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頭息約等於本金, 這些超利貸“強制下款”套路需要警惕!

因好奇心點開貸款平臺,填完資料就直接收到貸款,想“原路退回”卻要還翻倍金額。近日,鐘先生向南都記者報料稱遭遇“強制放貸”,僅填寫個人資料就“被迫”收到一筆貸款,五天後就必須還款,且還款本息和差不多是本金的兩倍,砍頭息部分超40%。跟鐘先生在同一平臺有同樣遭遇的人已逾百人,經南都記者排查,這樣的貸款平臺至少有幾十傢。去年被央視315晚會曝光的“超利貸”地下團夥似乎又死灰復燃。

貸款平臺“強制下款” 要四成砍頭息

“一秒查詢貸款額度”、“快來試試你的信用是多少錢?”……一種新的貸款套路又出現瞭。這些藏匿在貸款論壇、視頻網站、購物網站等平臺的貸款廣告,正在誘導有貸款意向和需求的用戶點擊,不僅賺取瞭用戶點擊量,還逐步引導其完善個人信息,最後“強制下款”騙取高額砍頭息。

鐘先生告訴南都記者,他在一款名叫“易捷管傢”的貸款APP上登記瞭姓名、手機號碼、身份證號及銀行卡信息等基本資料後,在並未申請貸款的情況下,貸款平臺放款1300元,根據平臺顯示信息,鐘先生需要還款2500元,“砍頭息”高達1200元。鐘先生認為,強制打款到銀行卡,且貸款利息如此高,自己這是被平臺“套路”瞭,便找客服協商,“本來就不想用這筆錢,希望馬上退還。”而平臺客服為其提供瞭所謂的“銷賬”解決方案,即為鐘先生減免500元的手續費,還需還款2000元,仍有700元是砍頭息。當鐘先生隻還款1300元後,平臺客服威脅鐘先生稱,五天到期後不按2500元還款就將電話騷擾他的傢人。

鐘先生的遭遇不是個案,南都記者以“強制放貸”為關鍵詞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共搜到618條結果,在聚投訴平臺上共搜到179條結果。瀏覽投訴內容,貸款平臺的下款“套路”均與鐘先生的遭遇如出一撤,隻是平臺與金額不同罷瞭。南都記者在鐘先生指引下進入到一個逾200人的“易捷管傢受害人”QQ群,同時,南都記者通過貸款論壇的爆料帖,進入另一個超300人的“強制貸款受害人”交流群。南都記者發現,近一周,兩個群裡都不斷有新的“受害人”進入尋求解決方法。根據投訴內容梳理,至少有以下30傢平臺存在“強制下款”騙取高額砍頭息的問題。

714、55超利貸仍在隱秘化運行

從這些貸款平臺的利息和借款周期來看,與去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動物系”714高炮平臺如出一撤,甚至是借款周期更短的55超利貸,在現金貸地下市場上曾一度非常流行。不過,在不斷被媒體曝光後,這些平臺的運作變得更為隱秘。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這類“強制貸款”APP一般隻能通過外部鏈接下載,在正規的APP應用商店是無法搜索到的,甚至有的平臺連APP都沒有,隻有一個網頁。那麼借款人是從什麼渠道接觸到這些貸款鏈接的呢?面對南都記者詢問,有借款人稱是在一款名叫“菜鳥好借”貸款超市中找到的,但當南都記者試圖搜索下載這款APP時,已經無法從各大搜索引擎上找到下載渠道。一位互金從業人員告訴南都記者,這是因為這些貸款平臺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兒的“草臺班子”平臺,可能一個平臺隻有十幾個人,甚至幾個人,而這樣的平臺被稱為“口子”,地下運行的可能有上萬個。

這從平臺展現給用戶的操作方式上可以看出來,所有這種“強制放貸”的平臺都並無與借款人簽訂的貸款合同,而且同一平臺跟用戶發生資金往來的銀行卡賬戶會有不同。待用戶填寫完個人資料後幾分鐘,貸款平臺就會通過某個私人賬戶向借款用戶銀行卡打款。根據借款人提供的截圖交叉對比發現,同一平臺前後使用瞭不同的私人賬戶打款給借款人,或收取借款人還款。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這可能是為瞭規避被判定是“非法放貸”的風險。據瞭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於2019年10月21日發佈並實施的《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幹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規定,未經監管部門批準,或者超越經營范圍,以營利為目的,經常性地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放貸款,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而前款規定中的“經常性地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放貸款”,是指2年內向不特定多人(包括單位和個人)以借款或其他名義出借資金10次以上。

廣東廣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暨非法集資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主任曾傑指出,這些放貸平臺的年化利率高於36%,已涉嫌非法經營罪。對於這些沒有註冊公司的平臺,放款收款都是個人的針對公眾放貸行為,也極有可能涉嫌無資質從事放貸活動。但上述貸款平臺操作隱秘,有可能難以判定其從事無資質放貸活動。曾傑律師認為,即使無法認定其犯罪,這種行為從民事關系上,也屬於一種違法職業放貸人行為,相關借款約定,放貸人主張的利息、手續費、逾期費等都屬於無效行為。

職業“擼口子”人群需警惕個人數據倒賣風險

那麼,鐘先生等受害人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呢?上海茂泰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諸東華認為,假設這些借款人五天後不償還平臺主張的費用,也沒有問題,因為在這一案件中,借款人本人在交易過程中是不想貸款的,且在交易之前沒有簽署合同,甚至沒見到有合同,這種情況已經屬於強迫交易,嚴重的話是刑事犯罪。

不過,鐘先生等貸款人訴稱,不還款已經遭到平臺方爆通訊錄催收,並出言侮辱。曾傑律師指出,爆通訊錄催收涉嫌采用軟暴力方式獲得非法財產,受害人可以主張拒絕支付相關利息和逾期費,同時要積極向金融監管、公安機關報案。他建議,舉證的方式一般是提供相關的聊天記錄,借款記錄,銀行流水、轉賬記錄等等。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隨著越來越多“受害人”開始在QQ群、現金貸論壇抱團應對“強制放貸”平臺的“收割”,南都記者發現這些借款人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本身相對“清白”的借款人,他們可能的確因為好奇,下載APP後打算先瞭解情況,但沒想到被強制借瞭一筆利息過高的貸款,希望解決問題;而另一種,則是一些在借貸圈裡被稱為“老哥”的人,他們本來就以“擼網貸口子”來支撐自己的日常花費,過著“借新還舊,以貸養貸”的生活。

當這些“老哥”瞭解到“強制放貸”的這筆錢可以不用還後,主動搜羅這些平臺操作借款,希望能鉆空子薅羊毛。用他們的話說,這就是“白給”。一位“老哥”分享瞭他連刷39個平臺借款的視頻,從視頻看到,平均借款金額1700元左右,甚至想成為中介,用自己的資質幫其他需要的人借款。

這些人口邊常常掛著“征信花瞭沒事”、“大數據花瞭沒事”、“隻要還有這樣的口子給錢就行”等言論。其中“征信花瞭”和“大數據花瞭”是指他們由於借款太多,又有逾期記錄,上瞭央行征信的黑名單,或是網購等大數據資質也已經很差瞭。“擼口子”大軍們似乎從來沒有把個人大數據信息當回事,但實際上,他們時刻面臨著大數據倒賣的風險,容易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

近期,全國公安機關就一舉搗毀瞭一批非法網絡推廣團夥,主要實施貸款類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根據江蘇蘇州公安機關披露的信息,這些團夥瞄準有明確貸款意向的人員,根據他們在互聯網、手機APP等的瀏覽、搜索記錄,特別是關於“貸款”“下款快”等關鍵詞搜索及相關貸款頁面的停留時間,分析其貸款意向,從而精確推送大量虛假貸款廣告。以“小額貸款公司”、“投資公司”等名義,打著“無抵押”、“零門檻”、“低利息”、“3分鐘放貸”等招牌當做誘餌,吸引借款人上鉤,在此基礎上,不法分子誘騙有貸款意向人員在虛假貸款廣告頁面填寫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進而將非法收集的個人信息販賣給電信網絡詐騙團夥。

一位公安部門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建議借款人盡早遠離非法網貸,一定要註意選擇正規的貸款平臺,應該同時尋求警方援助和向金融監管部門投訴,可以嘗試“雙管齊下”地解決問題。

采寫:南都記者 熊潤淼

實習生廖泓雅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