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全球產量90%,中國大幅減產關鍵原料後,歐盟:必須和北京談判

目前全球供應鏈緊張的態勢已經觸及各個領域,而對於歐洲國傢而言,這種現象所造成的影響正在連番襲來。援引環球時報25日消息,綜合多傢外媒近日發佈的報道稱,由於中國正在嚴控電力消耗,對制造業不可避免的造成瞭沖擊,占全球近90%的中國鎂產量,如今正在大幅度降低,因此歐洲工業組織極力呼籲歐盟執委會,必須盡快就這一個問題和中國進行外交談判,盡快緩解鎂短缺造成的影響,確保歐洲制造商不會因為重要原材料缺失而波及到數百萬個就業崗位。

之所以歐洲企業會如此緊張,是因為鎂作為現代工業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原料之一,被廣泛應用於汽車、飛機、建築、機械工程和鋼鐵生產等多個領域,光是一輛傳統的內燃機汽車,就需要至少150公斤的鎂鋁合金。

再加上鎂的特性難以實現無限期儲存,因此制造商必須通過定期周轉來確保庫存安全,而歐洲工業組織已經在2017年就將鎂列入關鍵原材料清單,而中國由於掌握瞭鎂的深加工以及精加工的核心技術,再加上充沛穩定的產能,供應著外國市場半數以上的需求,而歐洲則有九成的鎂是采購自中國。

因此當中國的供應端出現問題時,整個歐洲都陷入瞭困境,但問題在於,導致這一情況出現的並非是中國,恰恰是全球經濟出現問題之後的必然結果。國內的鎂價格從去年年底開始觸底反彈,發展到現在呈現出一路狂飆的價格上漲態勢,而由於國內能耗雙控和限電措施的影響,鎂主產區企業普遍存在著減產甚至是停產,市場供應不足直接反饋到大宗交易市場。

可是中國實現能耗雙控,是為瞭兌現節能減排的承諾,而限電措施是因為大宗煤價的非理性上漲,導致火力發電陷入瞭營運緊張,而真正的影響,是全球訂單目前正在瘋狂湧向中國,電力需求完全超出瞭預期,可以說當下的全球供應鏈緊張,是一場由多種因素在同一時間段集中爆發所引起的“完美風暴”。

而這場供應鏈危機的出現也提醒瞭我們,即便中國已經成為瞭全球第一大制造國,但是在關鍵的定價權上我們依舊是處於弱勢地位。必須承認的是,當前的國際貿易體系和國際金融體系,完全是在西方的主導下運行和制定的,想要沖破這一層障礙,遠比中國成為全球制造業龍頭更加困難。

不過這場危機的出現,對於中國何嘗不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目前美元超發所引發的通貨膨脹已經不可避免,中國完全可以選擇在這個時機出手,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挽回缺乏議價權所帶來的損失,更不用說中國手中還握有“出口退稅”這張底牌,作為足以影響全球經濟走向的中國而言,如果我們不能趁著這次供應鏈危機展現出應有的力量,未來想要爭取更多權力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