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為何沒變少,反而“越用越多”?

綜述

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人類歷史上出現瞭第一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期,人類歷史上出現瞭第二次工業革命;到瞭20世紀中期至今,人類歷史上出現瞭三次工業革命。盡管每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的契機並不相同,但幾乎都起到瞭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在回想這三次工業革命之時,我們除瞭對前人的智慧無比佩服外,也對為人類提供幫助的各種自然資源表示感激。如果沒有這些能源的幫助,人類完成工業革命的夢想無疑會十分困難。

可就這些能源之中,石油資源近些年來的變化卻讓人十分不解。例如我們都知道石油本身明明是不可再生資源,可為何石油不僅沒有變少,而是“越用越多”呢?

資源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在於資本主義國傢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傢逐漸轉變為帝國主義所導致的。

可除此以外,各個國傢對於能源的爭奪也同樣是導致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即便是到瞭現如今這個時代,因為石油而爆發的戰爭依舊存在,資源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基於我們對石油資源的瞭解,這種能源有著不可再生的性質,所以曾經各個國傢因此而爆發沖突似乎是可以理解的。可事實上,除瞭不可再生之外,石油資源的重要性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這一點不必多說。像中東地區的許多國傢,在沒有發現石油資源之前,整體發展速度都是比較緩慢的;可發現瞭石油資源之後,國傢經濟高速發展,其速度令人嘆為觀止。

其次就是增強國傢整體實力,要知道現如今石油以及石油的各種化工產品已經融入瞭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早已不止局限於為戰爭服務。

在這樣的前提下,一個國傢隻要擁有足夠的石油資源,那必然不會在之後的發展中被他國掣肘。

最後就是石油資源對於改善環境的幫助,很多人對這一點很難理解,畢竟資源發掘的過程本身就容易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怎麼可能起到任何幫助作用呢?

事實上,這種觀點主要來自於曾經人們開采技術不成熟,導致環境受到污染。可如果在之後的開采過程裡面,我們能夠改善開采技術,那麼實現這一設想的可能性自然會無限增加。

以沙漠資源為例,在人類開采沙漠中儲存的自然資源時,自然可以順帶改善沙漠環境。雖然現如今這樣的改善工程還停留在預想階段,但未來總有一天會變成現實。

資源是如何形成的

其實要瞭解石油資源明明是不可再生資源,卻越用越多的問題,我們可以先瞭解資源是如何形成的。在當前學術界之中,一直都有兩種不同的聲音對石油形成表示質疑。

一種是有機形成說,另一種則是無機形成說。有機形成說的意思是:石油本身是由各種動物和植物的屍體埋藏在土壤中以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有機物發生反應,然後再特定的自然環境中形成。

而無機形成說的意思是:石油是通過石油中的無機碳和氫經過化合作用形成而來。受到主流思維的影響,我們曾經一直都比較支持有機形成說。

可當科學傢們在實驗室中檢測出石油的碳氫成分與無機形成石油的化學方程式成立以後,不少人都十分的迷茫。石油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似乎誰也無法給出具體答案瞭。事實上,或許這兩種思維方式都對,隻不過是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的進步,我們的發現石油形成的可能性越來越多而已。

石油為何越用越多?

  • 礦產資源中型曲線規律

既然石油中的碳氫分子與無機形成石油的化學方程式成立,那麼是否石油越用越多的情況中含有人為幹預的因素呢?答案是否定的。

事實上,自然界中所有自然資源都離不開礦產資源中型曲線規律,也被稱作哈勃也頂點以及石油峰值理論。其大意是說,像石油這樣的不可再生資源,任何地區的石油產量都會達到最高點。

當到達瞭最高點以後,這個地區的石油產量就會不可避免地下降。以我們每天上班乘坐地鐵為例,在某一個站臺為止,人們擁擠的進入地鐵。

地鐵的容量畢竟是有限的,所以在達到一定限度以後就不能在往裡進人瞭,石油同樣如此。隻不過在這兩個對比事例中有兩個不同的區別,其一:石油井是對外提供資源,而地鐵是向內吸納人員;

其二:地鐵到達下一個站臺之後,有人下車,有人上車,在某一段時間內會保持基本數量不變。可石油產量在達到峰值以後,就隻能逐漸降低瞭。

  • 人類認知的變化

那麼為什麼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會出現石油資源越來越多的現象呢。要知道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許多科學傢都篤定石油資源必定會越用越少,最終直至枯竭。

這樣看來,現實豈不是和科學傢們的推測完全不符?不僅如此,從1985年至今,世界范圍內的石油儲存量相比之前增加瞭一倍以上,並且數量還在不斷的上升,這又該作何解釋?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那就是石油的總量是不變的,但人類的認知卻在不停的發生變化。在1985年以前,我們人類探查到的石油資源大致是恒定的。

科學傢們之所以會推測資源會越來越少,直至枯竭,也主要是從這個數量和人類的消耗速度來進行判斷的。就像是解答一個問題的時候,兩個變量是確定的,那麼最終的答案也是確定的。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這兩個變量都發生瞭一定程度的變化,那麼最終的答案自然也會發生變化。首先是數量上的變化,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類的勘探技術以及開采技術越來越先進。

曾經沒有發現的石油資源被發現之後,石油的整體數量自然顯得越來越多,能夠開采的數量也自然變得越來越多。不僅如此,像美國針對頁巖油技術的發展,也變相提高瞭石油的數量。

在這種技術還未成熟之前,油頁巖並沒有被算在石油儲量之中。可現如今這種技術日漸成熟,石油的已探明總量就會發生變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人類如果繼續用之前的認知去理解科學傢們所說的觀念,那就是完全錯誤的。其次就是人們使用石油的速度發生瞭變化。

在科學傢的推測裡面,人類出於對石油的需求以及工業的進步,使用速度隻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加快。可事實上,在瞭解瞭石油危機以後,各國都有意識地在控制石油的使用。

他們一方面降低石油的消耗,另一方面鼓勵新能源的研發,代替石油資源的重要地位,削弱石油資源的影響,這都改變瞭石油的消耗速度。

也正因兩個變量都發生瞭變化,所以人們才會有石油越用越多的錯覺出現。其實針對石油將會越來越少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另外一個視角去看才行。

在這個視角之下,石油問題的其中一個變量是地球環境中,人類已知和未知的所有石油資源總和;另一個變量則是人類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使用石油的不同速度。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找到問題的答案。說到底,石油並沒有變得越來越多,隻是我們發現的越來越多,我們開采的越來越多,我們轉化的越來越多。

如果我們不懂得珍惜這種自然資源,不想著去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在未來的某一天,石油資源或許真的就會面臨真正枯竭的狀態。

石油的未來發展

人類使用石油的時間其實是很早的,以我們國傢為例,早在東漢時期就有瞭對石油資源利用的文字記載。隻不過在那個時候,人們並不知道這種物質究竟是什麼。

不僅如此,班固在《漢書》中記載:“高奴有洧水可燃“,可洧水為什麼可以燃,班固根本無法做出解釋。到瞭近現代,我們國傢發展石油的時間更是比其他國傢要慢瞭許多的。

當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已經擁有足夠完整的石油工業體系時,我們國傢還處於探索階段。好在經過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終於追趕上來,並成為現如今的石油大國之一。

隻要我們繼續堅持發展,那麼未來對石油資源的利用定然能夠更加科學,更加高效。除此以外,其實就石油這種自然資源而言,我們其實還應該提出更加大膽的設想。

我們都知道在現如今這個時代,各個國傢都在尋找能夠代替石油的新能源。不僅是為瞭減緩石油自身的損耗,同時也是為瞭有更好的選擇。

就像石油在取代煤炭之後,煤炭也並不是完全消失一樣,這對國傢發展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可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我們還能夠研發出人造石油呢?這豈不是又多瞭一重保障。

要知道石油無機形成說的化學方程式已經推導出來,接下裡就是將方程式逐漸變成現實,並通過方程式去不斷的實驗探索研究。或許這樣的想法在許多人看來都太過異想天開,可人類本身就是創造奇跡的生物,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期待?

結語

石油沒有變少卻在變多,這樣的說法是由於人類認知的局限性而導致錯誤的判斷。像這樣的不可再生資源,目前自然是沒有“越用越多“的可能性的。

可隻要我們堅持科學探索,說不定未來真的有可能將這一設想變為現實。從近現代人類開始使用石油以來,人類已經深刻意識到石油的重要性,甚至將其比作是工業的血液。

如果離開瞭石油,我們很難想象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除去大街上所有油耗汽車都將失去動力外,甚至就連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不僅如此,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煤炭資源的利用曾給自然環境造成瞭極大程度的影響,在石油資源的利用上面,我們就不能犯同樣的錯誤。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