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果然沒看錯人!默克爾離任之際,給中國送瞭一份大禮

外交是世界各國之間活動往來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國與國際上很多國傢都建立瞭友好的外交關系。但由於歷史問題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我國與俄羅斯、朝鮮及非洲等國傢的外交關系更為密切,而與美歐之間的交流則相對較弱。但在歐洲,有一個國傢領導人卻與我國關系非常好,被我國人民親切地稱為老朋友,她就是有鐵娘子之稱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她在任期推動瞭中德長達十餘年的黃金外交關系,最近她即將卸任,還給我國又送瞭一份大禮。

提起德國,大多數國人都抱有一絲好感,或者說不是那麼反感。要知道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挑起者,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且德國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都與中國截然不同,可事實是,相比較於歐洲各國,多數國人在對待德國的態度反而是更加溫和,這是為什麼呢?德國和中國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呢?

首先就是軍事上的合作,主要是武器交易。洋務運動時期,晚清政府派遣使團前往歐洲準備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李鴻章先找瞭實力強大的英國,但是英國人可不希望清王朝能夠再一次的崛起。因為這會極大地損害他在印度的利益,所以英國政府拒絕瞭李鴻章想要軍購的請求。當時的德國人為瞭促進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就選擇瞭對外軍售這條道路,因為軍火生意是這個世上最賺錢的生意。雙方一拍即合,開始瞭軍事上的合作。德國人為瞭清政府不僅建造瞭戰力強大的艦隊,還把諸多戰艦結構以及關鍵技術毫無保留的全部交給瞭清王朝北洋水師。

其次就是民國時期的軍事制度扶持。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購買瞭大量來自德國的軍事武器。同時,還聘請瞭許多退役的德國軍官。這一舉動不僅讓德國的戰後受到重創的經濟獲得瞭稍微的喘息,更是讓德國軍事實力在最大程度得以保存。而這些德國軍官在受聘來到中國後,不僅帶來瞭先進的軍事制度,還有先進的軍事作戰理念,為國民政府培養瞭一支絕對的主力部隊。

然後就是南京大屠殺時期的難民收留。德國人約翰拉貝在南京淪陷後,先後收留瞭600多位逃難的中國難民,之後更是靠著自己的力量組建瞭一個國際中立區,整整收容瞭25萬南京難民。在面對歐盟事務以及美國的幹涉,默克爾也是展現出少有強硬風格。一邊接納從中國逃難來的難民,一邊為瞭德國能源安全與俄羅斯簽訂長期輸送協議。對於美國人想要拉攏歐洲壓制中國的想法,默克爾也是明確拒絕,因為她對於中德關系或者說中歐關系有著清醒的認識。

在默克爾16年的任期期間,她曾先後來訪中國12次,是西方國傢理念與中國互動最為頻繁的國傢首領之一。除瞭北京以外,她也去過中國許多地區。2014年,默克爾以總理身份第七次訪華,去我國號稱天府之都成都參加中德城鎮化合作論壇。在那裡參觀訪問我國知名企業一汽大眾公司,還去瞭成都的菜市場采購,體驗瞭一把我國的市井文化。在成都參觀期間,默克爾表示很喜歡成都的食物,尤其是女生都愛的麻辣燙,讓人覺得十分可愛。之後幾次訪華期間,默克爾還逐一走訪瞭安徽、杭州、武漢等地區,足跡踏遍瞭我國南北各地。在舉手投足之間,默克爾都表達瞭她對中國風景,文化和美食的喜愛。這讓我國人民感受到瞭滿滿的誠意,因此,我國百姓也對默克爾的印象很好,坊間風評頗高,正是有瞭她的這些親身經歷,讓默克爾加深瞭對中國的瞭解,也讓德國在對華態度上日友好密切。

默克爾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表示尊重。她認為,這一成就主要歸功於中國人民的勤奮、智慧和技術能力。德國和歐洲必須建設性地看待中國的成就。默克爾特別強調,中國的經濟成功不是氣味的威脅。一些德國甚至歐洲媒體經常對他進行催眠。中國應該被視為一個競爭主題。在這方面,默克爾的回應是,競爭對手也可以在相互平等和遵守相應規則的基礎上建立夥伴關系。默克爾還表示,在她看來,脫鉤等同於蒙住自己的眼睛和蒙蔽他人的能力。2020年下半年,德國將成為歐盟輪值主席國,在中歐關系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對於美國特別關註的華為5g,德國聯盟黨基本上決定不排除華為參與德國5g建設,而是決定為5g建設設定高安全標準。由於德美之間有著漫長的蜜月期,但鑒於一個又一個事實,德國完全看到瞭美國的真實面目,決心自主發展。

中德關系發展得很好。中國高度重視與德國關系的穩定發展。中國也願意與德國新政府保持雙邊關系與合作。默克爾上臺以來一直相對穩定。德國人也叫她德國母親,她毫無問題地度過瞭每一次危機。在默克爾的領導下,德國安全地度過瞭幾次危機和突然爆發的疫情。在大國之間的博弈中,默克爾一直以冷靜的態度處理歐洲國傢之間的關系,這一點得到瞭中國的高度贊賞。因為一切都需要考驗,中國的外交政策也基於5000年的文化傳統。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中國人民主張和平發展。我們絕不會主動恐嚇別人。盡管德國將任命新的領導人,但中德之間的友好關系將繼續下去。與中國的合作與互動是合作與共同發展的必然。默克爾積極推動歐盟對華投資協議的簽署,加強中俄貿易合作,為雙方帶來利益。

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日均雙邊貿易額達到10億歐元。自從中國開始建設中國的“一帶一路”並開始工作以來,中歐之間的距離已經縮短,中歐之間的貿易也變得更加頻繁。特別是,可以說,德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對兩國經濟有著重大影響。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許多德國公司依賴中國市場發展。例如,德國大眾在中國的銷售額占其總銷售額的一半。難怪德國《每日商業報》曾評論說,中國再次成為德國汽車公司的救星。德國生產的產品質量早已為人所知,但無論產品有多好,人們都必須購買。中國的制造市場非常大,精密度很高,德國的機械和設備精度很高,這也是雙邊合作的好機會。

默克爾已經上任多年,如今她也要選擇好好休息瞭。面對不少外媒對中德關系的猜測與議論,默克爾選擇在卸任前幾日與中方進行視頻通話,為未來中德友好關系打下瞭一劑強心劑。默克爾表示,無論未來德國政壇面臨怎樣的局面,德國始終都會加強中德雙方的合作,共同面對來自世界性的挑戰難題,此次通話與我國來說是默克爾卸任之際送給我國的一份大禮。我國領導人表示,中國人最註重情義二字,我們永遠歡迎默克爾這位老朋友到中國來。並對其任期以來,在中歐關系發展中作出的努力給予肯定和感謝。中德雙方領導人的發言似乎都在為日後中德關系和中歐關系的發展定下主要基調,特別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講話更是為下一任總理設定的目標和要求,中德兩國目前的狀態與合作關系,對雙方都帶來瞭質的提升,並且也符合兩國人民的期盼,希望在默克爾卸任後仍然能夠發揮餘熱,以她的影響力繼續推動中德關系的發展。

德國正得益於中國推動經濟的復蘇,選擇與更具潛力的我國合作,對於改善西方世界的看法是一個良性的表現。這說明中國已向世界證明瞭彼此針對是錯誤的決定,不僅不會得到好處,甚至可能錯過發展良機,而積極參與則可以借此與中國合作,形成雙贏局面,才是值得嘗試的正確行為。中德兩國的關系磕磕絆絆的發展100餘年。在這其中有過幫助,但也有過期待,但是最終的結果是,中德兩國可以在更多領域展開合作。中國在擁抱世界的同時,也希望世界瞭解中國,中德兩國關系就像一面鏡子,照映著未來。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