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受傷後,美國通過1657號決議,查封參與南海建設的中企資產

據環球網本月20號發佈的報道稱,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於當天宣佈,鑒於中國在南海爭議地區的頻繁活動,該委員會已經在當天會議上批準瞭1657號法律草案。根據該委員會的解釋,該法律草案允許對中國“參與南海以及東海領土爭端和建設的有關行動”的自然人和法人進行制裁,尤其是對相關人員在美國資產進行查封,同時拒絕向這些受到制裁的人員發放美國簽證。

由於美國已經有相當長時間沒有就南海議題專門啟動法律手段,而且此次制裁直接瞄準瞭參與南海建設的中企資產,這無疑讓人聯想起前段時間美國海狼級核潛艇在南海的“意外事故”。兩者之間到底有何聯系?美國是否是對核潛艇被撞後采取的報復行動?

當時美國海軍海狼級“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在南海水域潛航期間撞到不明物體,以至於康涅狄格號不得不以水面航行姿態,在航母戰鬥群的護送下回到關島基地進行檢修。雖然這起事件的發生地是在南海,不過外界最關註的地方在於,美國是在事發之後一周才對外公佈,並且對潛艇受損部位以及究竟撞到瞭什麼,采取瞭高規格的保密措施,拒絕向外界透露任何蛛絲馬跡,對於美國這個超級大國而言,如此保守謹慎的處理方式並不常見。

但是結合此次美國參議院的最新行動,一個有趣的猜測正在浮出水面,由於美軍潛艇在南海的活動無法對外公佈,同時也無法透露當時正在執行何種任務,因此康涅狄格號的損傷隻能由美軍自己吞下,但是美國又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因此通過制裁參與南海建設的中企來完成隱晦的“報復”。

而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長期以來我國對南海的建設,已經對美國軍事部署產生瞭深刻影響,作為全世界對南海水文收集最“積極”的國傢,美國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水下探測器去收集數據,可是在南海島礁建設以及中國漁民的神奇發揮面前,美國不僅要面臨探測聲吶被頻繁打撈的損失,水下環境的時常變化也極大影響瞭數據更新。

而南海水域的復雜環境,註定瞭美軍潛艇不得不高度依賴探測數據維持安全航行,因此一旦數據更新不及時,很容易導致潛艇在水下發生碰撞,隻是由於現在還看不到康涅狄格號的受損情況,無法判斷當時該潛艇究竟撞到的是石頭還是金屬。

但有一個事實非常清楚,美軍此次在南海不僅吃癟,而且還有無法對外聲張的“難言之隱”,這恰恰證明我國對南海的建設思路是正確的。至於美國此次對中企發起的制裁,恐怕隻能用雷聲大雨點小來形容,由於對經濟制裁的路徑依賴,以至於美國制裁能夠產生的威懾力遠不如以往,尤其是對那些在美國沒有資產,也不尋求前往美國生活的中企員工而言,這種制裁甚至不具備最低程度的影響,若是美國真的想樹立威信,恐怕要思考一些更加切實可行的方案。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