從早年的穩定幣、抵押借貸、去中心化交易所,到現在的流動性挖礦、聚合投資池,DeFi生態越發龐大,但一些應用選擇的道路,卻越走越偏。

YAM是第一個失敗的DeFi項目,但它不會是最後一個。

顯而易見,DeFi圈未來還會出現許多模仿YAM的項目,而它們的結局,都殊途同歸。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