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規定期限將至,銀行“吸儲利器”將徹底消失?儲戶好日子沒瞭

如今隨著餘額寶的收益持續下跌,P2P平臺暴雷不斷,很多人又重回銀行的懷抱,存錢、理財首選還是銀行。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存款總額為72.44萬億,到2019年末就達到瞭82.14萬億,2018年全國非保本理財產品4.8萬隻,存續餘額22.04萬億元,2019年底存款餘額達到瞭26.84萬億元,從央行公佈的數據就能看出來,現在選擇銀行存錢和理財的人越來越多瞭。

那為什麼國人會衷愛到銀行存錢和理財呢?國人存錢理財偏愛銀行主要是因為銀行背靠國傢這棵大樹,好乘涼,安全性比較有保障。存款的話,即使銀行破產倒閉50萬以內也是保本保息,理財產品的話,很多銀行為瞭吸儲也是開出瞭保本保息的剛性兌付的承諾。

從全國理財產品的存續餘額上我們也能看出來,理財產品算是銀行的“吸儲利器”,但是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給儲戶剛性兌付的行為,央行認為其違反瞭經濟發展規律,理財產品屬於投資產品,投資就要自擔風險,而不是讓銀行等金融機構去承擔,銀行對於理財產品剛性兌付,其實是在掩蓋風險,當銀行幫儲戶兜底的次數多瞭,積累到一定程度,銀行可能也會爆發風險,嚴重的可能會破產倒閉,這也是為什麼央行要打破理財產品剛性兌付的原因。

為打破理財產品剛性兌付,2018年央行發佈瞭《資管新規》,新規明確要求銀行理財產品不得剛性兌付,但是為瞭要給儲戶一個適應期,執行時間推移到2021年1月1日,也就是從明年起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要自擔風險,即使虧損瞭,銀行也不可能在給你填窟窿瞭。這對於一直在“躺賺”的儲戶來講,並不是好消息,未來“躺賺”的好日子可以說沒瞭。

其實儲戶也不必過於擔心,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虧損的概率也是比較低的,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6年,銀行兌付的理財產品虧損的數量一直低於0.06%,也就是1萬隻理財產品中虧損的也就隻有6隻,而且虧損的本金率也就隻有在10%以內,相當於100塊錢會虧損10塊左右。

當然虧損概率低並不是說就不會虧損,有的人是承受不瞭任何風險的,比如一些老年人,這些錢可能是一輩子辛辛苦苦存下來的或者是其養老金,所以針對這個問題,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銀行將會對儲戶做一個風險評估,看儲戶能承受多大的風險,購買相應的理財產品。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對於風險等級從低到高的劃分為,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如果購買的R1和R2級別的理財產品,虧損的概率可以說幾乎為零,屬於是低風險理財,R3到R5級別的理財產品,虧損的概率會比較大一些。

《資管新規》的執行,對銀行來講是比較有利的,對儲戶來講以後想要在“躺賺”幾乎不可能瞭。其實從銀行這兩年發行的理財產品也能看出瞭,銀行已經在慢慢的過渡,發行的很多理財產品已經不再保本保息,不承諾剛性兌付,隨著央行規定的日期到來,保本理財產品將會全面退出市場。快來評論區聊一聊你對理財產品的看法?

禁止媒體機構轉載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