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日等7經濟體不滿中方食品進口新規,聯合致信海關總署

(觀察者網訊)為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對進口食品日益提高的安全要求,我國海關總署今年4月出臺兩項新規,對境外食品生產企業分別提出註冊、檢驗和標簽包裝的新要求,於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

但彭博社11月8日報道稱,這引發歐美7個經濟體的不滿,試圖“組團”向中方施壓。根據彭博社拿到的一份文件副本,美國、英國、日本、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瑞士的外交人員曾在10月27日向我海關總署遞交聯名信,希望將上述新規推遲“至少18個月”。

上述國傢的外交人員聲稱,盡管他們國傢的政府分別與中國海關總署進行瞭“大量接觸”,但仍認為中方4月出臺的新規在執行情況和具體規定方面“缺乏明確性”。

這些外交人員在信中寫道,他們擔憂新規可能會使食品延遲進入中國、“擾亂全球食品供應鏈”,還質疑新規中的許多要求與受其影響的產品所呈現的風險水平“似乎並不相稱”。

他們隨後向中國海關總署建議,中方在執行新規前應通過世貿組織和雙邊方式,與貿易夥伴進行進一步討論和磋商,“強烈鼓勵”中方在實現食品安全目標過程中減少對進口食品的限制。

據彭博社報道,這7個經濟體的外交人員希望我國海關總署將上述新規推遲“至少18個月”。

聯名信中所指新規為我國海關總署於4月12日發佈的海關總署第248號令(關於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規定》的令)和海關總署第249號令(關於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的令)。

根據海關總署官網發佈內容,第248號令明確瞭所有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必須經海關總署註冊、註冊實施分類管理(分為“所在國傢(地區)主管當局推薦註冊”和“企業申請註冊”兩種方式)。該新規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248號令的實施目的,是進一步發揮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制度在食品安全源頭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優化註冊程序,明確各方責任。在此新規出臺之前,僅部分高風險食品(如肉類、魚類、乳制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的生產商有註冊義務。

第249號令則是對進口食品標簽有瞭新規定,同樣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

其中要求進口食品的包裝和標簽、標識應當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傢標準、依法應當有中文說明書,進口鮮凍肉類產品、進口水產品內外包裝上應當有牢固、清晰、易辨的中英文或者中文和出口國傢(地區)文字標識,進口保健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的中文標簽必須印制在最小銷售包裝上、不得加貼……

彭博社稱,這封聯名信表明,中國的外國供應商越來越感到沮喪,因為他們不知道運往中國的船隻能否成功卸下貨物。聯名信遞交之際,受疫情和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歐美多國正面臨巨大的航運瓶頸。

一名知情人士告訴彭博社,一些外國食品制造商和政府還感到擔憂,擔心不遵守註冊規則可能會導致高昂、緊急的物流延誤。

正如上文所述,新規完整文件早於4月12日便對外發佈,到2022年1月1日正式實施,為境外生產企業留出超半年的準備時間。所以,7個經濟體外交人員有時間寫聯名信,卻沒時間遵守新規?

此外,我國海關總署官網於4月26日發佈對第248號令和第249號令的官方解讀。

海關總署明確表示,隨著我國進口食品貿易量快速增長以及消費者對進口食品安全要求日益提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國際貿易摩擦、國際食品安全面臨新風險新挑戰等新形勢新變化的影響,現行規定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予以修訂。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主要配套活動,2021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峰會、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肉類大會11月7日在上海舉行。

會上公佈的《2021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食品進口額突破千億美元,達到1077.3億美元,今年進口食品市場利好因素進一步釋放,農產品進口平均關稅由20年前的23.2%,下降到目前的15.2%,是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水平的1/4。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食品進口1014.1億美元,同比增長29.8%,報告預計全年中國食品進口總額的增速將超過20%。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