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賺美國人的錢,為什麼美國人不搞曹德旺,要搞任正非?

任正非和曹德旺兩位企業傢,身上有很多共同點。兩人創業時間相同,均為1987年。那是個遍地黃金的時代,隻要膽子大敢幹,很容易變成百萬富翁。

王石有段名言說:“我們這代企業傢吃的是時代紅利,不是我們有多大本事,乘上國傢發展的快車而已。如果把我換到現在來創業,我不一定會成功。”

那是個草莽遍地的時代,賺錢容易,倒閉也容易。暴發戶起來後,把時代紅利歸結為自己能力強,人一飄,公司很容易跟著倒黴。

任正非和曹德旺則與眾不同,他們都很重視技術的積累,前者從模仿國外交換機起傢,一步步做成瞭5G時代的領軍企業;

後者從水表玻璃摸索,轉而生產利潤更高的汽車玻璃,一步一個腳印,在各自行業做成瞭老大。

任正非和曹德旺還都賺瞭美國人的錢。華為收美國人的5G專利費,福耀拿下瞭美國汽車玻璃30%的市場份額。

結果卻大不相同,華為被美國強行斷供,福耀安然無恙,繼續在美國發財。

為什麼美國人不搞曹德旺,非要針對任正非呢?

曹德旺解決瞭美國就業問題

每一屆美國政府,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把就業問題視為頭等大事。能給美國帶來就業的企業,總統都歡迎。曹德旺瞅準瞭這一點,於2014年宣佈赴美建廠。

消息一經宣佈,曹德旺立刻變成瞭“網紅”。網友紛紛質疑他:中國人的就業還沒解決,就忙著到美國建廠瞭?“曹德旺要跑路”的言論甚囂塵上。

曹德旺接受記者采訪,解釋赴美建廠問題時,算瞭一筆經濟賬:中國除瞭人工成本低於美國外,其他成本並不低。

“美國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20%,汽油和供電是中國的50%,土地也很便宜。我同樣投下去100萬,在美國能賺60萬,而中國隻賺42萬。”

赴美建廠的建議是通用汽車向曹德旺提出的。福耀作為通用最大的供應商,賺瞭通用不少錢,對於大客戶的提議,不得不慎重對待。

後來誰也沒想到,赴美建廠成瞭福耀在美做生意的護身符。

福耀工廠建在美國的俄亥俄州,著名的“鐵銹州”之一。曾經的俄亥俄州是全美汽車制造業的中心,這裡的藍領工人過著體面的中產生活。

但隨著汽車工廠陸續遷出,俄亥俄州地位一落千丈,成瞭“落後”的代名詞,百業凋敝,中產階級紛紛破產。有點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味道。

所以福耀玻璃要在俄亥俄州重新建立工廠的消息在當地傳開後,當地居民給予瞭高度評價。

一位借宿在姐姐傢的中年白人婦女表示:“我很期待新工廠,我需要一份工作,幫我擺脫目前的困境(與姐姐住一起)。”

2017年,福耀美國工廠投入使用後,招聘瞭2400多名工人,要知道工廠所在地戴頓市總人口不過14萬人。

當地居民有瞭工作就會支持政府,選票滾滾而來,這樣的企業,美國政府能不支持嗎?

華為則不一樣。華為玩的是高科技,高科技意味著排斥密集型勞動,主要是做研發。華為在美國沒有工廠,沒有解決就業問題,還賺著美國人的專利費,屬於“白嫖”。

打擊華為不會傷害美國的就業率,美國人自然肆無忌憚。

曹德旺並不好惹

除瞭就業底牌外,曹德旺很懂美國人的遊戲規則,讓老美難以找茬。

福耀美國工廠建成後,工人開始抱怨:工時長,工資低。普通工人每小時僅掙14美元。這個工資放在美國平均水平來看,的確低瞭,跟在麥當勞上班差不多。

那些原先在汽車工廠上班的“下崗工人”,在通用上班時,每小時賺28美元。

盼星星、盼月亮等來瞭新工廠,結果工資隻有原來的一半,落差太大,自然遭到瞭老工人們的反對,要求建立工會,爭取福利。

問題是,福耀美國工廠剛剛成立半年,虧損4000萬美元,公司虧錢,沒有給工人漲薪的條件。

曹德旺沒有慣著美國工人,他聘請瞭專業的“反工會”公司,阻止美國工人建立工會。“我今天把話放在這兒,如果工會進來,我立刻關門。”

美國工會本質上是一傢公司,每年向工人收取會員費,組織工人罷工,當年通用在俄亥俄州的工廠就是這麼被他們攪黃的,曹德旺不能讓歷史重現。

反工會顧問建議曹德旺“分而治之”,對於合作的工人把工資漲到17美元,不合作堅持建工會的不漲薪,帶頭鬧事的直接開除。

這一招非常奏效,工人迅速被分化,年輕工人反對工會,在投票中,60%的人投出瞭“反對”票。得知結果,一位帶頭鬧事的老工人喪氣地表示:“他們(中國人)破壞瞭團結,年輕人害怕丟失工作。”

曹德旺贏得光明正大,60%的人不同意建立工會,利用美國的規則,聘用專業的人士,搞定美國工人。

華為在美國的問題上多少有些尷尬。華為不是不瞭解美國,而是被美國量身定制規則。

美國動用《國防安全生產法》等禁令,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同時利用芯片技術的壟斷進行精準打擊,擺明瞭和華為過不去。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華為對美國利益產生瞭威脅,隻賺美國人的錢,不給美國回饋。面對一個就是要弄死你的流氓,華為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跟美國做生意不能因噎廢食

近幾年,中國出海企業發展的比較順,在國際上湧現瞭一批小有知名度的品牌。

比如小米席卷歐洲市場,拿下第二季度智能手機的“銷冠”;一個叫SHEIN(希音)的品牌悄然崛起,成為美國除亞馬遜之外,最大的服裝銷售電商平臺。

軟實力方面,中國手遊在海外攻城略地,大有當年日本主機遊戲沖擊世界市場之勢,二次元遊戲《原神》讓老外“在線認父”,每個月流水4、5億美元。

在國內市場競爭日益內卷化的今天,出海競爭,賺老外的錢,似乎比賺國人的錢容易。中國再也不是那個隻負責給外國品牌貼牌的世界工廠瞭。

我們不能因為美國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勢,就否認美國市場的重要性。美國依舊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拿下美國一個國傢的市場比拿下五十個發展中國傢市場還大。

從歷史上來看,能攻下美國市場的品牌,都能橫掃全球其他市場。

日本的豐田、索尼,韓國的三星、現代……這些國際品牌無一不是先拿下本國市場,再轉攻美國,取得市場地位後,進軍全球,成為國際大牌。

如今,網上迷茫著一股“逢美必反”的心態,看到美國新聞不假思索的反對。

任何事情走向極端肯定犯錯,跟美國人做生意不能因噎廢食,我們要把中國制造的產品提升到美國人無法拒絕的水平,離開中國商品,沒有替代方案,這才是中國品牌該做的事情。

希望這天能早日到來。

David: